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明:农村到城市的变迁
住着花园式的小区,坐着班车上下班。实践证明,“乡村文明行动”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农民群众的愿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随着实践的推进和时间的推移,山东的农村还将发生进一步的蜕变,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再是遥不可及的远景,就在眼前。
住着花园式的小区,坐着班车上下班。这幅场景让人很难想象住在这里的人们原来也曾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今,在济南、泰安、滨州、淄博、烟台、潍坊等地,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村里的日子啥滋味?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那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百年来,周而复始。然而,一种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却在悄然形成,近观细看,感觉是气象一新。我们看到不仅在曲阜,济南、泰安、滨州、淄博各处的乡村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家有了自己的文化大院、图书馆、电影院,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少年宫”,享受着这些变化带来的便利,汲取着文化资源赋予的养分,乡村孩子在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正所谓,城里娃有的,农村娃也日渐拥有,而且更多了些亲近自然的空间与自由。
乡村文明行动,寄托了一个时代在发展中对乡村的感念。城市时代的发展背景中,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延续并非是城市对乡村的完全同化。“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尊本淬性、尊道贵德,乡村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保存民族文明,作为一项时代的叙述,不仅是一次发展溯源性怀乡情结的表达,还是进一步建立这个时代良性社会秩序的要求。
有人说,良好的环境会提高幸福感。有人说,良好的社会治安会增加幸福感。也有人会说出其他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居民幸福感的提升需要我们政府做得更多。因此,政府在城乡建设上的每一笔投入,换来的是居民幸福感的增加,整个乡村文明的提升。
实践证明,“乡村文明行动”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农民群众的愿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随着实践的推进和时间的推移,山东的农村还将发生进一步的蜕变,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再是遥不可及的远景,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