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9 14:46:00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6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今日(29日)起至7月1日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
这将是胡锦涛第三次莅临香江。1999年6月29日,胡锦涛第一次访港。当时正值香港回归两周年之际,胡锦涛受中央委托,专程到港出席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并参加一系列庆祝回归的活动。
2007年6月底,胡锦涛第二次踏足香港,率领中央代表团在港出席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
香港舆论积极关注 期盼带来惠港措施
香港舆论对于胡锦涛今次香港之行予以积极关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及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分别表示欢迎及感谢。
香港文汇报载文说,胡主席这次访港,将总结香港回归15年来“一国两制”实践的宝贵经验,再次送来中央对香港特区和香港同胞的关心和支持,激励广大港人在新一任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带领下,群策群力、和衷共济,携手应对外围严峻经济环境的挑战,同时逐步解决香港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大公报文章称,事实是,国家领导人每一次访港,除了“有形”的经济挺港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对特区政府和全体市民的诚挚关怀和提点。港人应该从领导人的讲话中认真体会中央对港的要求和期许,才能得到更宝贵的启示和教益。
成报文章认为,香港自回归以来,每逢重要的日子,中央领导人都会来港访问,为港人打气。五年后的今天,胡锦涛再次访港。中央领导人无时无刻都重视香港,关怀香港市民。
全国人大港区代表及政协委员接受港媒访问均表示,希望胡锦涛主席访港能够多了解香港的实际情况,鼓励新任特首梁振英及其新班子,以提升新一届政府的管治威望。
全国人大代表吴亮星说,相信胡主席访港将带来一系列惠港措施,确保香港继续繁荣稳定。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说,相信领导人会就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作总结性发言:“我会好好留意,看中央领导如何看我们十五年的发展,尤其是未来这数年,我们有很重大的问题要处理,看看中央领导人有何说法,我想这个也值得让大家注意。”
中央领导人15年来十余次赴港 显示对港关爱
回顾香港回归15年以来,中央领导人十余次莅临香港,显示中南海对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关爱与牵挂。
1997年7月1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到香港,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度到港,见证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
同年9月,李鹏以东道国总理的身份出席在香港开幕的“第五十二届世界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也同时到访香港,并在世界银行年会上发表演说。
1998年7月,江泽民再临香江,参加回归周年庆典。他高度评价“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对特区政府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和赞赏。
1999年7月,胡锦涛以国家副主席身份到港,主持香港回归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及出席回归两周年庆祝活动。
2000年11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到港考察访问,并应邀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的百年盛典。
2001年5月,江泽民三度到访香港,出席“《财富》全球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向全球商界精英推介香港。
2002年,江泽民第四次莅临与香港民众共庆回归5周年。
2002年11月,朱镕基以国务院总理身份访港,出席在香港举行的世界会计师大会。
2003年6月,时值SARS疫情肆虐,赴港出席“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议”(CEPA)签署仪式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深入非典疫情重灾区及医院,慰问非典疫情受难者和医护人员。而CEPA的签订不仅为遭受疫情重创的香港经济注入了推动力,也对之后香港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05年9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访问香港,深入社区与市民面对面接触,并出席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开幕典礼。
2006年6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抵港访问,并出席CEPA签署3周年纪念活动。
200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访港并出席“2006年世界电信展”。
2007年6月下旬,国家主席胡锦涛赴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访港期间,胡锦涛与乒乓小将过招、与市民拉家常、深入军营探访官兵学习生活、情到浓处与港人齐声放歌……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前,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首次到访香港,检查奥运马术比赛筹办工作并考察香港特区。在不到50个小时的行程中,一共出席了19场重要活动,与香港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广泛接触,并转达中央政府对港府和市民向内地抗震救灾给予大力支援的衷心感谢。
2011年8月16日至1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香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并出席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典礼活动。他代表中央政府宣布六方面36条有关政策措施,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