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经济开发区:“难点”如何变“亮点”

2012年12月27日 10:01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拆迁难、融资难、就医难……面对诸多“难点”,滨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以民为本,攻坚克难,把“难点”变“亮点”。

 □ 本 报 记 者 王福录
    本报通讯员 钱 杰 赵清华

  拆迁难、融资难、就医难……面对诸多“难点”,滨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以民为本,攻坚克难,把“难点”变“亮点”。
    站在村民角度算账
  10天,只用了10天,杜店街道办事处大尚村就完成505户、23万平方米的拆迁。滨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和民告诉记者:“旧村改造是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工程,我们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难点不难变亮点。”
  工作组在征求党员、群众代表和全体搬迁户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符合大尚村实际的搬迁安置方案。他们换位思考,站在村民角度算收益账:腾空土地的纯收益全部用于村民安置、改造补偿和村民搬迁奖励,规定搬迁户安置房40平米优惠面积内的价格仅为每平米1200元;对参加土地收益分配的搬迁户,每人安排20平方米的经营商铺。对60岁以上的老人,在目前享受每月65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发放生活补助金40元;低保户每户每年补助水电暖费200元;拆迁后每户不但可以住上新楼房,而且可以获得2至5万元奖励。工作组通过公示栏、一封信、座谈会、贴通告等形式,公开搬迁补偿安置标准、评估办法、搬迁面积、安置户型等,使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干部群众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
  他们用心用情用行动,搬迁程序严格按照宣传发动、入户丈量、结果认定、补偿结算、签订协议、物产搬迁、移交钥匙、房屋拆除等8个步骤进行,环环相扣,压茬推进。村民从被动的“要我搬”变为主动的“我要搬”。3月31日,等候领取协议签订顺序号的村民一直从大厅排到了门外面,未发生一件强拆或上访。
  大尚顺利搬迁后,该区先后完成相公庙、小高、张肖堂等旧村766户、30万平米整体搬迁,开建了56万平米安置楼。东尚、李肖海等7个小区、56万平米安置房正在加快建设。同时,全面启动河馨片区、礼信、礼仁片区等四大万人片区建设。杜店街道办事处北街村民梁金海说:“没想到不用自己掏腰包,就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现在不用烧煤、倒灰渣,水电暖都有。”
    为企业招聘高管
  8月16日,滨州经济开发区在媒体刊登公告,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重点企业职业经理人。开发区管委会承诺,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签约后,每年每人奖励20万元。
  开发区成立10多年来,崛起68家大型骨干企业,还有26个总投资300多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建。企业快速膨胀,面临的最大难点就是高端人才缺乏。
  该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每家企业制定一个五年发展战略规划,选聘一名职业经理人,至少创建一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至少与一家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全面培养科技型企业群。区管委会设立了1500万元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专项基金。最近,该区正在规划建设物联网大厦,加快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年内建成滨州智慧农业示范体验中心。同时开展“大学、院士走进开发区”活动,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0所科研院校建立了科技创新产学研战略联盟。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他们创办了省内第一个民间资本服务机构——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缓解小微企业信贷资金压力。
    让群众多得实惠
  群众关注的难点,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群众看病难,该怎样化解?
  滨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先看病,后付费。取消医保、新农合等住院病人的预付费用,住院不需交押金,出院结账再付款,患者只须付医保和新农合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对经济困难患者,可与医院签订协议,两年内分期或最终一次性付清费用。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邱延忠说:“从先交钱、后治病到先治病、后交钱,表面上看,只是顺序颠倒,是流程变化,但却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信任和对生命健康的尊重。”
  该区专门拨付2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每月按时结算,以缓解基层医疗单位垫付资金的压力。该区杜店街道办事处79岁的老人刘庆英,是享受先看病、后付费政策的第一人,他3月1日因心肺病住院,8日出院,共花费2752.65元,按规定新农合报销2291.9元,出院时个人负担仅460.7元。
  先看病、后付费,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卫生部门树立了新形象,一举多赢。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