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杏坛留遗志
“室虽花县里,人似杏坛边。树影催春课,雷声起昼眠。”2018年1月21日凌晨,从教三十余年的郑佃来带着对三尺讲台的无限眷恋,默默地走了。这位被人戏称为“老黄牛”的辛勤园丁蓦然离世,至今让他的同事和乡邻扼腕嗟叹,让他的亲人和好友肝肠寸断,也让凝结了他多年心血和汗水的小学,留下太多伤痛和遗憾。因为,他还有太多、太多的工作没干完,还有太多、太多的心愿没实现……
男,汉族,1962年2月出生,临沂市河东区郑旺芦沟崖村,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大学学历。
郑佃来 |
“室虽花县里,人似杏坛边。树影催春课,雷声起昼眠。”2018年1月21日凌晨,从教三十余年的郑佃来带着对三尺讲台的无限眷恋,默默地走了。这位被人戏称为“老黄牛”的辛勤园丁蓦然离世,至今让他的同事和乡邻扼腕嗟叹,让他的亲人和好友肝肠寸断,也让凝结了他多年心血和汗水的小学,留下太多伤痛和遗憾。因为,他还有太多、太多的工作没干完,还有太多、太多的心愿没实现……
1962年2月14日,郑佃来出生在河东区郑旺镇芦沟崖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要做个好人”的教育。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村里一个叫郑佃军的同学因病致残,不能行走,郑佃来就天天背着郑佃军走三里多路一起上学,常常累的满头大汗。他上初中和高中也常常接济同学,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平时,父母为了让他好好学习,尽可能的不让他干家务,在他上高二的时候,他母亲不幸去世,他父亲用单薄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一次他周末回家带干粮,看到13岁的妹妹正烟熏火燎的给他烙煎饼,因为鏊子太热,妹妹一不小心就被烫伤,他彻底震惊了,父亲从地里干农活回来,他说不想上学了,不久他就真的辍学回家了,他想自食其力,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
1985年郑佃来在本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三尺讲台开启了他的绚烂人生。1998年—2018年1月,历任郑旺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郑旺中心小学副校长、汤头街道五湖小学副校长、南旺实验小学校长。在汤头街道五湖小学任职期间,他每天要骑着电动车跑三十多里路到汤头街道上班,常常带着充电器,有时到区里开会,他也是骑着电动车,此时几乎所有的小学校长都是开车上班,他是位“骑电动车的小学校长”因此常有同事们给他开个善意的玩笑。
爱是教育的生命。给孩子一个灿烂的笑容,他们必会还你一个明媚的春天。在校园,郑佃来总是微笑着面对同事和学生。他除了严抓教学质量,还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及师生素质教育建设,人们经常会见到他与学生打乒乓球,与同事下象棋。他总结的“发挥群体优势、提升教学质量”的经验在全市教育系统得到推广,他任教的几个小学,先后荣获河东区学校管理先进单位、临沂市优秀教研室、首批临沂市教学教学示范学校、临沂市蓓蕾工程先进学校、山东省科学发展观学习先进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2017年在河东区组织的社情民意调查中,五湖小学获农村组第一名的好成绩。2017年8月,郑佃来任南旺实验小学校长,如果没有溘然长逝,今天的郑佃来应该依然奔波在教育战线,不知疲劳。
2018年1月19日,周五,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日。
南旺小学已进入期末考试倒计时。郑佃来同志上午参加会议时,同事见他身体状况不佳,提出让他先去医院检查,他摇摇头说没事。下午到辖区幼儿园检查的时候,他已精疲力尽步履踉跄,同事再次让他休息,但他只是吃了点降压药,又匆匆投入到期末工作的部署上去了。
下班后,有同事在办公室发现了趴在办公桌上冷汗直冒的他,开车把他送回了家。第二天早上,郑佃来又接到开会通知,家人几近哀求的让他先到医院检查身体。“身体不要紧,工作不能耽误!”他的话最终没人敢“违拗”,于是女儿郑慧只好开车送他去街道党委开会。
在去党委的路上,郑佃来栽到座椅上去,神志不清了。女儿见状去学校父亲的车里拿着身份证和医保卡直奔医院,路上早已经哭成泪人。到了医院,他迷迷糊糊地不断念叨着“开会.....开.....会.....”女儿用父亲的手机替父亲向街道党委请完假,又转告学校副校长去参加会议,这时郑佃来才配合医生进了急诊室。
“太晚了!”医生的话如晴天霹雳。经过八个小时的抢救,翌日凌晨一点二十分许,郑佃来像熟睡,像小憩,安详的躺在病床上。此时,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也许他脑海里还是那干不完的工作……
责任编辑:高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