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科技创新成发展强力引擎
薄薄的纤丝,刀割不破,火点不燃,用它织成的防弹背心,即使是威力巨大的子弹也无法穿透……近日,在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记者领略了“对位芳纶”令人惊叹的强大科技力量。对位芳纶,又称芳纶1414,这种化学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特性,其强度是钢丝的6倍,而重量仅有钢材的1/5,素有“合成钢丝”、“防弹纤维”的美誉。
薄薄的纤丝,刀割不破,火点不燃,用它织成的防弹背心,即使是威力巨大的子弹也无法穿透……近日,在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记者领略了“对位芳纶”令人惊叹的强大科技力量。
对位芳纶,又称芳纶1414,这种化学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特性,其强度是钢丝的6倍,而重量仅有钢材的1/5,素有“合成钢丝”、“防弹纤维”的美誉。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纺织企业,发展到比肩跨国公司的产业“大腕”,正是顽强不懈地自主创新,成就了泰和新材的“华丽转身”。泰和新材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尤其间、对位芳纶产业化,打破了国外的市场垄断与技术控制,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烟台,像泰和新材一样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企业不断攀高的企业不在少数。例如杰瑞股份、绿叶制药、烟台万华等,都是凭借一项项创新成果成就一个企业,甚至带动发展一个产业。近年来,烟台市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创新能力方面不断下大力、出重手,让自主创新蔚然成风,逐渐炼就了推动发展的“金刚钻”。至今,烟台先后有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1%,连续6年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932亿元,同比增长18.9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8.88%,产值约占全省总额的16.04%,产值和比重分别居全省首位和第三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提高烟台的城市竞争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只有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才能真正做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真正做到效率高、后劲足、结构优,才能真正走上高效、集约、生态发展之路。”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说。
有了“金刚钻”,就敢揽“瓷器活”。这句话对于烟台海工装备产业领军企业中集来福士来说,生动而贴切。记者在中集来福士深水码头看到,公司自主设计和建造的半潜式生活起重平台已基本建成,庞大的钢铁平台漂浮在水面上,正进行排水调试。公司副总裁刘燕嘉告诉记者,以前建造海上平台的设计全部需要依赖外国公司,现在他们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从“购买技术”到自主设计、生产的跨越。
作为国内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基地,中集来福士曾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海上钻井平台、当时亚洲最大起重能力海上铺管船、世界第一艘30万桶圆形储油加工船等。如今在中集来福士周围,已经聚集了近400家各类配套服务企业,在烟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再看遍布全市的高新产业,许多企业的发展模式与中集来福士异曲同工。高新区钛合金紧固件综合研发生产基地,凭借航天513所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钛合金紧固件进行产业化,带动聚集了一大批航空航天上下游企业;成立仅3年的海阳米兰德数控机床有限公司,依靠鲜明的科技创新优势一跃成为“用数控机床生产数控机床”的业界明星……在烟台,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实现向高新、高效、高端的华丽转身。尤其近几年,烟台发挥蓝、黄、高三大战略叠加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效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最新数据显示,烟台已经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7家,而且全市9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涌现出一大批以登海种业、先声麦得津、绿叶制药等致力于高新技术研究、转化、推广的原始创新企业群体,以丛林集团、冰轮集团、玲珑橡胶等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集成创新企业群体,以万华集团、氨纶集团、正海集团等致力于打破国际寡头技术封锁和垄断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群体。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正以高端化、集群化的方式快速膨胀,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技术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预计到2015年,烟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4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势再造。
“科技创新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区域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张江汀表示,未来五年,烟台将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创新上抢占先机,在聚集创新上形成高地,在开门创新上蓄足力量,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一切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让科技创新成为科学发展的最强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