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1 17:35:00 我要评论
刘国栋 来源: 大众网威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惠接受大众网采访中心主任李冉专访。
威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惠回答大众网网友问题。
威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惠接受大众网《请问市长》栏目专访。
大众网济南2月21日讯(记者 刘国栋)“上下班高峰时段城市各个路段拥堵情况严重,开车出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停车难,政府有何良策?”“蓝色经济能否拉动威海就业?”2月20日,参加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威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惠,就大众网网友提出的七个问题一一作答。
网友“残歌之恋” 2012-1-19 13:56:00提问:作为威海市居民,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出行问题上下班高峰时段城市各个路段拥堵情况严重,另外,开车出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停车难。请问,新的一年,政府有没有根据威海交通出行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改善措施?
张惠:到威海来工作以后,我经常在道路上走,有时候会去乘坐公交车看一看,有时候也会专门在上下班期间看看道路的拥堵情况。这个网友提的问题可能是很多威海市民非常关心的问题,出行难是一个发展中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永恒的痛,这也是政府的责任。
威海现在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69万辆,其中汽车38万辆,每天挂牌的车就将近400辆,还有的外地牌照车辆也在威海行驶。汽车的增长,比道路的增长来得还要快。各位威海市民、各位网友大家都很了解威海,威海的地形很特殊,它是一个丘陵地带,所以威海修一条路可能就要打隧道,对于行车难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下一步我们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发展共同交通,减少一些城市车辆。一方面,我们要再扩大公交站点,第二就是优化公交线路,第三要进一步增加公交车辆。今年政府专门给公交增拨了经费,能够再更新一批车辆。我们尽量通过几年的时间,把我们威海一些不环保的车辆更换掉,更换一批新的环保车辆。威海是一个旅游城市,公交车的形象也是我们城市的形象。
二是在优化路网结构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我们在市区内要修缮31条道路,其中包括一些断头路,包括一些新开的路,包括一些原来有坎的路,我们把它通开,这个投资量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我们要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威海从20多年前城内六七万人到现在膨胀到70多万人,到了旅游季节还不只这样一个人数。面对这样剧烈膨胀的城市,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确实还有很多欠帐,都要逐步通过财政收入的提高来进行改善。对停车场的建设,这些年确实是有点滞后,也有难处,就是楼都盖起来了,现在想建却没地方建了。但是即便这样,我们现在规划局也在进一步规划,能规划的尽量规划。
第四就是要加大交通管理的力度。我们的交通有一部分是设施问题,也有部分是不守规而造成的。我觉得威海还算好一些的,我来威海两个多月,很少听到汽车按喇叭,我觉得威海市民文明行车的意识还是蛮强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到了上下班拥挤的时候,可能大家“争先恐后”的愿望越强,这就带来了一些行车不规范、停车不文明的现象。所以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广大网友,大家都能够带头文明行车、规范行车、文明停车、规范停车。同时,我们也会通过交警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让我们的整个交通能够进一步有序。
通过这各方面共同努力,再加上政府的一些硬件投入,相信我们的交通状况会有所改善。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我也不能在网友面前吹这个大牛,因为毕竟车辆在不断增长,而我们的道路即便是年年在修,可能解决拥堵的难度也比较大。但是,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我们会一如既往的继续努力。
网友“净利润”2012-1-18 16:22:18提问:市长您好,我是一名毕业一年的应届生,请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一年多来,威海市被确立为发展深蓝经济,我们威海的深蓝经济发展的咋样了?能不能多点就业机会?
张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威海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核心区域的骨干城市,一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目标,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狠抓项目建设和产业培植,切实强化支撑保障措施,现代海洋渔业、船舶制造、滨海旅游、港口物流等蓝色产业蓬勃发展,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船舶出口基地、国家海产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带动了企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6.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4万人。目前,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愿望更加迫切,相信包括网友在内的年轻人一定能够在威海这片创业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同时,为更好地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我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措施,包括招募一批“三支一扶”毕业生,新建10个就业见习基地,组织开展毕业生网上招聘大会、系列专场招聘会等各种招聘活动,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努力通过多种有效措施,让每名大学生有岗位就业、有舞台创业、有机会成功。
网友“巴索罗缪” 2012-1-18 16:52:10提问:我知道去年威海的农村环境治理下了一些功夫,请问今年威海的农村垃圾处理上有什么新措施吗?
张惠:对于农村环境问题,威海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和重视,从2009年起率先在全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1年又实施了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程,集中资金和力量,分期分批实施,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彻底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截至目前已经完成800个市级重点村的整治任务,建成了50处镇垃圾转运站、56处镇级和23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垃圾基本实现集中收集,所有村都配备了垃圾箱,成立了保洁队,实现了“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今年,全市将再集中整治365个村,加快推进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河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搞好生产生活服务、文体娱乐设施配套建设,让群众的生活更舒适、生产更便利、环境更怡人。
网友“发簪子”2012-1-19 15:45:18提问:我在望岛名郡买了房子,就是想请问一下城际铁路经过陶家夼隧道之后,经过什么地方到威海站?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小区。还有望岛名郡的学校是中学还是小学?
张惠:威海地处交通末梢,青荣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将极大改善我市区域交通条件,整个城市和广大市民都是受益者。在线路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也充分考虑到对市民居住环境的影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采取隔离措施,科学合理避让居民小区。据有关部门测估,网友所居住望岛名郡小区与规划线路相隔有700米左右的距离,不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在居民小区建设过程中,我市都严格要求配套教育、购物等公共设施,方便市民生活,如网友居住小区对面即是望岛小学,周围还有皇冠中学和威海十中等中学,可以很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
网友“表情笑”2012-1-19 15:46:46提问:我观察了一下,不论街道多宽,过街人行横道红绿灯的读秒时间都是20秒,这样对行人不是很方便,例如有些窄的街道20秒比较充裕,但像是世昌大道这样的宽街道,20秒又过于短了,作为年轻人一路快走10秒才到达路中间,20秒勉强过街,如果是老人的话20秒根本不够。所以希望能根据街道的宽窄适当增减读秒时间,谢谢!
张惠:这位网友观察的非常仔细,也提了个非常好的建议。我市在路口设置信号灯时,第一个考虑的要素就是行人能否有足够时间通过。经有关部门测算,行人过马路的平均步速为每秒1.1米,折合为人行走每米需0.9秒。以网友提到的世昌大道为例,双向四车道,每条车道3.25-3.5米,宽约14米,一名行人以正常步速通过这条道路需要12.6秒的时间,目前我市市区内所有路口人行横道信号灯的绿灯时间基本上都在21秒-25秒之间。但是考虑到老人、抱小孩的市民,以及雨雪天路滑各种因素,也许有通行时间不富裕的问题。对此,我们根据网友的建议,要求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有关路口的信号灯做适当调整,方便市民通行。
网友“逆势”2012-1-29 15:20:58提问:经区凤林路车流量很大,过往车辆存在车速过快现象,有安全隐患,同时反映道路两侧经常有工程车违章停车,建议加强管理。
张惠:这位网友提到的区域,周边有港口施工工地和大的物流园区,大型车辆比较多。为此,我们要求交警部门加大对相关单位车辆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周边道路的巡逻管控力度,严查各类违法行为。近期,交警部门将在早、晚高峰期安排警力到上述繁忙路段执勤,引导货车绕行其它道路,合理分流,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网友“蘑菇炖豆腐”2012-1-30 13:56:47提问:现在校车的问题这么严重。大家也都关心这个问题。想问一下,关于校车的问题,咱们威海有什么切实的措施保障校车安全吗?
张惠:校车安全,关系下一代的健康,群众普遍关心,威海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在对农村学校布局优化调整的同时,我市启动了学生校车工程,探索实施了“政府采购、社会参与、财政补贴、费用减免、统一标识、学生专用、部门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校车运营模式,新购校车全部由政府公开招标、统一采购,确保了校车质量。同时,严格加强安全管理,每个校车都配备跟车教师维护学生候车和乘车秩序,确保不超员、不超速,确保按时按点、按运行线路将学生安全送达。另外,还在全国率先设立了贫困学生每生每年300元班车补助经费,确保贫困学生都能够坐上安全校车。自2002年开通校车以来,全市共发展校车592辆,实现了对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全域覆盖,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生上学“行路难”问题,去年我市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六个校车试点城市之一。今年年初,我市又按照国家新标准购入15辆新校车,新校车每个座位上都配有安全带,并装有4个可视GPS定位系统,包括司机在内的所有乘坐人员均在监视范围内。运营中新校车车速每小时不得超过60公里,若发现驾驶员违规现象,监控人员立即电话通知其改正,并对违章司机给予处理,力争通过最严格的监管措施、最先进的监管技术,使广大学生安全上学、平安回家。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