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扎根山区,爱心倾注留守娃,54岁的王绪堂用时间累积的爱和责任,倾注到每一个他教过的孩子身上。
1985年参加工作的王绪堂,带着对教师的憧憬走上三尺讲台。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把学生教出个样子来。
民办教师的工资不高,为教好山里的孩子,他自费坚持业务学习和自修,大部分工资也都用来买了书。1997年他被调到沂南县岱庄中心小学任教,又兼职学校德育干部,集中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教师等多个角色于一身,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有时累得头昏脑胀,有时走起路来飞跑,有时竟攥着煎饼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有人不理解,说他“傻”,是一个“工作狂”,他听了只是淡淡一笑,依旧痴心不改,一心一意地干工作,再难管理的班级,学生基础再差,一经他接手,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班风正了,学生爱学了,成绩也上去了。
在工作中,他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比较突出,开始深入班级、深入家庭,全面调查了解,摸索出了“留守儿童五个一工作法”,为孩子们解决“一个小床铺、一个小餐桌、一盆洗脚水、一盆洗澡水、一部亲情电话”等问题。他确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创新研究”省市级课题,住在男生宿舍里照顾、陪护他们,指导孩子们洗脚、洗澡。早晨起床后,指导孩子们穿衣叠被、刷牙洗脸,陪他们一起出操、一起吃饭。王绪堂还携手社会爱心人们,救助孤贫儿童6000余人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贫困孩子的心坎上。
在学生眼里,王老师是个“点子大王”。他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创设石头教学法、根艺教学法、树叶教学法、小泥塑教学法,让孩子们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在创造中感悟,品尝成功的喜悦。他辅导的“孟良崮奇石根艺社”被评为“童趣杯”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他带领留守儿童创办的《柳笛》手抄报,获全国校园文化校报校刊征集一等奖,他还先后获得“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工作者”、“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翻山越涧,寻找奇形怪状的石头,挖掘枯树根,采集千姿百态的树叶,捕捉美丽的蝴蝶,然后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自己命名,创作了“中华石”、“中国火炬”、“老奶奶的小脚”等奇石作品,制作了“雄鹰展翅”、“黄河象”等根艺作品,指导孩子们实行跨学科横向联合,设计制作出“沂蒙娃心向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数以千计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卡,很多作品在相关评选中获奖。
30年,王绪堂把他一生最宝贵的时光,都给了他的孩子们。这些辛勤和付出,也看在每一个家长眼中,感动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多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记二等功、省市县最美乡村教师等称号。
在王绪堂眼中,荣誉,是过眼云烟。而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才是他一生最幸运的美好体验。
责任编辑:王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