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铺集镇崔家河村,农村村妇肖桂梅带着已逝丈夫的智障堂弟上城的事迹让邻里纷纷赞叹,也引出一家三代30年如一日赡养痴呆孤老的感人故事。
婆婆遗愿 照顾好智障堂弟
1977年,自肖桂梅嫁到婆家的第一天起,就知道丈夫有个智障堂弟叫刘三古,刘三古从小患有先天性智障,二级残疾,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又自幼丧母,由丈夫的叔叔一手抚养长大。肖桂梅的公公早逝,尽管婆家也家境一般,肖桂梅的婆婆张桂兰还是会叮嘱两个儿子平时多帮忙照料刘三古。
1987年,刘三古的父亲患病去世,撇下29岁的刘三古无人照料,肖桂梅的婆婆看他可怜,主动为他提供一日三餐,洗洗补补,从未嫌弃这个患有痴呆的侄子,时间长了为了方便照顾,婆婆和孩子们商量把刘三古接到家中照料,肖桂梅和嫂子不仅没有意见,还和母亲一起承担起照顾了刘三古的工作。
1992年,肖桂梅大伯哥去世,嫂子改嫁。第二年,婆婆也患了病,看着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婆婆拉着肖桂梅和儿子的手说:“三古虽然不是你们的亲弟弟,但他就咱这么个亲人了,我走了以后,还得你们帮着照顾他呀。”知道婆婆的牵挂,肖桂梅跟婆婆承诺:“娘,你放心,有我们一口饭吃,就饿不着三古!”
恪守承诺 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1993年,婆婆去世,丈夫要忙地里的活,照顾智障堂弟的责任就落肖桂梅身上。婆婆刚去世时,刘三古不愿离开婆婆生前的老房子,当时又正赶雨季,连天的大雨让肖桂梅担心夜里房子倒塌把刘三古压在里面,她每天晚上冒着雨打着手电筒去看好几次,有一次还把脚扭伤了。终于在肖桂梅的劝说下,当年秋天,刘三古搬到了肖桂梅家居住。
刘三古平时几乎不说话也不搭理人,病情严重时,不吃也不喝,肖桂梅就跟伺候孩子一样给他喂饭,做他平时爱吃的饭菜,哄着他吃。刘三古经常心情忽然不好,一闹脾气就往垃圾堆里走,肖桂梅每次都毫无怨言的帮他洗澡换干净衣服,等他心情好的时候,再慢慢教导他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有一次,刘三古早上趁大家没注意自己溜达出去走失了,肖桂梅和丈夫找了好几天才找到,自那以后,肖桂梅走到哪里就把刘三古领到哪里,不敢再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
2012年,肖桂梅的丈夫刘顺古不幸患了癌症,一边要去医院照顾患病的丈夫,一边家里还有一个连饭也不会找着吃的智障堂弟,肖桂梅就医院、家里来回跑,丈夫住院的日子里,肖桂梅一下子瘦了十几斤。丈夫去世后,有人跟肖桂梅说,你就是不照顾三古也没人说你个不是,肖桂梅却说:“我不管他就没人管他了,我可不能把他扔了!”。
传承家风 共同孝敬老人
“我的两个孩子都把三古看作亲叔叔,从来没有嫌弃他,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帮他洗脸梳头,放学一回家就陪陪他,头,教着他说话。”肖桂梅说,肖桂梅的儿子和女儿自小和痴呆堂叔一起生活,跟他也有了深厚的感情,现在两个孩子长大成家了,每次回家都会大包小包的带些吃穿用度和母亲和这个叔叔。
2012年,肖桂梅的儿子喜得贵子,因为儿子和儿媳都工作,需要肖桂梅到青岛帮忙照看孩子,这可难坏了肖桂梅,但还没等她开口,儿媳妇就说:“妈,不让你扔三古叔叔,你带着他一起来我们家住吧!”于是,肖桂梅就带着三古“上城”了。住惯了农房的刘三古不习惯住楼房,上厕所不会用便盆,拉在了洗手间的地上,肖桂梅的儿子、儿媳妇也没有嫌弃,打扫干净后还跟肖桂梅说:“妈我知道你照顾孩子难免少了对堂叔的照料,您别不好意思,叔叔住的习惯就好,家里等我回家来收拾!”
“我觉得很高兴,我的儿子和儿媳都不把三古当外人。”肖桂梅说,“他们也经常回来接我和三古到城里去住。”多年来,铺集镇政府对刘三古也很关心,逢年过节都派人来看望慰问,每个月都有低保和残疾补助,让刘三古的生活有了更好的改善。
2017年,肖桂梅的儿子又添了二胎,6月初,她又带着刘三古去了青岛,离开村子的时候,三古逢人就会咧着嘴说:“上城去了,上城去了,上城看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