我是一个妈妈

2017年01月04日 14:58作者:来源:大众网

陈其会,女,1963年5月出生,潍坊市潍城区北关街道后姚家坊社区居民。


陈其会,女,1963年5月出生,潍坊市潍城区北关街道后姚家坊社区居民。

曾经,她们家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口小康之家,夫妻二人和和美美,互敬互爱。夫妻二人在小商品城经营着一家服装店,店面虽然不大,凭着两人的勤奋和执着,生意却也红红火火。每天的工作虽然忙碌,但是夫妻两个心里充满了干劲,因为他们有还有一个懂事听话的儿子。儿子葛树良是夫妻两人的宝贝疙瘩,每当劳累了一天,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家时,看到一天天长大日渐懂事的儿子,一天的疲惫顿消。不管生活多苦、多累,只要一想到儿子,夫妻俩就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就在一家人憧憬者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时候,命运之神无情地捉弄了这个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那年,儿子葛树梁正在上高中。他在家里是孝顺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是成绩优异、积极向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天在玩吊环时,失手从上面摔了下来,头部、颈部均受到重创。经抢救,儿子昏迷多天后终于醒了过来,但却视神经受损,看不清东西,说话也含混不清,颈部以下甚至失去知觉,肢体达到了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儿子的突遭意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一段时间里夫妻俩经常相对无言,以泪洗面。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儿子的病还没有看到希望,丈夫又检查出了胃癌。这接二连三的灾祸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本来红红火火的店面也无法再继续经营下去,陈其会万般舍不得也只能咬咬牙盘了出去。为了给孩子和丈夫治病,陈其会把亲朋好友能借的也都借遍了。虽经全力医治,却没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三个月后,丈夫带着千般挂念和万般不舍离开了他挚爱的妻子和孩子。

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垮了,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陈其会一个人柔弱的身上。摆在陈其会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逃避,她完全可以绝情地把孩子甩给婆家,另外嫁人,去追求个人的幸福;二是坚守,继续坚守这个残缺的家庭。作为一个母亲,陈其会没有丝毫的犹豫,依然选择了承担起母亲的职责继续照顾她的儿子。

选择或许很容易,但是要承担的责任和艰辛却只能咬牙扛起。看着孩子迷茫的双眼,陈其会坚定的对孩子说:“孩子,不要怕,妈妈会永远和你在一起!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治好你的病!”

为了照顾孩子,陈其会无法出去工作,母子二人只能靠微薄的低保补助金相依为命。陈其会硬是以一个女子瘦弱的肩膀顽强地撑起了这个命途多舛的家庭。

刚开始儿子连最基础的翻身都做不到,她只能无时无刻不在儿子身边照顾他。孩子已经长得比她还要高了,每次搬动孩子,她都要用尽浑身的力气,但是她从来也有喊过苦和累。每日三餐的烧水煮饭、一勺一筷地喂吃喂喝,到每天为儿子擦洗身子、防止生褥疮。从每天帮助儿子做康复训练、定时地按摩,到一字一句地帮儿子恢复正常说话,陈其会都是亲力亲为,哪怕嗓子哑了,她也强忍着。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为了能让儿子先吃上热乎乎可口的饭菜,她就从自己身上节省,她常说的就是:“孩子身体不好,需要补充营养,我多吃口少吃口都不要紧”。她吃的饭,常常是孩子吃剩下的残羹冷炙。为了省钱,她连件新衣服都不舍得买,衣服只要还能穿,再旧再破也舍不得扔。为了能让儿子呼吸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她一人咬牙扛着比自己还高大沉重的儿子上下楼。十几年如一日,陈其会靠着母亲强大的意志力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精心的照料下,儿子慢慢地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了,也可以靠着他人的力量站起来了。而她却头发渐渐变白了,皱纹也越来越深了。常有人问她这么多年是怎么一个人熬过来的,她说她一直坚信儿子会好起来的,只要有儿子在,自己就是幸福的,母子平安就足够了。她时常教导儿子将来如果好了,一定要回报社会,报答社区、街办和社会人士给予的帮助。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食可裹腹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平安即是福。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心中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不同人对幸福的演绎也千差万别。陈其会用她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诠释了幸福最质朴的内涵,只要家人好好的,痛并快乐着就是一种幸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兵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