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医少药的年代,遇到麻风病人人喊躲,他选择了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与世隔绝的地方,衣食住行都不方便,他默默照顾所有病人的饮食起居,这一坚持,就是31年。他就是宁阳县一名普通疾控工作者张庆国。2015年,他获得了由中国麻风防治协会颁发的“为我国麻风防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荣誉奖章。
坚守岗位接过重担 成为“麻风村”唯一的医生
张庆国1985年调入位于东疏镇的皮肤病防治站,成为一名皮肤病专业医生,“麻风村”就在防治站附近。“麻风村”其实就是麻风患者的聚集治疗地,距今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最初有患者300多人,那时候医疗不发达,人们闻“麻”色变,这里几乎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张庆国刚来时,病人已减少到60多人。除了治疗和管理,他们每年还要对曾患过麻风的患者进行随访,查看是否存在复发迹象。“一听是查麻风的吓得不敢接待我们,卫生室工作人员也不愿让我们进屋喝水。”张庆国说,1989年开展“全国基本消灭麻风病”任务排查,没经验的他跟一名工作人员到一户患者家里。“一听是来查麻风病的,那人恼羞成怒拿出土枪对准我们就要开枪。”多亏患者儿子及时把枪夺下才没闹出人命,后来他们按照亲戚朋友串门的方式进行保密随访,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
随着患者的减少,1992年防治站搬到了宁阳县城,因为需要人留守,工作认真、跟病人关系相处得很好的张庆国表示:“我老家东疏的,我留下!”从此这里只剩他一位医生。为照顾几十位麻风病人,他说服妻子,直接把家搬到了留守处。
扛起困难用心照顾 只因这是他们唯一的家
照顾病人的日子很繁琐,张庆国每天要检查房子屋顶有没有破损,生活设施有没有问题,等大家起床后监督他们按时按量吃药。病人年事已高,有的截肢残疾、有的双目失明,很多时候张庆国要喂他们吃饭吃药,生病了送他们去医院,平时还要采购水果、鸡蛋等食品。
前些年村里靠压水机吃水,压水机坏了就得拉水,遇到雨雪天气张庆国就要从自己住处拉水到村里,田间土路摔倒是常有的事。现在留守处接通了自来水,每人每月有300多元生活补贴,各类生活用品疾控中心都会按时送过来,逢年过节,来看望他们的好心人也越来越多。
“张医生医术好,把我们也照顾得特别好,再找这样的人可找不到了。”驻村老人孙得厚说,由于自己没落下残疾,他也担起了照顾病友的责任,张庆国负责检查身体和监督吃药,他就平时做做饭,打扫卫生,照看一下菜园子。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已经把这里当作自己唯一的家,再也无法离开。
31年风雨无阻 默默守护最后四位“村民”
虽然现在麻风村不再有传染性,但仍有不少人自然地与这里保持距离,如何消除歧视也是张庆国一直努力的事情。2003年的一天,有位50多岁的老人来找他确诊,张庆国回忆,当时他极力安慰老人,如今医疗条件改善患病可在家治疗,病情三个月就能控制住,之后张庆国还经常去看望他,告知老人子女不会传染和遗传,希望好好照顾老人。经过不到一年的治疗,老人康复了。现在老人子女每年都会来这里探望表达感谢之情。
31年风雨无阻坚持每年走访,经过这些年“亲密接触”,张庆国也成了诊治麻风病的专家。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如今麻风病不再需要隔离治疗很快便可痊愈。从最初100亩地300多人,到现在的一排房4个人,跨越了大半个世纪,最近十几年来,这里再也没进过新病人。
“麻风村”很快就要写进历史,张庆国也面临退休。“你走了有点事儿怎么办?我们怎么办?”当听说张庆国快要退休的消息,住在这里的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显得有些急躁,他依赖张庆国的照顾多年。面对老人们的不舍,张庆国说:“需要我的话,我就再干上几年,我会继续陪着你们的。”怀揣着这份感情,他主动要求返聘,不离不弃地坚守着,兑现自己的承诺。如今,尽管已过了退休年龄,张庆国仍在这里,用他的话说,对这里有感情,也离不开。
责任编辑: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