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胜,男,1955年11月出生,环翠区张村镇社会福利院院长。今年62岁的孙忠胜担任环翠区张村镇社会福利院院长已有32年了。32年间,孙忠胜照顾过200多位老人,亲自送走了93位,有两位老人寿命超过了100岁,如今社会福利院里90多岁的老人还有5位。孙忠胜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老人们的晚年幸福,赢得了老人和职工们的信任,受到了广泛好评,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敬老院优秀院长”。
红烧排骨、焖鲅鱼、白菜心拌海蜇……2017年2月9日,记者来到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社会福利院时,正赶上午饭时间,只见桌上摆着六个菜,有荤有素,有凉有热。孙忠胜拿出一瓶白酒,给老人们倒上,边倒边说,“能喝两口是有口福,但也别喝多,喝个正好最舒服……”
也许是这么多年操心太多,孙忠胜脸上的皱纹道道像是刀子刻上去的,社会福利院里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脸看上去都比他还红润光滑一些。32年了,从而立之年到年过花甲,62岁的孙忠胜一直担任环翠区张村镇社会福利院的院长,是威海市所有乡镇敬老院里资格最老的院长,他自己在伺候老人的过程中也渐渐变成了老人。
张村镇社会福利院是孙忠胜上世纪80年代中期领着人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在这里常住的老人,既有镇上各村的“五保户”,也有生活不能自理子女无法照顾的老人,还有慕名而来的外地老人。说是院长,孙忠胜更像是个“勤杂工”,给老人擦屎擦尿的活干过,种果种菜的农活干过,水电维修的活也干过。社会福利院建成后,政府每年的拨款和收取的护理费仅够维持日常运转,要想改善办院条件、提高供养水平,必须要自己想办法。孙忠胜就利用社会福利院里的空闲地栽果树、种蔬菜,社会福利院吃不了就拿出去卖,挣点钱全部给老人买了衣服、换了被褥,翻新了房屋。“你看,现在社会福利院实现了集中供暖,还添置了护理床,护理人员的工资收入也增加了,我从来没向上级张过口。”孙忠胜自豪地说。
孙忠胜9岁那年没了爹,他把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当父母一样伺候:社会福利院里一日三餐变着花样,一周下来不重样;对于卧床的失能老人,他要求衣服随脏随换,确保屋里没有异味;老人过生日,他买来生日蛋糕,炒上几个好菜,陪着老人喝两盅。郭顺荣老人脑血栓治疗出院后,瘫在床上。几个孩子照顾了十多天,终于撑不住了,两个孩子把老人抬到了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院算上孙忠胜一共9个人,他安排两个人专门伺候郭顺荣。“老人来了之后特别能吃,后来交谈起来才知道,因为孩子们白天上班,怕老人拉尿了收拾不上,就控制他的食量,老人也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吃两口也就不吃了。”孙忠胜说,“刚做完手术,吃不好怎么能恢复呢?我安排厨房专门给他做有营养、易消化的病号饭,保证老人吃饱吃好。”奇迹发生了,从卧床不起到能够坐起来,再到能下床,后来老人可以拄着拐棍挪几步了,郭顺荣在社会福利院住了三年,出院时已跟正常人一样了。“是孙院长又给了俺爹一条命!”郭顺荣的子女说。前段时间,社会福利院的员工在一家超市里看到了郭顺荣,原来他在这家超市打工,帮着收拾卫生。
生离死别是社会福利院绕不开的话题,让老人在社会福利院里活得有质量、走得有尊严是孙忠胜的不懈追求。送第一位老人走的时候,服务员不敢给老人换衣服,是孙忠胜硬着头皮走到床前。“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场面,当时老人呼吸若有若无,身上摸上去有点凉。我整个身子都在抖,脚像踩在棉花上,手一点劲都使不上。”孙忠胜说。一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弥留之际都是紧紧握着他的手,嘴里嘟囔着他的名字,这个陪伴他们走到人生终点的社会福利院长,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可信赖的人。有一天凌晨,一位老人辞世了,当班的服务员忙活着忘记给老人换寿衣。早上5点多,孙忠胜来到了院里,看到有些老人凑在辞世老人的门外指指点点。按照当地风俗,老人离开人世之际换好寿衣才算是走得体面。孙忠胜赶紧给老人换好衣服。处理完后事以后,他把服务员叫来狠狠批评了一顿。“我也知道服务员很辛苦,也受了委屈,但只有这样才能让老人们安心。”孙忠胜说。打那以后,老人的后事处理再没有出过一点差池。
32年来,孙忠胜照顾过200多位老人,亲自送走了93位,有两位老人寿命超过了100岁,如今社会福利院里90多岁的老人还有5位。住得最久的一位老人在这里待了20多年,亲眼看着孙忠胜黑发变白发,皱纹爬满了脸,情同母子的两人经常手拉着手说说话。
“忠胜啊,这两年你也老了!”当老人们说出这句话时,孙忠胜百感交集。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老人们,陪着老人们慢慢变老,到底值不值得?“作过难也遭过罪,受过委屈也流过泪,但我却一直不后悔。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能把每一位老人都照顾好,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孙忠胜说。
责任编辑: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