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道德模范郭明义微博粉丝人数达635万

2012-02-29 16:41:00     作者: 蒲若梅 赵建明    来源: 东北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郭明义 模范 微博 粉丝 道德力量
[提要] 50年来,全省学雷锋活动始终坚持,从未间断,已然成为广为熟知、普遍认可的具有辽宁特色的道德建设知名品牌。

  道德传承中的“创新”与“力量”

  ———辽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纪事

  2月28日,“当代雷锋”鞍钢工人郭明义的“微博粉丝”达到635万,在新浪微博排名即将跨进前50位,覆盖网民超6000万。作为前百名中唯一一位道德模范,郭明义人气最旺。

  生于辽宁,长在鞍山,郭明义30多年如一日,在齐大山铁矿平凡岗位上坚持学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从最初影响身边的一个人、一个家庭,到影响一批人、一个企业,再到影响一座城市、影响亿万人。

  郭明义的力量,是雷锋精神的力量,更是我省道德传承的力量。

  半个世纪,从雷锋到郭明义,辽宁出现两个思想道德的标杆,这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以学雷锋活动为抓手、不懈加强道德建设的结果。

  让郭明义“站”出来

  逝者如斯,雷锋永远离开了我们。

  “雷锋精神”的践行者郭明义是活着的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有血有肉。

  去年6月,省委书记王珉在《人民日报》发表学雷锋文章:“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学雷锋长大的郭明义说:“雷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让我知道了一个答案,就是什么才是‘好人’,怎样做才能成为‘好人’。”

  郭明义做到了他心中的那个“好人”。15年来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20年无偿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17年坚持为贫困者捐款十多万元,自己家中却近乎一贫如洗。

  “像郭明义那样学雷锋,像学雷锋那样学郭明义”。如今,在辽宁,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已蔚然成风。

  全省14个市都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仅郭明义的家乡鞍山就有30多支,全国各地郭明义爱心团队志愿者的总数已达6万人。

  微博,这个互联网上最成功的交流手段,亦成为我省弘扬道德力量的新阵地。在省领导的坚定支持下,郭明义开通了微博,成为全国唯一一位把“优秀共产党员”作为标签的博主。

  微博拉近了郭明义这位当代雷锋与网民的距离,短短4个月,郭明义的“粉丝”就达330多万。开博近一年,郭明义累计发微博3600条,平均每天发12条,每条微博被转发150多次。

  “以前郭明义是个人名,现在是个名人。”网友如此评价。

  去年6月14日“世界无偿献血者日”,郭明义通过微博发出献血倡议,获得全国网友“力挺”。他们纷纷走进血站奉献爱心,这一天,全国3000多名志愿者献血60多万毫升。

  继郭明义后,省内其他道德模范也相继开通微博,现已形成120人的道德模范微博群,并拥有了相当数量的粉丝。微博,使道德模范距离人们越来越近。辽宁成功开辟了网上宣传模范的新途径。

  时下,在辽宁的高速公路口、机场、农村、采矿一线、机关单位,随处可见“郭明义文明号”、“郭明义示范岗”等荣誉牌匾。

  千千万万的“郭明义”正发展为群体效应,跟着他一起学雷锋,传递爱心的力量,凝聚公众人心向善的共识。

  让道德模范“亮”起来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

  在辽宁,这位良师的名字叫雷锋。在人们眼里,他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

  在历史长河中,50年只是一瞬,而在辽宁人心中,因为有了“雷锋”二字,而变得永恒。

  走进辽宁,其实有太多“雷锋”。坚守民族教育二十六载的古稀老人邵春亮,援救受伤公交司机的“虎妞”杨艳艳……

  2007年以来,辽宁有6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2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入选数量全国领先。各级道德模范数千人,“身边好人”和各类“感动人物”达6000之多。

  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时刻引领着每个时代的道德风尚。

  让道德模范们“亮”起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我省将这个平台垒得愈发牢固。

  2010年,985名道德模范与79所高校的1000个班级结成对子,到大学作报告687场,参加学生主题班会1086次;2011年,把这一活动拓展延伸到全省中小学,开展了“万名模范进校园”活动,让先进模范担任中小学名誉德育副校长,协助学校共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全省大、中、小学结对子数超过8000对,开展各类活动2万多场。

  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和斯典感慨地说,“过去我们只是从媒体上了解他们,现在他们走到了我们身边,走进了我们生活,这种零距离接触更直观、更有影响力。”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是这些道德模范,让人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

  50年来,全省学雷锋活动始终坚持,从未间断,已然成为广为熟知、普遍认可的具有辽宁特色的道德建设知名品牌。

  在辽宁人心中,“雷锋号”、“雷锋奖章”早已成为最高荣誉。

  “雷锋”,这个道德建设金字品牌,正在被辽宁的一代代传人擦亮。

  让道德阵地“活”起来

  道德教育作为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其他任何方面的教育一样,需要选好合适的载体,用好对路的方法。

  从郭明义的宣传开始,辽宁就有了新目标:力争让宣传道德模范的每一部作品都能打动观众,赢得市场。

  话剧《郭明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好评如潮,仅半年时间,就演出70余场,观众超过14万人次。北京一名观众激动地说,“用话剧的方式来展现郭明义的精神,叩击了我心灵的触点,寓情于美,让我终身难忘。”

  电影《郭明义》荣膺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没有水分”的市场票房达6500万元。广播剧、报告文学、青少年读物等,但凡有郭明义题材的,收听率、收看率都居高不下。

  郭明义本人作词的歌曲《把幸福给你》,创造性地推出5个版本,艺术表达各异,覆盖人群不同,在网上点击试听超过2.1亿人次。

  文化不仅“娱”人亦可“化”人。

  在群众文化这张牌上,我省把“娱”、“化”二字运用得相得益彰。从2009年的“振兴之歌”活动开始,“红诗辽宁”、“辽宁群众文化节”等,参与群众上千万,把公民道德建设浸润到所唱所吟之中。在北京天桥剧场集中展演的“大地情深”群众文化演出中,《小城板的》唱出平凡百姓热爱生活的情怀,儿童舞蹈《丹顶鹤的故事》颂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举手投足,一腔一韵,都在表达辽宁人的高尚追求。

  省委宣传部一手打造的“廖文”、“廖小文”写作群体,通过文艺评论和文艺批评的形式,鲜明表达文学艺术教化社会、引领风尚的观点,鼓励文艺工作者当好“灵魂工程师”。在这种氛围中,辽宁话剧、电影、歌剧、小说创作中以英雄模范为题材的精品力作更是不断涌现。

  在青少年道德建设上,我省从整治网吧入手,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网吧连锁经营,通过推开“文明上网、健康成长”活动,为道德建设营造了网络世界的“净土蓝天”。

  我省的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被开辟为道德建设的新阵地。2011年,推出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金色年华”图书工程,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1500种,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图书占总量的20%。

  如今,组织编写面向大学生的《马克思的故事》、《革命英烈成长的故事》、《历史洪流中奋斗的故事》等“红色文化书系”,成为了大学生们追捧的读物;组织出版并免费赠送适合青少年阅读习惯的书籍,已然成为青少年的“绿色口袋书”。

  让主流道德“领”起来

  有人说,只有当一个社会的主流道德是蓬勃向上的,才有可能出现道德高峰。有人说,只有普通百姓中蕴藏着大量的“道德模范”,才有可能产生雷锋、产生郭明义。

  在辽宁大地,一个个“百姓模范”的名字耳熟能详,他们的事迹也凝聚成一种力量,感动并提升着这个社会。

  儿子的一场交通肇事,让大石桥市金屯村农民张凤毕信守诺言,倾家荡产赔付;270万元的巨额债务,使得本溪农家妇女武秀君在丈夫去世后的四年里,守诺如金,先后替丈夫还清300多笔、203万多元欠款……

  不仅是个人,家庭也在争做文明标兵。“以文明做担保,以诚信做抵押”,农村道德信贷工程在我省农村创建并推广9年,8.5万多户“十星级文明户”得到道德信贷贷款16.6亿元。“文明能致富,诚信能发家”,已成为辽宁广大农民至上的信条。

  不让诚信人失望,不让老实人吃亏。我省从多方面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给予特殊的关爱。近年,共投入资金、物资达100多万元,有500多位像张凤毕、武秀君这样的人受资助。

  一面是政府和社会的倡导、帮扶,使道德与诚信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一面是发挥新闻媒体力量,关注道德领域诸多问题,及时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去年10月,《辽宁日报》开展“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专题策划,1个半月内,共推出9期20个整版,对当今中国主流道德状况进行辨析与评判,引起强烈反响。全国20多家主流网站对这组报道转载,网络点击率超过100万人次。

  东北新闻网策划开展“道德高地,我们hold住”大讨论,网民点击率超过100万人次。

  去年12月1日起,在省直媒体开设“道德力量”专栏,把镜头瞄准基层,聚焦百姓,集中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身边好人的善行义举。

  唱响主流道德,建设道德高地,是辽宁一直以来的追求。

  50年,两个“雷锋”,绝非偶然。

  □记者/蒲若梅 赵建明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