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徐勤学,男,1938年11月出生,泰安新泰市龙廷镇龙溪庄人,1965年1月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十几年来,他不计名利,从1988年义务为龙溪庄遭遇战烈士墓守墓至今,为龙溪庄遭遇战中牺牲的战士祭扫、守墓,将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爱国情结掩藏在这起伏的青山中。
悲壮惨烈的龙溪庄遭遇战
1942年农历四月初二凌晨3点钟,八路军泰山军分区派出一个排,给驻龙廷、土门一带新成立的第三军分区司令部护送电台。 由电台台长张钧带领的十余名译电、报务、发电人员,经过一夜的雨淋,个个都浑身是水,十分困顿与疲惫。 在新泰市掌平洼村休息后,这支队伍立即向龙廷方向进发。 当队伍行至龙溪庄西野林处,突然与日寇遭遇,中了鬼子与汉奸队的埋伏。 原来敌军是想围剿八路军第三军分区驻龙溪庄的部队,因部队及军分区机关转移,敌人扑了空,尚未撤走,恰遇这支运送电台的小部队。 经过半小时的战斗,因寡不敌众,41名同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仅有译电员吕允钧一人幸免。 战斗遗产惨烈,血水染红了当时的龙溪河。 随后,当地民兵立即赶回了掌平洼西山沟,向县政府报告,并由县区抗日政府组织了善后处理。 后来,人们把龙溪庄遭遇战牺牲的战士们掩埋在了附近几个村,其中龙溪庄村就有二十几座烈士墓。
一句嘱托,一生承诺
徐勤学很小的时候,每逢年节,他的本家叔叔徐志金就会拿着几刀纸和一壶酒,来这片坟冢前祭扫。 据说,当年战斗中唯一幸存的那名战士,就是被他叔叔所救,从那以后,他叔叔便当起了守墓人。 那时候不知道叔叔在干什么,长大懂事了就跟着叔叔一起去祭扫。 后来,他的叔叔徐志金去世,村里老书记就嘱咐徐勤学帮忙照看“烈士林”,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书记说村里需要我守墓,我就不讲条件,坚决执行。 ”就是为了这一句承诺,他一守就是三十年。
起初烈士林在一处土坡上,因为年久失修,土坡有些坍塌。 徐勤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利用业余时间,到石料厂拣寻废弃石料,一小车一小车地推到烈士林,默默地砌了一道防护墙,保障了烈士林的稳固。
徐勤学家的堂屋紧挨着“烈士林”而建,是三十年前决定为烈士守墓后,他从儿子家搬出来盖的两间小屋。 徐勤学夫妇在烈士陵园旁边的看护房住了半辈子,也做了半辈子的守墓人。 以前这里一共有二十几座烈士墓,后来有的烈士亲人寻来,陆续迁走了一些,现在就剩下七个坟头了。 每当清明节、建军节和春节等节日期间,他都要带着纸钱和酒,去烈士林祭奠。 平时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扛着铁锨,拿着镰刀去整理坟冢,累了就坐下来对着烈士碑说说话。 每年雨水勤的时候,他都得勤去看着点,薅薅草,添点土。 他经常说: “这些战士死时都是十八九岁,‘躺’在这里也怪闷的,我和他们说咱都没忘了他们。 ”
一名老党员的坚持与奉献
徐勤学夫妇默默守护烈士墓,从来没有计较得失,没有一丝功利心。 老两口膝下育有一儿两女,可是唯一的儿子几次经历工伤、车祸等重大事故,终在不惑之年不幸离世,老两口痛心疾首。 村里有些不明就里的人总是背后嘀咕些封建迷信的说法。 面对这些风言风语,老人总是一笑置之,从未动摇过自己坚守的信念。 老年丧子之痛,没有击垮两位老人,却让他们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帮助儿媳抚养孙子成人。 耄耋之年的老人,依然每日耕作,总想着为孙子攒点钱上学。 即便生活艰辛,他却从来没有向上级要求过什么,老人总说,“我是个党员,就得比别人多干点。 ”朴实的言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老人不计得失的大度,更是一位老党员无私奉献的信念。
每逢清明,附近一些学校的学生都会来“烈士林”祭扫。 以前,徐志金是义务讲解员。 徐志金走后,徐勤学就接过叔叔的接力棒成了新任义务讲解员,向他们讲述当年发生在这个地方的惨烈战斗。 八十几岁高龄的他每每说到关键处,还激动不已。 2005年,新泰市委、市政府为龙溪庄的烈士专门立了纪念碑,并在每年清明、建军节和国庆节时组织附近中小学的学生来祭扫。 这时,徐勤学就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们讲述当年的那段历史。 他说,“得让后人记住,才对得起死去的战士们。 ”2019年4月徐勤学被评为“泰安好人”,2019年3月被评为新泰市第三届道德模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近期,湖北省红十字会捐赠物资分配问题受到媒体和网民的高度关注和质疑,我们对物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深感痛心、自责和内疚,对媒体和网民的监督和批评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关于分配给仁爱医院口罩的问题。2020年1月26日下午,我单位收到一家爱心企业捐赠KN95口罩3.6...[详细]
部分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缘何遇冷。每天上午8点,广西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张羽璇老师都会守在电话前,进行线上心理援助服务。学校开设了两条服务热线,张羽璇说 “求助的人没有预期的多,我目前接到的电话没超过10个[详细]
当前,中国正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国际社会也持续给中国提供支持与帮助。这三个不光彩的“第一”表明美方对此次疫情作出过激反应,不仅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背道而驰,也妨碍刻不容缓的国际防疫合作,极不可取,广遭批评。世卫组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