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生奉献给父老乡亲

2017年04月02日 10:28作者:来源:大众网

  

 

   从青年时代,陈明利就把自己交付给了土地。他栉风沐雨,殚精竭虑,让自己的“蔬菜富民梦”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可惜天不假年,陈明利在事业未竟之时,永远离开了他所深爱的父老乡亲,令人叹惋不已。他为实现梦想而奋斗不止的可贵精神,为世人所赞叹,必将激励后人并为后人所传承。本报特派记者采写长篇通讯,以表达对陈明利的缅怀之情。

  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把式,他是能与蔬菜对话的土专家,他是217户农户的带头人,他是与市场风浪对抗的老船长。

  他一生与蔬菜打交道,一生为农民奔忙,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奉献给了父老乡亲,奉献给了万千消费者——他就是莱芜市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利。

  20161017日,在和癌症顽强抗争两年后,陈明利永远离开了他所深爱的土地。

  永不服输

  ——“我不怕吃苦、不服输,看准了的事,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

  1966年,陈明利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全家六口人仅靠父亲挣工分维持生活。

  他至今还记得上小学时的辛酸事,“为买一本新华字典,父亲从村东借到村西,也没凑齐钱来。”1983年,因家庭贫困,陈明利仅上一年半初中就辍学回家,他为此哭了一夜。

  贫困之苦,让他产生了一股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愿望。他推着小车卖过冰糕,赶四集贩卖青菜。1985年,他开始尝试种植拱棚蔬菜。没有技术,他边种植边摸索,没有文化,他利用一早一晚的时间如饥似渴学习。陈明利说:“我不怕吃苦、不服输,看准了的事,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

  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在苦苦摸索着,为了观察施肥喷药对作物的影响,不顾严寒酷暑、风刮日晒,一蹲就是大半天;为了解一种不知名的蔬菜病虫害,他要到城里的新华书店查阅上百种图书资料;为了掌握一门技术,他曾偷偷地去观察种菜老把式浇水施肥、防虫治病的时间和方法;为了把书本知识变成实用技能,他在自家的承包地里一遍遍搞试验,失败了从头再来,长期的实践使他逐渐成为一名大棚蔬菜种植“土专家”。

  1987年,陈明利种植的32架拱棚西红柿、9架拱棚黄瓜喜获丰收,当年毛收入5000多元,初尝甜头,陈明利从此与农业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年仅25岁的陈明利就在自留地里建起冬暖式温室大棚,创下莱芜第一。

  1993年,在当时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的曹家庄村,他成为第一个万元户。陈明利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种植大棚蔬菜能发大财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轰动。

  致富之路不平坦,陈明利既有成功的喜悦,也尝到了创业的艰辛。1990年他提前半月定植的黄瓜苗,遇到了罕见的倒春寒,提早上市卖个好价钱的希望一夜之间化为泡影;1991年他投资9000元建起的温室大棚因火毁于一旦,烧光了所有的家底,为此他大病一场;1998年由于重茬种植,又逢连续阴雨天气,试种十余种蔬菜都未能成功。

  陈明利有股不服输的倔劲,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地走着。他说:“认准的道,无论多艰难,都要坚持走到底。”

  爱农为农

  ——自掏腰包办起农技服务站,让农民朋友享受“科技套餐”

  经历过困苦生活,陈明利更懂得农民兄弟生活的不易。

  看到部分农民缺技术、少信息,还在穷窝里打转转,陈明利从心里难过。19983月,陈明利自筹资金创办农业科技服务站。

  一开始,他吃了不少闭门羹。他到各村推广新品种、新肥料、新技术,村干部不支持,怕坑农害农、农民兄弟直摇头。想起那些日子,陈明利总是眼含泪花。

  为了让人信服,陈明利在自己的大棚里搞试验,验证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新技术。他引进的菜花新品种津雪88试种成功进行推广,由于种子价格较贵,菜农难以接受,他包种子包技术,让部分菜农进行试种,当年获得大丰收,亩纯收入4000余元。群众看到了实效,陈明利抓住时机广泛宣传,农技推广打开了局面。

  他购置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书籍和科技光盘,配备了彩电及VCD,成立了科技图书资料室和农业科技放映室,免费向农民开放,随时组织学习最新的农业科技;他成立了土壤肥料化验室,为农民免费测土并提供配方施肥依据;他还在家里安上科技服务电话,对要求实地指导的,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记不清有多少个阴天下雨的日子了,陈明利早早走出家门,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翻地、施肥、治虫,为农民免费提供“科技套餐”服务,晚上回到家里,常常累得双腿拖不动,倒头就睡,妻子心疼地唠叨:“我们现在不缺吃、不缺喝的,你这是图的啥?”陈明利说:“咱个人富了不算富,能让老少爷们都富起来才算本事。”

  多年来,陈明利共推广优质高产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等良种44个,累计21.8万亩,推广黄瓜、西红柿等优良蔬菜品种80余个,累计12.6万亩;成立植物医院,全面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植物保护面积12万亩以上,推广覆盖几个镇(街道)20多万人口,这些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农民增收近亿元。

  共创共富

  ———“建合作社不光是为了自己富,更是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2007年,思谋已久的陈明利开始行动,他与高庄街道20个大棚蔬菜种植户联合成立了莱芜市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是我市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当时,国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才刚刚颁布实施。

  创业艰难百战多。陈明利不仅是个指挥员,更是个战斗员。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寒潮天气即将到来时,陈明利动员社员们去大棚上缝草毡子,以防毡子被寒风掀起来。那一天,十几个人在大棚顶上,捏着针,攥着尼龙线缝毡子。中午下来吃饭的时候,大家手冻得都拿不住筷子。但有陈明利身先士卒,大家忙活一天给大棚补好“衣服”,让蔬菜平安过冬,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毕玉霞说:“什么事都是他冲在头里干,大家都服他,都愿意跟着他干。”

  为了更好地示范带动,2009年,陈明利从魏家洼、曹家庄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53亩,投资156万余元建立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一个。为了建好基地,陈明利冲在一线,不顾酷暑炎热,从整地、打井、架线、大棚焊接到基地办公室的修建、仓库的建设、各种设施的设计施工,一直到各种蔬菜的育苗、定植、管理,都付出了努力与汗水。

  他培育出的芹菜芽如水果一般甜脆,每公斤达到76元。春节后的二茬韭菜每公斤40元,去年韭菜的亩产值达到10.6万元,净赚7.1万元。

  合作社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引擎”。如今,合作社除了拥有300多亩的自属基地外,还吸纳了217个社员。合作社自2008年起年年分红,至今已持续8年,分红的数量也从一开始的2万元发展到36万余元,社员比普通农户亩均增收1万多元。

  陈明利说:“建合作社不光是为了自己富,更是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大家共同致富。”

  恪守诚信

  ———“卖菜也要讲良心,决不让一口不安全的菜走向餐桌”

  在陈明利眼里,种菜是为了赚钱,但更是一个良心活。“种菜的人,讲的不仅是技术,还要有诚信,不能以次充好,否则就是害人。”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陈明利的合作社基地里,随便摘下一根黄瓜,连洗都不用洗,就可以尽管吃。陈明利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要求,已经到了苛刻的程度。

  2012年合作社务工人员张兆法在给甘蓝苗打药时,剩下了点农药,他怕不用了可惜了,就把剩下的农药打在了黄瓜上面。采摘人员不知道黄瓜打了药,把黄瓜摘了下来,张兆法才说黄瓜打了农药。

  陈明利知道后,不顾千劝万阻,下令将黄瓜直接销毁。他说:“做人要讲良心,打了药接着销等于杀人不见血,我们种的就是良心菜,就要对得起良心这两个字。”

  还有一次,6名社员为了省时省工,偷偷使用了除草剂。合作社在收购芹菜时,通过品尝对比,这6名社员的芹菜的口感与其他社员的口感大相径庭,因为违规使用了除草剂致使芹菜在吃起来时口感发涩、发咸。情况核实后,陈明利对这6名社员的芹菜坚决不予收购,这6名社员与听话的社员相比每亩地少收入6000多元,为此还和合作社大吵了一架,即使这样,陈明利也不曾有过动摇。

  近年来,合作社的“鲁莱明利”、“嬴芹”等蔬菜商标得到广泛认可,2015年“鲁莱明利”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先后认证9个无公害蔬菜品种、14个绿色蔬菜品种、1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面积1万余亩、绿色蔬菜基地认证面积3600亩,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莱芜市放心菜基地”。

  情系乡里

  ———“我也是从穷日子里过来的,现在生活好点了,就应该帮帮这些乡亲”

  经历过困苦生活,陈明利更加不忘记那些还在穷苦日子里生活的父老乡亲。

  2012年,崖下村村民王艳红的丈夫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婆婆患有心脏病,两个孩子还得上学,这使王艳红一家的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家庭的重担压得王艳红喘不过气来。为了缓解家庭压力,王艳红想到了外出打工,但却苦于离家太远不敢离开。陈明利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让王艳红来到基地打工挣钱,并让她放心,如果有事可以随时请假,并且把她评为合作社的困难职工,每年给她800元困难救助金。王艳红感动地说道:“如果没有陈明利的帮助,自己早就被家里的这些事情给压垮了,是陈明利救了我们这一家啊!

  2015年,曹家庄村村民亓召信的妻子因患骨癌住院治疗,巨额的医疗费用几乎要压垮这个家庭,刚刚在医院化疗完的陈明利得知这一消息后,不顾自己身患胃癌病体难受,带着2000元救助金去医院看望亓召信的妻子,亓召信感动地满含眼泪,感慨着陈明利自己的身体还身患重病,还给自己雪中送炭。

  有一年大旱,到了春耕备播的季节,陈明利为特困户送去了600斤玉米良种。高庄街道办事处修建鄂牛路那一年,陈明利带头捐款1000元,并倡导本村个体户积极捐资捐物……对一些贫困户,陈明利总是尽其所能,送技术、送良种,使他们从根子上脱贫致富。家人有时不理解,陈明利总是笑着说:“帮助他人,修路、架桥、建学校是积公德的好事儿,这样活得才踏实。”这些年来,他已为社会事业捐款十多万元。“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才是俺最大的心愿。”陈明利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陈明利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牵挂着村里的几个困难户,嘱咐员工给他们拿上桶花生油和自己种的菜送去。陈明利说:“我也是从穷日子里过来的,现在生活好点了,就应该帮帮这些乡亲。”

  抗击病魔

  ———“如果老天能让我多活5年,我一定把明利办成全国知名合作社”

  2014年,由于多年的操劳,生活没有规律,陈明利患上了胃癌。

  早在2014年初,陈明利就感到胃疼胃胀,但他整天忙得风风火火,没有去医院检查。实在难受,他就吃点止疼药对付。

  陈明利一直捱到10月份。一天早上,陈明利洗漱时出现呕血,把一家人吓坏了,带着陈明利去莱矿医院检查。检查完,医生悄悄对他的女儿陈秀荣说:“闺女,你要撑住。你父亲已经是胃癌晚期。”医生的话就像晴天霹雳,让一家人哭成泪人。

  住院才两天,陈明利坚持要出院,去上海参加一个国际蔬菜展会。面对劝阻,陈明利坚持说:“我知道我的病不好。但机会难得,这次不来,可能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结果他自己开车,拉了一车蔬菜去上海参展。

  当月,陈明利又去济南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农业论坛活动。那时,他已经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稀饭。家人陪着他去,在会议结束后,和陈明利到省立医院做胃镜检查。检查结果很不乐观,医生说:“他胃里已经长满肿瘤,必须将胃全部切除。”家人含泪签字。手术进行了6个多小时。

  陈明利住了9天院,就坚持要出院。因为心里始终挂着他的基地。他的菜,就是他的命。

  陈明利对化疗反应很大,经常呕吐到虚脱,体重也从患病前85公斤骤减到45公斤。承受着身体巨大痛苦的他,本应好好休息,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合作社,没有放弃过他挚爱的这片土地。他还是经常早晨5点多就去基地转,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在基地,他经常捂着肚子,疼得直不起腰,社员们看了都忍不住抹泪。

  两年里,他先后经历两次大手术,6次化疗,但在这期间,只要不住院,他仍像正常人一样,日日夜夜摽在基地,观察蔬菜长势,给员工们开会,安排基地大小事务。患病后的他,像是在和时间赛跑一样,总怕有事干不完,也总怕时间不够用。

  “爸爸,你别操心你的菜了,安心养病吧。我求你了。”陈秀荣不止一次劝他。“闺女,千辛万苦都挺过来了,才有了今天,我就没干够。如果老天能让我多活5年,我一定把明利办成全国知名合作社。”陈明利攥着女儿的手说。

  201610月,陈明利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他找社员谈话,做最后的安排。“无论我在也好,不在也好,一定要把地种好,把菜管好,这就是给我帮了最大的忙了。”社员们眼泪汪汪地离开。

  社员毕玉霞说:“他干这些事,真不容易啊。”

  1017日,陈明利因病医治无效,于1359分与世长辞,享年50岁。在他生命的弥留之际,他最后的心愿仍是想回基地看看,想在每个大棚前拍个照,想把这片土地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兵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