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正是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用自己朴实的行动,书写着一段长达二十六年的感人故事。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每天帮她喂饭、擦身体、换衣服、端屎端尿,演绎着人间最淳朴的爱情,被村民们称作“模范丈夫”。
张宜茂,男,1945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街道三教堂村村民。
张宜茂,个子不高,黝黑的脸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庄稼汉。然而,正是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用自己朴实的行动,书写着一段长达二十六年的感人故事。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每天帮她喂饭、擦身体、换衣服、端屎端尿,演绎着人间最淳朴的爱情,被村民们称作“模范丈夫”。
张宜茂生活照
张宜茂的妻子李秀兰比他小一岁,同一所中学毕业后他们分别在邻村的两个小学里教书,自由恋爱后结婚。结婚时,张宜茂自己的衣服从内到外都是找堂哥借的,但却给李秀兰买了一身新衣服,把新娘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时,生活虽然清贫,但小两口相敬如宾,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妻子李秀兰突发脑血栓,张宜茂带着妻子去找村里的赤脚医生看病,医生说是感冒,吃点感冒药就好了。第二天,妻子一直昏迷不醒,他立马决定带妻子去济南的医院检查,当被确诊为脑血栓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在医院里,张宜茂每天随时给妻子擦身体降温,撤换尿布,从鼻管注射一丁点液体食物。他从不离开病房,特别是夜晚不能睡觉,需要一直盯着病人,随时处理大小便,定时翻身、擦身,及时叫来医生。经过几十天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妻子渐渐有了一点意识,流食能吃,终于醒了过来,但下半身却永远失去了知觉。
誓言和承诺是简单的,可一针一线、一炊一饭的生活却是艰辛的。那几年,张宜茂既要照顾80多岁的老父亲,又要照顾五个孩子,还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妻子。每天凌晨5点多钟,别人还在睡梦中,张宜茂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先烧火做饭,再为妻子洗脸、刷牙、给她喂饭,等轮到他吃饭时,饭已是冰冷冰冷。后来,孩子慢慢长大了,能帮着他照顾妻子了,他肩上的负担就减轻了一些。可随着孩子们纷纷出嫁、娶媳妇,都成立了自己的家庭,照顾妻子的任务又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
炎炎的夏日里,家里没有空调,妻子身体虚弱,不能一直对着风扇吹,他只好给妻子打扇子,尽可能让她舒适一些。一旦发现妻子身上有红肿或斑点,他就会用清水擦,用盐水敷,再撒上爽身粉,生怕妻子染上褥疮。成人用尿包一个要5元以上,由于没有钱给妻子买尿包,他只能用尿片,就像照顾初生婴儿一般,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查看一次,及时更换尿垫,有的晚上,他一夜得起三四次,二十多年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妻子常年卧床,经常便秘,他就用指头一点一点往外抠。为了照顾妻子,张宜茂最少的一天才睡2个小时,他因此患上了习惯性失眠。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爱,但有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可能都是一份爱。由于妻子只能保持一个姿势坐着或者躺着,因此会非常疲惫。坐着的时候,张宜茂每隔一会儿就帮妻子动一动胳膊,前后动一动身子;躺着的时候,每隔两三个小时他就帮妻子翻一次身。由于妻子不能自由活动,时间长了,肌肉就会萎缩,为了让妻子少遭罪,张宜茂定期对妻子给予按摩治疗帮助,促进肢功能恢复。
他知道妻子不愿老在屋里呆着,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下午他都会用轮椅推着妻子到村里转一转。妻子比他要重10多斤,要想为不能动的妻子穿好衣服、搀扶坐起来,他用尽全身的力气还感到吃力。但为了让妻子开心,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张宜茂说,村里像妻子这样因为脑血栓瘫痪的人还有好几个,但都过了不久就去世了。妻子在瘫痪以后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与张宜茂的细心照顾和精神的陪伴是分不开的。
由于照顾妻子没法外出打工赚钱,但为了维持生计,他在家做些马扎补贴家用。张宜茂说,他做马扎的木头都是乡亲们给他送来的,他从来都不用自己花钱去买木头。每到逢集的时候,他就用自己造的木头座椅把妻子“绑”在电动三轮车上带着妻子到集市上卖马扎。买马扎的人都会多给他一些钱,有些不买马扎的人也会给他二、三十块钱。对于身边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他都心存感激。
从自由恋爱到喜结连理,从爱情的甜蜜到生活的苦涩,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伴。五十年的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他总咬紧牙关。26年,他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26年,他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26年,他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这个72岁的男人,用责任与使命铸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现在,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好好照顾妻子,每天能和妻子说说话,推着她到村头去转一转,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只想和她一起慢慢老去,一起度过有生之年。”张宜茂饱含深情地说。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