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卧床婆婆 孝感乡邻

2017年12月04日 09:58作者:来源:大众网

陈玉花,女,1970年7月生,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梨峪口村村民。22年,陈玉花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从未结婚起便担负起照顾婆婆的担子,每天为婆婆擦洗、涂药、按摩、喂饭、翻身、清洗尿布、更换衣服被单……事无巨细,朴实的她总说这是“儿媳的本分”,2017年6月15日,陈玉花的婆婆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天。2017年,入选“淄博好人榜”。

  陈玉花,女,1970年7月生,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梨峪口村村民。22年,陈玉花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从未结婚起便担负起照顾婆婆的担子,每天为婆婆擦洗、涂药、按摩、喂饭、翻身、清洗尿布、更换衣服被单……事无巨细,朴实的她总说这是“儿媳的本分”,2017年6月15日,陈玉花的婆婆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天。2017年,入选“淄博好人榜”。

  

  婆婆病倒时 她还未过门

  陈玉花的家,简朴而干净。谈起婆婆,陈玉花眼角泛起泪花。“俺婆婆活着的时候,虽然不能动,但头脑一直很清醒,我们经常一起聊天,感情很好。”对她来讲,给婆婆擦洗、涂药、按摩、喂饭、翻身、清洗尿布、更换衣服被单……这些护理事项,都是一个儿媳妇的本分。

  1992年,陈玉花与丈夫张继贞刚订婚,未来的婆婆就因腰椎压迫神经,做手术失败了,走着去的,抬着回来的,再也站不起来了。那时,陈玉花才24岁,没过门的媳妇,嫁还是不嫁,成为一个问题。母亲车秀莲懂得事理:“亲家都是老实人,遇上这样的事,咱不退婚。”陈玉花的意见与母亲一致:“再苦再难,我也不能抛下他们。”1994年,陈玉花穿上嫁衣嫁了过去。

  婚后,夫妻俩在公婆家的屋后盖起新房,丈夫和公公去城里打工,陈玉花在家打理家务,和小姑子一起照顾婆婆和孩子,耕作两亩土地。因为婆婆做手术,再加上后期治疗,家里欠了3万多元的债。“那时候,婆婆虽然坐轮椅,但还能自己吃饭。爷爷奶奶身体硬朗,也能下地干活。”

  2000年,在化工厂打工的公公,遭遇意外,猝然离世。公公没了,小姑子结婚了,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张继贞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陈玉花则在家撑起一家老小生活的“半边天”。

  坚守22年,久病床前有孝子

  老话讲,久病床前无孝子。陈玉花把这句古话给改了。

  2013年,婆婆突发脑梗,虽然抢救及时保住一命,但全身上下只剩右手还有知觉,大小便也失禁了。陈玉花每天在婆婆家的时间比在自己家还要多。每天,回自己家里做好饭,给上学的两个女儿留出来,其余的端到婆婆家跟婆婆一起吃。婆婆的卧室里放着两张床。为了晚上照顾方便,婆婆睡大床,陈玉花就睡在旁边的小床上。

  婆婆喜欢吃水饺,她就变着花样做给婆婆吃;一晚上起来好几遍给婆婆盖被子;一天几次地给婆婆用毛巾热敷、按摩。“她长期卧床,身上长了许多水泡,给她翻身的时候必须很小心,避免碰破,碰破的伤口都要挨个抹上药。”

  就在婆婆脑梗前不久,陈玉花上山摘石榴不小心从崖上摔了下来,伤了腰椎,疼得厉害。医生说需要做手术,可婆婆离不开人。陈玉花选择放弃自己的治疗。每天,她咬着牙,忍痛给婆婆翻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加重。

  8000多个日日夜夜,哭过、累过、痛过,她咬着牙走了过来。她说:做儿媳妇的,这都是本分。

  陈玉花在全镇出了名

  陈玉花在娘家是老小,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从小娇生惯养。来到婆家,面临接二连三的打击,她坚强地将全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张继贞说起妻子,禁不住热泪盈眶:“家里付出最多的就是玉花了,她照顾俺妈的那份细致,俺都比不上,真是心疼她。”陈玉花的坚守,得到了娘家人的支持,母亲家离得不远,经常来帮女儿。

  如今,婆婆走了,家里依然有老人需要照顾。丈夫的爷爷张圣贵今年93岁,丈夫是老人家唯一的孙子,照顾爷爷的任务就落在了陈玉花和丈夫身上。爷爷住在她家邻院,精神矍铄,身体健康。陈玉花只需给爷爷送饭、洗衣服、打扫卫生。

  家里花钱的多,挣钱的少,日子过得拮据。婆婆走了以后,陈玉花也能腾出时间挣点钱了。她除了打理家里的田地,还到村里的饭店打工。但只要爷爷有事,陈玉花就马上赶回家。

  在梨峪口村,陈玉花的孝行感动着左邻右舍。村委把她家列为头号帮扶对象,村里办低保、民政部门发放救济款、逢年过节爱心人士来帮扶,都把她列在前头。

  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江说:“这样的儿媳妇真是少有。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给全村人树立了榜样。”“好媳妇”的故事传出梨峪口,陈玉花在全镇出了名,被评为西河镇“孝德之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