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西线纪行]台儿庄:5年之功重建,一座城市“复活”

2012-05-16 21:52:00     作者: 姜洋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鲁花杯 网络媒体山东行 台儿庄
[提要] 5月16日,科学发展新山东——“鲁花杯”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了枣庄台儿庄古城。在记者们的眼前,夜晚的台儿庄美轮美奂,七彩的灯光将粉墙黛瓦蒙上一层梦幻的颜色,潺潺的流水中透出一股清幽的气息。这座被乾隆誉为“天下第一庄”的古城正展现出它在新时期的独特魅力。可谁能想到,这里原来是一片破烂不堪的棚户区。

采访团记者在台儿庄古城内参观采访。(盛堃 摄影)

领导及采访团记者一同夜游台儿庄古城。(盛堃 摄影)

台儿庄古城内的酒文化展馆引起记者们的兴趣。(盛堃 摄影)

    大众网枣庄5月16日讯记者 姜洋)5月16日,科学发展新山东——“鲁花杯”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了枣庄台儿庄古城。在记者们的眼前,夜晚的台儿庄美轮美奂,七彩的灯光将粉墙黛瓦蒙上一层梦幻的颜色,潺潺的流水中透出一股清幽的气息。这座被乾隆誉为“天下第一庄”的古城正展现出它在新时期的独特魅力。可谁能想到,这里原来是一片破烂不堪的棚户区。枣庄市在这里积5年之功恢复重建了一座“复活”的古城,保护恢复了台儿庄大战遗存,成为名副其实的二战纪念城。而昔日“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繁盛景象的重现,让台儿庄再次成为世人瞩目之地。更重要的是,台儿庄古城是枣庄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城市转型的龙头项目,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

    运用运河与战争遗址,打造新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曾是一座车船云集、商贾迤逦、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明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经过台儿庄,带动了其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被誉为“天下第一庄”。1938年春,在此发生了中日台儿庄大战,台儿庄古城因此化为一片废墟。

    2006年11月,上海一家企业准备投资近6亿元对台儿庄古城进行开发,时任枣庄市市长的陈伟到台儿庄调研,果断叫停了这个项目。此后,枣庄市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历时3年的调查研究和挖掘保护,梳理出台儿庄古城重建的文化基因:作为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台儿庄有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地处南北过渡带,是运河上重要的“水旱码头”;各路商贾曾云集于此,带来了不同的文化……

    枣庄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台儿庄古城,通过恢复城水相依的古城街巷渠汪,保留展示大战遗迹和场景,还原古城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将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于一域,极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台儿庄古城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包括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48亿元。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定位,遵循“留古、复古、承古、用古”的理念,依托明清运河故道和台儿庄大战遗址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将保存下来的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产科学地进行修复,再现了当年“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

    重建保证原真性,建成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

    原真性是古城重建的基本理念。在重建过程中,台儿庄古城充分做到了“六真”和“九原”。“六真”即真遗址、真历史、真材料、真工艺、真实物、真场景,“九原”即原貌、原风貌、原物、原址、原空间、原尺度、原材料、原工艺、原地工匠。

    为保证历史认知上的原真性,古城建设管理机构在成立伊始,古城重建的总策划者及其团队就将历史遗产的抢救、文化基因的挖掘和档案资料的整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查阅了30余部地方史志、300余部运河史料、2000余件战地史料,从国内外搜集到380多张台儿庄的老照片和一些影像资料,走访了古城街区全部27位80岁以上的老人,邀请到130名专家确定建筑风貌和空间尺度,对台庄船闸、郁家码头、泰山行宫等重要遗址逐一进行针对性的考古挖掘,逐步揭开了古城历史的真实面纱。

    为保证重建过程中的原真性,古城建设管理机构坚持文化景观建设和文化空间建设的有机结合。经过3年时间的不懈奋战,古城重建业已完成投资37亿元,建成面积40万平方米,不但恢复了被战火摧毁的古建筑,而且还复活了延续千年的古城传统文化,使古城的形和神全面复活,先后被批准为国内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山东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目前,台儿庄古城已通过国家AAAAA级景区初评,自2010年“五一”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40万人,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王云峰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