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推送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
候选人公示
根据“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相关要求,经基层推荐、群众投票和专家综合评审,省文明办拟推送8名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山东省候选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11月25日至11月29日
联系电话:0531-51775174
电子邮箱:sdhrmzzx@163.com。
山东省文明办
2021年11月25日
候选人事迹
林宁
林宁,男,1987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江苏南京人,胜利油田供水分公司职工、东营市义工协会执行会长。工作中,他时刻不忘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勉工作,任劳任怨。在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他同样以饱满的热情、阳光的心态,积极组织、策划、实施各项活动。7年来,他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000多场次,时长近2600小时。2019年被评为“东营市优秀志愿者”,2020年被评为“山东省战‘疫’最美志愿者”“山东省抗疫优秀志愿者”。
他改写了山东只有东营没有蓝天救援队的历史
2008年,林宁参军入伍。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林宁随部队前往玉树进行救援。救援过程中,蓝天救援队的救援行为深深震撼了他,点亮了他心中援助他人的明灯。服兵役期间,他始终以救援队的奉献精神鼓励自己从事公益服务。2018年,在他的大力倡议精心筹划下,“东营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成功组建。
为提升个人救援水平,林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美国心脏协会AHA救护员证、业余无线电操作证等多项援助救护证书,持续提升了东营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专业水平。经过3年历练,东营蓝天救援队打造成了一支包括水域、山野、城市救援,抗洪抢险,地震救援等全地域全天候的民间义务救援队伍,成为东营地区一支重要的援助力量。
他把满满的爱奉献给了那些需要的人
7年来,林宁先后组织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爱心送考”“守护折翼天使”“爱心斑马线”“爱心导诊”“东营彩虹村”“春蕊助学”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在爱心企业、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累计募集善款150余万元,资助困难儿童300余名、贫困大学生70余名。
2021年5月,在得知东营市利津县城关镇前十四村一户因病致贫的村民西瓜滞销后,林宁与同事主动上门走访对村民进行帮助。经过多次走访、实地了解了情况,拍摄了大量视频素材。林宁与同事们利用朋友圈、好友群等多种方式对村民西瓜滞销进行转发宣传,随后两个月内他与同事组织西瓜义卖4次,为村民卖出西瓜3万余斤,解决了贫困村民的燃眉之急。
他在重大事件中扬起了志愿服务的旗帜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林宁自筹资金1.4万余元购置消杀设备2台、防护服数件、N95口罩近千只、汽油800余升,组织工友为东营市各小区进行消杀作业,累计200余个居民小区与自然村超10万人受益。复工复产复学期间,他又组织工友为近10家企业、20家幼儿园、48所学校进行消杀作业,有力配合了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2021年7月,河南省发生入汛以来最大洪灾。林宁通过所在组织,筹集了弥雾机、消毒液、饮用水、急救药品、毛巾、卫生纸、饼干等,共计约3万元的抗洪抢险应急物资,驰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小河镇,及时帮助解决当地生活物资和救灾物资紧缺的难题。林宁也因抗洪抢险中的突出表现被鹤壁市授予抗洪抢险纪念证书。
马玉宁
马玉宁,男,1977年生,中共党员,国能垦利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一次义务救火行动中,他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竭尽全力扑灭大火,最终造成了右眼受伤,几近失明,但他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无惧熊熊烈火,守护群众生命财产
2016年,马玉宁来到国能垦利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因公司安全工作需要,他牵头成立了一支消防救援队伍。
2021年2月21日是农历的大年初十,正当大家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意犹未尽时,意外发生了。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佐王村南的荒草失火了。当时正值隆冬,天干风燥,枯草熊熊燃烧,半米高的火苗迅速向四周蔓延开来,情况十分危急。董集镇政府立即向附近的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发出了支援请求。因恰逢周末,公司仅有两名消防队员值守。面对人手不足的情况,马玉宁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带领队员往火灾现场。到达现场后,马玉宁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火苗已窜至两三米高,随着风向的改变,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而不远处就是民房。来不及多想,马玉宁立即指挥消防车停靠,命令加大水压,抱起消防水带就冲了上去。在熊熊大火和民房之间,并不算高大的马玉宁站成了一道屏障,一道守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渐渐地,火势越来越小,而马玉宁的体力也逐渐开始不济,在扑灭最后一点火苗时,他的体力已几乎耗尽。就在此时,消防水带突然意外跳起,水枪重重地砸到了他的脸上,打碎了他的眼镜,破碎的眼镜片直接扎到了眼睛里,马玉宁整个人一下子倒在了地上。听到同事们焦急的呼喊,马玉宁艰难地挤出了一句:“救火,救火,小心复燃。”大火被扑灭了,马玉宁的右眼却因受到外力重击,视网膜脱落,后经积极治疗,视力仍然极低,处于失明边缘。
甘于奉献担当,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治疗眼伤的过程十分漫长,马玉宁放不下工作,硬是从医院跑了出来。家里人虽然气得直跺脚,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同意他一边上班一边治疗。垦利区董集镇政府派人专程前往道谢,表示若不是马玉宁及时带队救援,火势一旦蔓延,损失将难以估量。此时,马玉宁反而有点不好意思,摆摆手说:“都是队员们相互配合,咱职工们的救火能力和热心肠是杠杠的。”也曾有人问马玉宁,为了帮助地方救火,把自己眼睛伤得几近失明,到底值不值得。听完这话,马玉宁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说道:“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危险时,我有责任挺身而出,这是一名党员的责任。”
自参加工作以来,马玉宁参与的火灾事故救援数不胜数。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地方求援,每次他都冲锋在前,为同志们树立了榜样。新冠疫情期间,他兢兢业业、主动担当,维护着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了公司高效运转。
正是在这一次次奋不顾身的救灾和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点点滴滴中,马玉宁彰显践行了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尹伟宁
尹伟宁,男,汉族,197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锻造车间主任、高级技师。他自1996年大学毕业到威力工具工作以来,凭着对锻造专业的热爱和痴迷,在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带徒育人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1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节约劳动力超700余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大工匠”“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创新锻造技术,提升工作效率
进厂工作几年之后,锻工车间艰苦的环境和工友们的高强度劳动,激发了尹伟宁要创新改造锻压线的想法。通过对国际知名企业的考察学习,他创新性地掌握和吸收了生产流程的关键步骤——程控锤锻造技术。他主持对公司原有25条摩擦锻压线进行改造,使每条生产线减员2/3,效率提高4倍,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800万元。他设计开发的适应模锻锤锻压的中间模座及相关模具,能够使换模时间降至原来1/4,实现快速换模,解决客户“小批量多批次”产品需求。与此同时,还设计出了余热退火罐,利用锻件锻压后自身的余热进行退火,每年节省燃气费用200万元。在此基础上,他对接国外先进技术,引进4台Lasco锤并进行改造,顺利用于锻件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公司创造价值400余万元。
改造设备工艺,提升自动化水平
常年坚持的技术创新工作,对尹伟宁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习惯。在锻造技术改造和创新的工作中,尹伟宁紧跟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抓住学习交流机会,每一项技改都从生产技术一线做起,切实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为出发点。从事锻造工作20多年来,尹伟宁紧跟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抓住学习交流机会,每一项技改都从生产技术一线做起,切实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为出发点。他坚持带领攻关团队持续地对棒料、下料、自动剪切机床、坯料自动上料装置、坯料传输装置等配套工序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了锻造自动化水平,保证了程控模锻锤锻造生产线的优势,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带领团队利用楔横轧技术进行锻造节料,使原料的平均利用率由原来的65%提升至现在的80%,年可为企业节省原料1000余万元。
潜心技艺传承,提升团队水平
他常年坚持为职工授课,亲自编写上万字的《锻造设备工艺培训教材》供车间工人学习培训使用,先后为公司培训锻造设备、锻造工艺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他还常年坚持带徒育人,把自己平时工作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身边的工友,20多年来共带徒30余人,其中2人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得“齐鲁首席技师”称号,1人获得“文登区首席技师”称号,另外还有高级技师10人、技师16人。现在。这些徒弟们已经成为公司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2016年,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尹伟宁创新工作室”,打造了业务探讨、技艺提升和师徒结对的主阵地。
淬火锻造,百炼成钢。尹伟宁20多年如一日,以技术创新奠基,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王晓静
王晓静,女,1986年9月出生,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中共党员。王晓静始终奋战在禁毒一线,临危受命参战云南毒品查缉任务,刻苦钻研争做禁毒专业领域的“领头羊”,恪尽职守、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展现出当代缉毒女警的不平凡风采。被聘为齐鲁公安英才库标兵型人才,2021年4月,被评为全国“查缉先锋”先进个人。
不畏艰险,敢做逆行滇西的“闯关者”
2021年3月,王晓静临危受命,参战云南毒品查缉任务,面对疫情和边境缉毒的双重危险,她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安排好年幼的孩子,毅然决然远赴云南边境执行任务。作为此次行动中的易制毒化学品管控专家,她受命担任工作强度最大、任务最重的货车查缉组组长。无论是持续作战的凌晨,还是骄阳似火的中午,她似乎不知疲倦的陀螺,总是精力满满的冲锋在查缉一线。她禁毒专业知识扎实,无论哪个组查到不明物质,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她进行权威鉴定。她胆大心细,对吸毒人员明察秋毫,果断分析研判出两名吸贩毒人员,缴获海洛因一宗,查获贩毒人员2名。她勇于当担,面对困难从未有过丝毫退缩,无论是三米高的货车顶部,还是布满灰尘的车底,她主动请缨,冲锋在前。31吨大麻籽、2吨易制毒化学品、主战场唯一查获海洛因,都在她和她的货车组见证下不断披荆斩棘,斩获佳绩。成绩背后是她强忍胃痛坚守查缉一线、深夜不惧困乏梳理查缉要点、十六小时不间断执行任务的点点滴滴。40多度的酷夏,她穿戴着十几斤的防弹衣,在几米高的货车中爬上爬下细心查缉,磕磕碰碰是常态,双手在汗水中泡的发白发皱,但她从未有过一丝犹豫和退缩,没有一句怨言和牢骚。
刻苦钻研,争做禁毒专业领域的“领头羊”
她不断地扩展业务知识,学习经典案例,用最新资讯充实课件。无论是禁毒社工、警务助理,还是办案民警的业务培训都有她的身影。她制作的《铁证据拿下零口供》作为全省十大精品案例在17地市巡讲;主创搭建分局第一个大数据模型“猎毒者”。她说禁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不仅有冲锋抓捕的惊心动魄,也有三尺讲台上的循循善诱。下企业,走社区,进学校,她把毒品预防教育变成了她的主战场,累计开展禁毒知识讲座、校园巡展等480余次。在她的努力下,滨城区在2020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获得全国并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主动担当,勇做易制毒物品管控的“护航雁”
王晓静不畏艰难,勇挑重担,承担压力最大的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工作。作为文科生,她从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开始学习、请教、钻研,爬高架、钻车间、进厂区,把纸上的化学符号融入实地检查,硬是把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拿下。165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321家重点企业,她如数家珍;是否有流弊隐患,她一清二楚;涉易制毒法律法规,她了如指掌;20141张易制毒化学品审批证件,零投诉、零出错。她立足辖区实际,聚焦智慧警务,敢于为先,勇于创新,在全省率先探索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制和最终用户审批制,将管理和服务有机融合,变管控为服务,全心全意做好企业的护航雁,
桃花马上请长缨,禁毒沙场许芳华。禁毒任重而道远,王晓静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唐玉香
唐玉香,女,1974年生,群众,山东武城人,武城县甲马营镇王小屯村村民。15年来,她强忍丧夫之痛,一边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赡养一对年迈的公婆,不仅用一位女性柔弱的双肩扛起了一个不幸的家庭,更用坚强与大爱书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感人赞歌。
“人没了,可这个家不能散”
唐玉香原本有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她怎么也不会想到,2006年,一场噩运突然降临到她的头上——丈夫在一次突发事故中不幸离世。丈夫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当时儿子刚上幼儿园,唐玉香腹中还怀着两个月后就要出生的小女儿,公公婆婆也都已年迈……
突如其来的塌天大祸,让唐玉香痛不欲生,几乎哭干了一生的泪水。亲戚朋友们心疼她,更为她今后的生活发愁,纷纷劝她打掉腹中的孩子,趁着年轻改嫁。可她看着年迈公婆痛苦无助的眼神,抚摸着腹中小脚乱蹬的孩子,毅然决定留下来照顾公婆、抚养孩子,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咬着牙坚定地说:“(丈夫)人没了,可这个家不能散!”她毅然决定留下来,再苦再累,也要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赡养两位老人安度晚年。
“婆婆就是俺亲娘”
唐玉香的选择,注定是一条无比艰辛之路。一个农村妇女,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上有两个年迈的老人,个中艰辛常人难以想象。千难万难,首当其冲的就是挣钱养家。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一边种着农田,一边四处打工,什么脏活累活,什么苦活险活,只要能挣到钱,她都拼了命去干,因为命运,实在没有给这个柔弱女子太多的选择。
可屋漏偏遭连阴雨。2014年,唐玉香的婆婆被查出罹患淋巴癌晚期,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人们都知道这个家的难处,而且更清楚罹患癌症晚期意味着什么,便有不少人劝她放弃婆婆的治疗,可她摇摇头说:“他(丈夫)走了,俺就是老人的闺女,婆婆就是俺亲娘,怎么也不能眼看着老人活受罪。”
婆婆患病期间,唐玉香喂水喂药、洗衣做饭,几乎天天守在老人床前精心照顾,再苦再累毫无怨言,直到几个月后老人撒手人寰。
“老人只要还有一口气,俺就管到底”
祸不单行。2020年7月,唐玉香的公公因车祸导致脑干出血,躺在医院病床上昏迷不醒,尽管她天天守在医院里精心伺候着老人,可几个月过去了,老人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高昂的医药费,令这个贫困的家庭实在难以承受,唐玉香只好在几个老家叔伯和公公战友的帮助下,把公公接到家中照顾。
回到家后,唐玉香依然天天守在床前,精心照顾着昏迷不醒的老人。尽管她曾听医生说,因为老人年事已高,醒过来的希望很渺茫,但从未想到过放弃老人。她对人说:“老人只要还有一口气,俺就管到底。”她为老人端屎端尿、洗衣做饭,一小勺一小勺地为老人喂饭,有时一顿饭就要喂两个多小时。就这样,公公昏迷了一年多,她就照顾了一年多,再苦再累,从没说过半句怨言。
坚强踏平脚下路,大爱撑起一片天。唐玉香,用柔弱双肩诠释了什么才是顶天立地,用真情大爱绽放着圣洁如玉的人生芳香!
宫继玲
宫继玲,女,汉族,1976年3月出生,淄博市高青县东邹路幼儿园园长,一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8年初,她开始参与麦田公益活动,用爱心陪伴扶助困境孩子,为他们送去妈妈般的温暖,为困难家庭点亮新的希望,在善举和奉献中为孩子们托起了明天的太阳。2021年11月入选“山东好人榜”。
一点陪伴 打开心的世界
宫继玲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帮助更多家庭和孩子,为社会献出爱心。2018年6月,在麦田陪伴活动中,她认识了女孩小夕(化名)。小夕的母亲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父亲因反应迟钝不善劳作,家庭经济困难,所以小夕的父母内心悲观,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小夕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宫继玲主动进行家访,亲眼目睹孩子的家庭现实状况后,她与小夕的奶奶多次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决定让小夕在有限的条件下得到最好的照顾。宫继玲便利用周六、周日双休期间,接小夕到她家,教小夕自己洗头、整理书包,带小夕一起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经过一次次交流陪伴,小夕的脸上慢慢露出笑容,变得活泼了。经过六个月的陪伴,小夕能主动报名跟她去参加淄博市“与爱同行,多彩假期”夏令营活动,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拓展、参观、团体活动。经过和孩子们日夜相守的三天三夜,她们的心走得更近了。当孩子悄悄地把藏了好久的小零食塞到她手里时,当孩子从背后悄悄蒙上她的眼睛时,当孩子把最喜欢吃的菜夹到她碗里时,当孩子抱着她分享自己的小秘密时……宫继玲感受到,爱的陪伴已让小夕打开了心的世界。
一点爱心 改变家庭环境
宫继玲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深知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所以她多次与小夕父母沟通,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分享父母言行举止、生活状况带给孩子的影响。她带领小夕全家清理卫生,在院子里种植蔬菜,帮忙联系手工加工的活,想办法让他们家庭增加收入、建立自信。慢慢地,小夕的妈妈由唉声叹气变得积极面对生活,脸上带上了笑容。小夕的爸爸也跟着本村人早出晚归地去打零工。宫继玲每到周末都去小夕家,了解家庭的近况,聊聊小夕在校的情况,分享孩子在校的趣事……用爱温暖了这个家庭,用真诚的帮助唤起了这个家庭新的希望。
一点奉献 让爱传承流动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小夕只是宫继玲关爱帮扶众多困境孩子中的一个,她用爱点亮了更多孩子的心灯。2019年大年初一,她带着女儿一起去看望了高青县黑里寨镇的诗琪、格瑞(均为化名);2020年春节前夕,她又带着女儿发放“新年新衣”,从县城的花沟镇到黑里寨镇,从青城镇到木李镇,宫继玲带着女儿跑遍了全县9个镇(街道),凛冽寒风、嘴唇干裂挡不住她见孩子们的心,一件件新衣服穿在孩子们的身上,温暖在她的心里。女儿在她的带动下,从高中开始,每年寒暑假都会跟着妈妈参与麦田公益活动,如今已上大学的她成了妈妈公益路上的好帮手。
宫继玲作为高青麦田公益组织的骨干,4年间组织参与“一对一”助学款发放120余人次,惠及86人,发放助学款15万余元;参与“焕新乐园”“爱心小屋”走访调查、房间粉刷、家具安装、爱心陪伴等活动200余次,惠及48人,为孩子们精心组织了“爱陪伴 心成长”欢庆六一联谊活动、“我说我校”拓展活动、淄博“与爱同行,多彩假期”夏令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进村居走进慢城拓展活动等,用大爱为困境儿童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纪维香
纪维香,女,1949年5月出生,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李胡村村民。1972年,24岁的纪维香嫁到了祝阳镇李胡村冯守德家。当时冯守德不仅家境贫困,他的母亲还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嫁给冯守德后,纪维香毅然挑起照料婆婆的重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纪维香这一照顾就是五十年。从妙龄少女到自己也变成七旬老人,纪维香拉扯大了三个儿女,婆婆也被照顾得很妥当,成为93岁的高龄老人。纪维香2011年11月入选“山东好人榜”。
细微之处见大爱,五十年如一日照顾婆婆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纪维香却坚持照顾婆婆五十年。纪维香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端来温水为婆婆擦脸、换衣服,然后处理卫生,接着便扶着婆婆坐到窗边的座位上,一口一口地喂饭。喂完饭,还要像哄小孩一样哄婆婆吃药。纪维香一直记着临嫁前母亲的叮嘱,“你跟冯守德把日子过好,照顾好老人。”有时,婆婆情绪会突然暴躁,把饭菜推到地上,用拳头打骂纪维香。但纪维香都忍着痛不吱声,直到老人平息了,她默默把地上的饭菜清扫干净,偷偷擦干眼泪,盛了饭菜再哄婆婆吃。
回忆里苦中带泪,设身处地为婆婆着想
对纪维香而言,最辛酸的不是照顾婆婆有多么辛苦,而是看到婆婆发病却无能为力。1986年的夏天,一天晚上突然下起雷雨。凌晨5点半,纪维香起床后发现婆婆不在房间里,她急忙找来邻居帮忙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顾不上吃早饭,纪维香就奔出家门,冒着大雨在邻近的村寻找走失的婆婆。直到傍晚纪维香在离家5公里的河边找到了婆婆。那时,婆婆一个人孤零零坐在水边,用个袋子把头蒙住。看到这一幕,纪维香突然哭了出来,她一肚子委屈、疲惫都化作了对婆婆的心疼。从那之后,纪维香对天气就更加上心,天气预报有雷雨天的时候,她从没睡过一个踏实觉,总是竖着耳朵听有没有打雷,半夜起来去婆婆屋子里看看。“婆婆也不容易,她得了这种病,俺们不照顾好她,她可怎么办啊。”说到动情处,眼泪在纪维香的眼眶里打转。
唯有陪伴最长情,要把婆婆照顾到百岁
五十年过去,子女们都已长大成人,有了不错的工作,家庭经济也好了起来,纪维香有更多的时间陪婆婆。73岁的纪维香本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却依然践行着儿媳的孝道。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纪维香的子女们见母亲悉心照顾奶奶,从小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两位儿媳妇看到了眼里,也记在心里。纪维香的大儿子和儿媳每隔2天回来给老人送蔬菜和水果,女儿和小儿子也都是每天都打电话询问家里情况。每逢节假日回到家里,两位儿媳妇不但抢着做家务活,而且也像婆婆那样细心照顾奶奶。现在,年逾九十的老婆婆活得很体面,每天穿着整洁指甲干净,一顿饭可以吃大半碗面条。每当跟别人谈起婆婆,纪维香都会自信地说:“我会细心照顾,让婆婆健康活到百岁。”
有人说,照顾老人久了,有的人难免会不耐烦,甚至很难有好脸色。不过,这样的情况在纪维香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纪维香也会遇到难事,但她从不在婆婆面前表现出来。纪维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和家风!
任来东
任来东,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群众,平阴县朝阳救援中心后勤装备大队长。2020年12月8号,任来东在执行救援任务归队途中,一辆小型轿车,撞到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上,造成车内人员受伤,任来东看到此情况后,第一时间参与现场救援,经过努力,成功将车内被困伤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然后悄悄离去。
救援返程,再次救援
2020年12月8号,接到通知的任来东赶往事发地点执行救援任务,待到落水人员成功被救后归队,归队途中,途经105国道平阴县锦水街道子顺南队路口时,一辆由西向东行驶的小型轿车,由于操作失误发生车祸撞到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上,造成车内人员不同程度受伤,轿车损毁十分严重且车门打不开,车前冒起浓浓白烟,随时都有更大的危险发生,情况十分危急。任来东看到此情况后,第一时间拨打120救护电话及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然后利用现场的隔离指示牌设立警示标志,引导过往车辆,并积极主动利用自己平时的救援经验参与现场救援,经过不断努力,成功将变形的轿车车门打开,救出被困伤员并撤离到安全地带,为伤员的抢救争取了时间,使这次交通事故损失降到了最低,同时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志愿服务,凝聚文明向善力
熟悉任来东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众多救援案例的一个。在平时,任来东和救援队其他队员到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进行公益安全讲座,尤其是防溺水、溺水逃生。截止目前为止受益人数12.9万人,通过学习自救,群众成功逃生的案例也有两例。正是由于防溺水宣传的到位,2019至今我县无一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作为平阴县朝阳救援中心的一名志愿者,自参加志愿服务以来,任来东已经成功救助118名群众,溺水救助87人(救活两人),走失人口搜救31人。此外,2020年疫情发生时,任来东和队友们积极奔赴疫情防控前线,为全县疫情防控提供服务。建立值守点,组建入户摸排分队,组建消杀队服务时长1100多个小时,因表现突出,任来东同志在2020年度被评为“济南市抗疫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