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责任媒体的民生担当

2013年06月23日 12:02作者:吴献坤来源:大众网

今天是121路公交车试运行第一天,今天早晨7:30,大众网记者乘上了该路公交由重汽技术中心发往侯家村委会的第一趟班次,由于乘客很多,刚开出第一站车上就没有了座位。大众网记者不仅体验到沿线居民盼望通公交的迫切心情,还了解到市区的居民想去南部山区看看的愿望。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吴献坤

  今天是121路公交车试运行第一天,今天早晨7:30,大众网记者乘上了该路公交由重汽技术中心发往侯家村委会的第一趟班次,由于乘客很多,刚开出第一站车上就没有了座位。大众网记者不仅体验到沿线居民盼望通公交的迫切心情,还了解到市区的居民想去南部山区看看的愿望。(6月23日大众网)

  媒体是社会的良知,党和政府关心的重点实际上也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作为媒体理应发挥传播的优势,勇于担当社会民生的那份责任。

  一说到“山货大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来看几个关键词:进城难、伸援手、献爱心、盼公交、齐关注、定规划、通公交,如果我们把这些关键词串联在一起,与其说这是“山货大爷”进城路的变迁,不如说是大众网——这个责任媒体的社会民生担当之路。这不,从2012年12月5日到2013年2月1日,在58天的时间里,大众网通过走基层系列报道——“‘山货大爷’的进城路”,帮助常年徒步翻山越岭进城卖货的81岁的杨洪义大爷实现了“公交梦”。“公交梦”是个什么概念?或许在我们市民眼中并不感到特别,但是对诸如杨洪义大爷等深山区里的农民来说,最起码可以减轻翻越3座山头的负担,可以解决16个行政村2万多居民的出行难。说实话,从进城难到通公交,尽管只有58天,但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闻人却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大众网记者两天内两赴现场调查采访,与老人一起翻过3座山头、走完40里山路等。从关注到报道,从报道到行动,再从推动到解决,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都见证了媒体人的民生担当。

  《纽约环球报》的创办人H·J·赖特曾在有“道德准则”之称的《新闻规约》中说得明白:“一家报纸是如何利用它从公众方面得到的那份注意,可以用来判断它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它同每一位采编人员共有的。”这种针对纸媒责任感的判断,同样适用于网媒。从“山货大叔”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一家拥有众多受众的网媒助民解难,用最质朴的情怀创作了最为美好的民生乐章;一群“最美媒体人”用实际行动践行职业的使命,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这或许就是新闻媒体的价值内涵。为此,我们必须向责任媒体致敬,向“最美媒体人”学习。

  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说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最欢迎这种车了,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了公交车”,老百姓质朴而又真挚的话语,不正是对责任媒体关注民生、担当民生的最好褒奖吗?

责任编辑:杨凯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