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方:故事里面说科技 发展生态可共赢

2012年11月14日 07:39作者:尹玉涛 尹海洋来源:大众网

在采访中,党的十八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宋远方以一个地方企业为案例,向大众网记者解析了“科技创新、生态聊城”的发展蓝图。他表示,这个企业的变化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实现同步共赢。同时,科技创新是企业腾飞的支点,传统产业与新技术嫁接,将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众网北京11月14日讯特派记者 尹玉涛 尹海洋)在采访中,党的十八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宋远方以一个地方企业为案例,向大众网记者解析了“科技创新、生态聊城”的发展蓝图。他表示,这个企业的变化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实现同步共赢。同时,科技创新是企业腾飞的支点,传统产业与新技术嫁接,将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企业变化:
  曾经造纸黑水如酱油,如今独创专利制成有机肥

  说起聊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宋远方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讲起了聊城泉林纸业的发展故事。“以前采用草浆造纸,造完纸的黑水跟酱油一样,污染性很强。”他说,现在这家企业排放出的水却达到了三类水的标准,另外每年还附带产生了70万吨的有机肥料。“既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还增加了GDP。”
  这一变化不仅保护了生态,增加了产值,还让老百姓从中获利。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每逢秋收后,各地严禁烧秸秆成为重要任务,但是在聊城焚烧秸秆已经不存在了,因为老百姓都把秸秆卖了。”
  宋远方说,在造纸黑液中提取有机肥的技术,是泉林纸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企业自身投入了30多个亿,突破了困扰草浆造纸的‘秸秆清洁制浆’等核心技术,成了环保大户。”他说,该企业的草浆生产线不但没有萎缩,反而扩大到现在年产20万吨浆的生产规模,成为综合实力全国第七的大型造纸集团。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实现同步共赢。

  现场举例:
  秸秆造出环保“本色纸”,传统产业嫁接新技术迎生机

  11月10日,党的十八大山东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宋远方特意带来了一摞呈浅黄秸秆颜色的纸张。他告诉大家,这是当地泉林纸业生产的一种环保纸张。用这种纸书写、阅读时不伤眼睛,没有污染。这种纸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产过程中不漂白、不增白,就是秸秆的颜色,被称为“本色纸”。
  据宋远方介绍,当地老百姓把秸秆卖给了泉林纸业,一亩地的秸秆能卖100多元。按照造纸每年消耗近百万吨秸秆计算,每年可少伐2470多公顷森林。他介绍,泉林纸业解决了长期困扰草浆造纸的一系列技术难题。现在,该公司拥有专利技术160多项。
  宋远方说,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泉林纸业的发展事例充分说明:科技创新是企业腾飞的支点,传统产业与新技术嫁接,就会脱胎换骨,并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态聊城: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要发展工业更要节能减排

  其实,泉林纸业的突破创新只是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在聊城古运河,游客们乘船游览,独特的水城古韵总能给游客们带来一份惬意。正在建设的中华水上古城项目,将成为阐述聊城“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城市品牌内涵的新名片。在之前的采访中,宋远方曾表示,未来5年内,聊城市还将有这类总投资600多亿元的200多个项目陆续建成。
  据了解,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一批生态型项目正在聊城紧锣密鼓的展开:中通新能源及节能型客车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年产客车3万辆;山东燎原光电产业园带动起光电产业集群的发展。未来5年,聊城市将着力打造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等五个基地,发展起铜及铜加工等四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建成山东产品和服务拓展中西部市场、中西部能源进入山东的“桥头堡”。
  在之前的采访中,宋远方表示,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发展工业不但不会污染环境,还应该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增加工业产值,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是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发展的思路。为此,聊城市制定了工业强市、三产兴市、三农稳市、城建亮市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创造聊城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