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乡村文明行动”的“无为而治”
所谓“乡村文明行动”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强调引导作用,弱化行政暗示,不要事无巨细全都参与。我们衷心希望“乡村文明行动”能越来越完美,让我们的村民真正获得幸福。
——“聚焦乡村文明行动”媒体行系列评论之十六
大众网评论员韦国骞
五天六夜的行程即将结束,一路走来,所见气象崭新,齐鲁大地上先进乡村的发展让人震撼。不得不说,进行了一年多的“乡村文明行动”成效显著,尤其在“村容村貌”、“文化惠民”、“生活方式”这三个建设内容方面引人瞩目。值得称赞的地方实在太多,该文不再一一体现,只想说说一路走来的感想。
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故曰: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与治国之道相同,提升乡村文明的道路,也应在小处着手,从每个村民每个村户入手,这不是指要给每家每户都去说教,而是要坚持引导原则,坚持不扰民原则,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每家每户都自觉找到各自的文明提升之路。所谓“乡村文明行动”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强调引导作用,弱化行政暗示,不要事无巨细全都参与。
具体来看,“村容村貌”的建设上,必须考量各地经济基础和村民意见,可以让市场本身决定一部分,根据各地优势而实施,以免造成“为变而变”、为应付行政考核而“千村一面”、浪费资源的情况。此为引导。
比如农民上楼问题,有的村民接受不了适应不了,那就在经济可以负担的范围内,支持一些村民去“华西村”、“烟台南山集团”等社区化的农村去看看,让大家看得到前景,而不是采取半强制性“被上楼”的办法。此为引导。
“乡村道德”建设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农村特有的“熟人秩序”,秩序稳定更依靠诚信和道德。由此各行政部门便要以身作则讲诚信、以党员作则树立道德辐射点。身边榜样的力量比直接说教的力量强大的多。此为引导。
“文化惠民”问题上,要从当地村民真正的健康文化爱好出发,不能用行政意识决定当地文化发展方向。不健康的文化要坚决取缔,有发展潜力的文化要适度培养,凡事讲究一个“度”,根据当地特色文化层次和在百姓中流行的程度来决定扶持力度,这才是科学,有时候大张旗鼓的鼓励、宣传反而是拔苗助长。此为引导。
就我们观察,山东“乡村文明行动”把握最好的就是“度”这个字。在“村容村貌”、“乡村道德”、“文化惠民”、“村风民俗”等方面,基本都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重实惠而轻形式,在不扰民的基础上,引导千家万户自觉走上文明提升之路。
数千年来,因为地势、季风等原因,靠天吃饭的中国农民一直是“斜坡上的居民”,在这个自然灾害不断滚滚而来的大斜坡上,他们被磨练成这个世界上最辛苦、最坚韧的群体。为了让当今的他们实现“物质”和“非物质”上的富裕,花再大代价也值得。各方面必须使出最大努力,设身处地地为农村百姓着想,以他们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我们衷心希望“乡村文明行动”能越来越完美,让我们的村民真正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