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文明行动”上档升级
中共荣成市委 荣成市人民政府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辖12个镇、10个街道、826个行政村、125个居委会,67万人。大力推进 “三通”工程,投资2亿元,铺设天然气管网170多公里,22个镇街驻地全部通达;投资1.2亿元建设供热站、铺设供热管网,12个镇街实现驻地集中供暖。
统分结合 城乡一体
推动“乡村文明行动”上档升级
中共荣成市委 荣成市人民政府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辖12个镇、10个街道、826个行政村、125个居委会,67万人。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为目标,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探索实施了“五统五分”工作法,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以及全省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是我市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特点和目标。为此,我们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市级:制订了《荣成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确立了“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的发展定位,构建“一城、两带、三片区”的现代城镇体系。镇级: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完成了镇区和100多个重点区域规划,完善气、暖及文化设施等10多个专项规划,实现镇街规划全覆盖。村级:综合经济、文化等因素,在规划路、水、电、讯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同步规划公共文化服务、道德建设和群众性创建活动。目前,规划的34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
二、统筹运作,分类带动
坚持“以强带弱、特色组合、重组共建、分类指导”的要求,探索实施了六型带动模式。一是社区中心型。按照辐射半径1.5公里、服务2000人左右为标准,在全市建设了集“四室、三站、两超市、一广场”于一体的中心社区,构筑以镇街驻地为核心、310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节点的乡村文明发展布局。二是连片整治型。结合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对项目区内及周边村庄进行集中连片整治,打造整治示范片、示范带。三是旅游带动型。依托旅游资源,在所在村及周边村发展赶海垂钓、大天鹅摄影、观光采摘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带动40多个村和700多农户走旅游文化产业道路。四是特色保护型。对面塑、剪纸、楹联等文化元素及海草房、大天鹅等特色资源进行抢救、保护,涌现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楮岛、“中国楹联第一村”西霞口、“胶东渔村”河口、“天鹅村”烟墩角等96个民俗文化特色村(占全市村居总量的9.5%)。五是专业合作社型。针对苹果、草莓、花生等集聚式区域种植特点,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开展争创“星级会员”等活动,保障农产品安全。目前,全市入社农民4.2万户,带动农户5.4万户。六是强村帮扶型。发挥强村、强企的资源优势,通过兼并周边弱村,带动弱村发展,扩大“知名村居”影响。(此类型共涉及60个村,占全市村居总量的6.3%。)
三、统筹推进,分项优化
坚持“突破一批,跟进一批,储备一批”,在前期优化259个村居环境的基础上,2011年,统筹实施“90个村居突破+90个村居跟进+90个村居储备”的梯次格局。一是优化农村居住环境。按照“改造城中村、扩大中心村、撤并弱小村”的思路,综合运用镇街驻地改造、中心村组团改造、异地整体重建、土地增减挂钩改造等模式,先后启动了125个农居工程和旧村改造工程,开工建设45处集中居住区。大力推进 “三通”工程,投资2亿元,铺设天然气管网170多公里,22个镇街驻地全部通达;投资1.2亿元建设供热站、铺设供热管网,12个镇街实现驻地集中供暖。二是优化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按照“户清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投资1.1亿元,建成2处市级垃圾处理场、25处镇级垃圾转运站,并推广300个村级地埋式垃圾箱,增上20台专用运输车;按照每100户配备1个垃圾池(箱)、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员和1辆手推车的标准,健全设施和队伍,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保障日常管理运行,实现设施、队伍、资金、机制“四配套”。三是优化农村水资源综合治理。投资2.3亿元,新建改造565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投资4.1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3.3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镇街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四是优化面源污染治理。全市改造高压水冲式厕所2.5万户,建成户用沼气1.7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95处,建成秸杆压块处理加工点4处。投资1145万元,治理和改造全市64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四、统筹引导,分线施教
按照“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思路,统筹文明委成员单位优势,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一是教育引导线。抓住农村空巢老人和未成年人两个群体,带动农村青年、妇女等中间层次开展志愿服务。开展“朝霞情系夕阳红?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全市现有活动小组568 个,为820名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服务。经验做法被中央文明办推广。投资4500多万元,为全市34处农村中小学校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和“荣成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激情创业、青春奉献”活动,124家农村青年领办企业成为市镇级成长型经济组织。5000多志愿者参与“社会妈妈虹桥拉手”志愿帮扶活动。涌现出全省十佳优秀志愿者张欢欢等一批热心志愿服务的好少年。二是文化惠民线。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建成镇(街)文化站22处、文化广场400多个、农家书屋900多处。围绕打造贯穿四季、联通城乡的“幸福四季?好运荣成”文化活动品牌,每年开展希望之春、活力之夏、收获之秋、欢乐之冬活动1200多场次;组建庄户剧团、秧歌队等民间文化团体400个,每年组织送文化、送欢乐下乡和放映公益电影1万多场次。三是民生工程线。每年实施十项民生实事,保持年均投入增长20%以上。投入3.3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校“食暖行”、校舍安全、设备更新工程,改扩建了24处镇级卫生院和125处农村社区诊所。在全国首批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在全省率先达到360元,连续两年为50周岁以上农民进行了免费查体。深入开展了机关干部驻村蹲点活动、大走访活动和“四无”村创建活动,连续多年保持着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称号。四是群众创建线。开展争创文明市民、文明户、文明村庄、文明社区、文明集市等活动,全市6万多农户达到县级文明户标准,占总数的30%;有559个村(社区)达到县级文明村(社区)标准,占总数的59%。涌现出了被李源潮同志誉为“新时代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的典型人物于思宽,有4位农村居民入选中国好人。
五、统筹联动,分工协作
通过健全工作机制,细化领导分工,统筹部门力量,协调资源配置,为稳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提供了有力保证。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宣传部长任副组长,30多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和10个专题工作组,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总结调度会等形式,深入推进工作。财政投入机制。对农村污水、垃圾、村路建设等公益性设施,市级投入为主,镇级适当配套;对“一池三改”等生产生活设施,市里奖一块、镇街补一块、村里贴一块、个人出一块;对环境整治、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市财政配套补助。今年以来,已安排重点工程补助资金2.6亿元。包扶推动机制。把“乡村文明行动”列为诚信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两个全覆盖”,有效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考核评优机制。把“乡村文明行动”纳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同评先选优、干部使用和村民福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了“乡村文明行动”工作目标责任制、日常监管制和政策激励机制等。由文明办、农工办等部门组成督导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对已建成的项目集中开展“回头看”活动,补充完善新内容,巩固扩大“乡村文明行动”实际效果。
一年来,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按照省里的部署,结合荣成实际,进一步加大工作措施,全面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力争年底65%以上的村达到市县级文明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