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舔犊深情返哺之恩 西王村用“情”留人才

2012-09-12 08:49:00作者: 赫洋来源:大众网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

舔犊深情返哺之恩 西王村用“情”留人才
——“聚焦乡村文明行动”媒体行系列评论之八

大众网评论员 赫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深深的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先天的优势让城市的科技人才的聚集效应愈为明显,那么农村呢?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成为了农村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不少农村子弟看来,大城市中的那个花花世界便是“高处”。悬梁刺股,十年寒窗。当他们真正走入那片钢筋水泥的丛林之后,才恍然发现,“高处不胜寒”。巨大的生存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而高昂的生活成本也让他们被动的成为了“月光族”。
    那么“低处”呢?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农村的面貌早已是翻天覆地。田间的精细化种植代替了过去的粗放化管理,一家家农业合作社整合了过去习惯“单打独斗”的单个农户,农业机械化作业已经基本普及,温室大棚也不再是过去那样的“稀罕物”。也正因为如此,农民的人均收入和享受到的各项保障也在稳步提高。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所发挥的作用。
    农业发展要提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人才作为后盾。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只要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上去了,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就能不断提高。但,人才何处寻?客观的讲,农村的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还有着一定差距,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如前者。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农村在人才上既能“引得进”,又能“留得住”呢?
    用情,这是滨州市邹平县西王村给出的答案。在“乡村文明行动”实施的过程中,西王村每年为村内考上大学的孩子资助一万元,并为学习优异的学生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目前已经资助了九名学生出国留学。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目前,接受村里资助过的“西王娃”们大多在完成学业之后,选择回到故乡,走上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所学到的本领,托举起西王村的未来。
    舔犊深情,反哺之恩。与不少其他村镇不惜重金招揽人才的方式相比,西王村的做法不仅更“人性化”,无疑也更为“经济”。这种“西王模式”不仅能够成功的将人才“引进来”,更能够用“情”使人才能够“留得住。同时,这种循环往复的人才引进模式更容易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让西王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责任编辑:马震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