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2012-09-08 14:07:00作者: 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昌邑市人民政府  去年以来,昌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精神,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平安建设、文化惠民”六项重点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
全力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中共昌邑市委
昌邑市人民政府

  去年以来,昌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精神,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平安建设、文化惠民”六项重点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一、思想重视,行动迅速
  去年5月份,我市召开了全市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有关要求。印发了《关于印发<全市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责任分工>和<2011年度全市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落实了工作责任和执行标准。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33个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明办,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措施落实和督查指导。建立了会议、通报和督查等日常工作制度,实现了资金、场所、人员、制度四个到位。全市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创新载体,深入推进
  结合昌邑实际,我们组织开展了“洁净进万家、孝德进万家、文化进万家”三进万家活动,努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农村和谐文明程度、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实现“三大提升”。
  (一)扎实开展“洁净进万家”活动,打造乡村新环境。围绕破解垃圾围村和“三大堆”治理难题,我们积极创新垃圾收集、资金筹集、垃圾处理三大模式,创出了昌邑经验。一是创新垃圾收集模式。探索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新模式,把镇街和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委托市环卫局全面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重突击、不彻底、责任主体多元化的弊端,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二是创新资金筹集方式。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市镇两级财政承担60%以上的环卫托管经费,村级资金筹集主要由村集体出资和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解决,建立起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三是创新垃圾处理模式。投资1.08亿元建设了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主要采用磁选、分选和厌氧分解等技术,将生活垃圾转化为沼气、肥料、再生原油、建筑材料等资源,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向“资源化、产业化、无污染、零废弃”转变。该项目2011年4月份正式运营,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荣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定为标准化试点项目。该处理技术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去年5月底,国家住建部在我市召开现场会,在全国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昌邑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环卫托管率达到100%,保洁面积达到1700万平方米,真正实现了农村环卫托管无盲区、全覆盖。
  (二)扎实开展“孝德进万家”活动,倡树乡村新风尚。一是积极开展“常回家看看,常回家干干,常回家谈谈”活动,弘扬亲情美德。在全市发起倡议,引导群众经常看望父母、对话父母、照顾父母。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流一村,将帮助父母做家务、定期为父母清扫居所等八项具体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形成了孝敬父母的良好村风。二是积极开展“赡养承诺”活动,弘扬孝老美德。由镇街政府牵头,村(社区)组织实施,公开赡养承诺,定期公布情况,督促全市上下形成尊敬老人、赡养老人的社会风尚。三是积极开展“信贷文明户”评选活动,弘扬诚信美德。在全市评选出200户信贷文明户,分成三个档次,分别授予10万、15万和20万的贷款额度,享受贷款优惠政策,引导广大群众讲诚信、守法规、树形象。四是积极开展青少年“孝老爱亲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弘扬尊老美德。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心灵净化”、“亲情关爱”和“携手共建”三大行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良好习惯。去年以来,开展亲子专家行大型报告会、送法进校园、社区共建等活动12次,参与家长、学生4万多人。
  (三)扎实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发展乡村新文化。积极开展“文联万家”活动,将作协、摄协、音协等组织向镇街区延伸,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精品文化。全市85个社区挂牌建立指导站100多个,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文化活动网络;组织开展“民间文化能人”评选活动,传承民间文化。加大对体制外优秀文化人才的扶持和奖励力度,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去年表彰奖励30人;各镇街分片举办特色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结合各地实际编制节目,身边人演身边事,已演出300多场次;精心组织“报刊进万家”活动,全市建成报刊村200多个,让农民群众在家就能了解社会变化;组织开展“唱响昌邑”活动,发展农民选秀文化。全市设立30多个分赛区,演出25场次,为广大农民群众搭建起展示才艺的舞台;组织开展助力“戏曲票友”活动,传承戏曲文化。“2011大家唱”戏曲票友大赛,1500多名戏曲爱好者参与、演出20多场次。
  三、完善机制,强化保障
  一是建立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创新宣传形式,大张旗鼓造声势,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舆论氛围。截至目前,我市在上级媒体刊发相关新闻、报道等400多条(篇),呈送省、潍坊市领导专报21期,印发简报65期。二是建立督查机制。市“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开展指导和督查活动,去年印发督查通报12期。我市召开5次专题调度会,总结前段工作,部署下步任务。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将全市“乡村文明行动”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工作社会事业发展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分值为100分。去年底,全市评选出“乡村文明行动”工作先进镇街区6个,并分三个等次给予了5万元、3万元、2万元的现金奖励。评选出9个先进单位,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进行了表彰。
  2012年,我市将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着力实施三项工程、开展两项活动,努力实现乡村文明建设的新突破。一是实施先进典型培育工程。建立健全先进典型的挖掘、培育、宣传、推广机制,选树和培育一批镇街、村(社区)、农户和个人先进典型,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培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研究“三进万家”活动经验做法,力争创出“昌邑模式”。二是实施帮扶后进村工程。把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与开展“包村联户”活动结合起来,对后进村实行结对帮扶,把市直部门包村联户的着力点放在乡风文明建设上,通过帮助解决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文化建设、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不断上水平。三是实施农村妇女培训工程。召开“新农村新生活”农村妇女培训动员大会,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培训信息发布制度,实施“二公里培训圈”方案,开展“百千万”(打造百个典型案例、建立千名志愿者队伍、培训万名妇女骨干)培训活动,推动广大农村妇女成为建设乡村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骨干力量。四是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张贴标语、召开会议、设立宣传专栏等形式,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文化一条街,夯实基层宣传阵地。认真总结和宣传乡村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表彰和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五是开展争创县级文明村活动。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加大指导、帮扶和督查力度,积极组织开展争创县级文明村活动,在去年县级文明村达标率达到40.4%的基础上,力争年内达到60%以上。

责任编辑:刘宝才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