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龙子龙孙 用不起的天价月嫂
龙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月嫂的佣金最高已超过1.5万元,收入甚至超过医学博士。目前月嫂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服务不规范,职业道德缺失;二是中介机构虚假宣传,哄抬行业价格;三是职业鉴定、评价体系缺失。
本报记者 郭冬瑾报道
龙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月嫂的佣金最高已超过1.5万元,收入甚至超过医学博士。各界或惊讶于月嫂这个旧时的保姆为何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收入,或探讨天价月嫂是否“物有所值”,或呼吁政府加强监管、打破泡沫,或揭露部分行业内机构玩弄手段哄抬价格,一时间,“天价月嫂”成为热点。
天价合理?
天价月嫂由市场供需决定,物有所值。她们的收入高于医学博士也属正常。
价值规律(law of valu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提到理论,似乎离消费者很远。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却作用于市场的每次交换之中。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的每件商品价格虽然时有变动,但变动轴心是其自身价值。另外,从较长时期和较大范围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最终将彼此抵消。
但就个案而言,某个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却是常态。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动。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供不应求也就成了天价商品之所以天价的最主要原因,进而成为天价支持者们在天价楼盘是否合理、天价藏獒是否合理、天价红木是否合理等诸多争论中最有力的论据。
专业性强、提供的服务到位并且具备相当职业道德的月嫂理应获得与之劳动付出相衬的报酬,即便超过高学历的医学博士也无可厚非。认为劳动有贵有贱、收入高低应与学历挂钩,所以月嫂天价并不合理的观念无疑是错误的。并且,月嫂的收入比较不稳定,并且不能享受医学博士那样优越的社会福利,假期也相对较少,社会地位也比较低,因此,相信即便真的是每个月嫂都能获得天价酬劳,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做月嫂的。
京沪地区人口基数大是长期以来的客观事实,并且人均收入较高,工作相对繁忙,具备生孩子的经济条件,却没有时间照顾,因此对月嫂需求十分旺盛;加之今年恰逢壬辰龙年,很多家庭希望生个“龙子龙孙”也在情理之中,月嫂行情自然看涨。
从事金融行业、年薪近百万的王女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时间要孩子,现在将近40岁了,好不容易生了小孩,却又需要继续工作,根本没时间照顾,家里老人身体又不好,除了请月嫂还有什么办法?如果真能照顾得好,多出点钱不是问题。”
受需求影响,服务作为一种商品价格看涨无可厚非,但不能忽视价格超出正常水平的范围是否合理,因为价格虽受供求影响或高或低,但必须以自身价值为轴心。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月嫂所提供的服务,是不值得消费者以天价买单的。
市场乱象
月嫂工作量大,肩负的责任也比较重,加上生育高峰,如果服务货真价实,获得较高报酬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天价月嫂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市场现象,不是价值规律作用下自然形成的,那么必要的讨论和措施就不能缺失了。
目前月嫂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服务不规范,职业道德缺失;二是中介机构虚假宣传,哄抬行业价格;三是职业鉴定、评价体系缺失。
家住北京、年过七旬的郑奶奶与记者说到这个问题时眉头深锁,她对月嫂这个职业表示“看不透”。“我家的月嫂只负责照顾孩子一人,其他事情一概不管,儿媳妇的起居饮食一点都不负责,并且月嫂自己的衣服,有时还需要我们这些老人帮她洗,对吃饭的要求也很高,而且也没觉得照顾得有多好多专业,这样还要每月8000元。问她们的收费为什么这么高时,都说自己有月嫂证书,并且经验丰富,做这行很多年。但是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还会接手机,实在看不出来哪专业了。”郑奶奶还提到,最后与月嫂结算工资时才知道月薪指的是26天的工资,休息日还需要另算。
事实上,所谓月嫂证书大部分是没有含金量的,是中介机构或者培训机构赚钱的由头。记者了解到,在月嫂培训市场,一些连锁培训机构经常会做出类似这样的宣传“由劳动部独家授权月嫂职业认证”,它颁发的月嫂证上印着“职业培训证”,与“职业鉴定证”仅二字之差。形态各样的月嫂公司致力于夸大月嫂服务的专业性与含金量,同时推高“正规月嫂”的培训成本,赚得钵满盆盈。还有一些月嫂中介机构故意隐藏月嫂市场的服务供给量,即在消费者找上门来要求购买月嫂服务时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再以夸大月嫂紧俏程度的言辞提高消费者对服务的价格预期,从而吹大价格泡沫。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必须加强对月嫂这一行当的监管,行业内部也应自觉清理门户。
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月嫂属于一次性消费,这无疑加大了消费者判断月嫂服务质量的难度,面对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的过度包装与虚假宣传,消费者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出了高价也并未买来放心,这都源于行业职业鉴定、评价体系的缺失。对此,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在市场上并不少见——从国内的大牌球员、职业经理人到门槛极低的家政行业,对包装炒作的注重,远高于职业品德、职业习惯的细致培养;只计较“身价”、谋求厚利,却没有一流职业人士应有的敬业精神与职业素质。
打破泡沫
要想摁住月嫂行业这股“天价风”,需要政府、行业和消费者三方通力合作。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但这里的监管并不是需要一刀切对其采取限价措施或出台指导价,毕竟质量极高的服务还是配得上天价的。但制定游戏规则和加强监管还是十分必要的。行业专家表示,由于缺乏相关约束,目前月嫂市场几乎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要想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政府应从多方面入手,整顿、规范月嫂的培训机构和用工市场,提高月嫂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增强月嫂资格证书和服务级别的含金量。同时,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对月嫂中介公司、家政公司等实行监督,建立规范的行业从业标准,杜绝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并对不服约束机制的市场行为作出惩处。此外,还应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机制,规范月嫂上岗职业技能培训,规定月嫂必须取得合法合规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业,并建立统一的考核机制,实行规范详细的评定等级制。
行业内企业立足长远,应注重自律,培养企业和员工的职业道德,驱逐黑中介和黑公司,清理门户。行业内有些黑公司和黑中介充当着乱象推手和合谋者的角色,这些机构从中作梗、形成类似价格联盟般的操控关系。面对行业的败类,行业内企业应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干净的行业环境,或成立行业协会,或树立行业准则,“看护”好孩子的月嫂行业。至于月嫂本身的职业道德,除自身约束外,也应由企业负责培养和提高。
市场泡沫泛滥的情况下最大的受害者还是消费者,面对天价月嫂”,准爸妈也应努力自学成才,为打破泡沫贡献力量。当前的生育高峰是“80后”的生育高峰,而“80后”正是文化层次较高又追求时尚的新一代,传统育儿观念满足不了这些准父母的要求,而娇生惯养、埋头书本十几年的这代人又不具备照顾好下一代的能力。很多80后都在心底呐喊:“我还是个孩子,我还需要别人照顾,我怎么可能照顾得了小孩呢?”而月嫂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她们受过专业培训,具备了一定的护理技巧,并且生活经验较为丰富,成了80后父母眼中的“专家”。加之大城市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和对下一代期望的猛涨,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准父母决不会吝啬自己的腰包,这也是市场上“一嫂难求”境况出现的最直接原因。
解铃还须系铃人,虽然月嫂经过培训,可以对孩子给予更加科学健康的护理,但月嫂对孩子而言终归是个外人,不能像父母、亲人一样给予宝宝和产妇温暖,更无法代替亲情的分量,加上高额的付出,未必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80后的准父母们大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认真学习,并向长辈“取经”,掌握育儿技巧,用自己的爱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