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欣赏和启示
许多人都在纳闷,中国的书法有很浓厚的抽象画意味,为什么中国书法有许多的美妙诠释,既文学又艺术,化虚为实,因指得月;而迄今为止,我们还看不到一本心中点头,老妪可解的解释中国文字抽象画的书。许多抽象派的大画家都还在说:我所要说的话,都已说在画面上了,我若能用语言说清楚,我就不画画了!
刘文奇先生作品
刘文奇先生泼墨照
一诚大师与刘文奇先生合影
许多人都在纳闷,中国的书法有很浓厚的抽象画意味,为什么中国书法有许多的美妙诠释,既文学又艺术,化虚为实,因指得月;而迄今为止,我们还看不到一本心中点头,老妪可解的解释中国文字抽象画的书。许多抽象派的大画家都还在说:我所要说的话,都已说在画面上了,我若能用语言说清楚,我就不画画了!
中国书法却不如此,有多少种方式诠释它的抽象之美,翻开任何一册论书法的书:什么悬针垂露、飞鸟入林、高峰坠石、如纤月之出天涯、若众星之列河汉,什么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和所谓的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简直是由艺术欣赏一直谈到了人生体会,使人如入宝山,美不胜收。
记得我这个当博物馆员的,有一次遇到了一桩绝事。一位德国的抽象画家找到了我,说他只有一个小时可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停留,要我拿一件对他最有帮助又最有启发的“宝贝”给他看。我一点也不迟疑,这有何难哉?立刻请来唐代醉僧怀素的自叙帖给他看。他一见大喜,也着实地大吃了一惊,这还得了,不怕他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满卷龙飞凤舞的刚健婀娜的线条,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他一口气看完,大为满意,搓着双手向我再三道谢,说:虽然我是一个中国字也不认识,但是这一位中国书家他的心意我是完全明白!
他把“完全明白”说得如此地斩钉截铁,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卷狂草的书法的确是和抽象画法有密切相同之处。这也不难明白,因为同是一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礼运大同篇》,请蔡郎中来写,他写得笔画严谨;你请颜鲁公来写一遍,他写得庄严方正;再请欧阳询来写,他写成了骨秀神清,意态精密;宋徽宗则写成了锋芒毕露;米芾则纵横自如;赵孟頫则委婉动人... ... 十位大书法家写成了十副不同的表情面貌,传达出十种不同的艺术情愫。于是我们恍然有悟,原来这一些不世的书法家都是“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文章本身只是糟粕,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一种“脱胎换骨”,是一种借尸还魂。
在这一点上怀素的自叙帖就是绝妙好例,名自叙,原来是一篇“自我吹嘘”的文章,内中所记录下来的都是别人恭维他的话,如“初疑清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前一句说他的笔法空灵,有画法上以锥画沙的疏朗,下一句则指他书法的高古造诣,有顶天立地舍我其谁的崇高气概。而同卷感人至深的则是从始到终的运动速度感。
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宇。
(窦 冀)
驰豪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前 人)
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张礼部)
草书的显着特色,本在“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记得就是怀素,他曾经说过,什么时候,骑上一匹千里快马,以扫帚蘸上墨汁,在长长的粉白墙壁横扫上几大笔,那才小豁胸中之气,指的正是这一种驰骋疾速的感觉。
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经利用现代科学之便利,把怀素自叙帖的末一段,放大到和陈列室的墙壁一样的高,大家都叫这一设计为“文字墙法”,人站在墙下,看到奔蛇走虺骤雨旋风的慑人气势,连呼吸都受到了威胁,充分说明了这种迅疾运动感的强烈!
但是,草书并不是仅仅只有迅疾的运动感,举一个现在手边的例证就可以明白。试看自叙帖最后一行的两个字,“八”字何其挺括,顺笔而下的“日”字,何其沉重,真有书法上所谓的“高峰坠石”之奇,不但笔力万均,而且一笔煞住,这不是“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吗?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序亦在台北故宫,那上面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不必有由,一画之间,受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对着孙虔礼的这卷书法,诵思其文辞之委婉典雅,想到了现代抽象画论之难以着墨,我们不禁对中国文字的丰富深奥,五体投地的钦敬起来。试想一种极纯粹又极空灵的书法艺术,用普通的累赘口语尚不能达意,如今却用对仗优雅的骈体文字,指点得如此栩栩如生,使我们在一读之下,恍然有印象亲切的微妙感受,这不但是文学及艺术的最高结合,深邃一点的向上追究,中国文化之美的最高峰巅,不亦是就在于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