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迎中考 山东对阶段任务验收
为确保按中央要求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重点任务,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于近日组成督查验收组,分赴17市进行检查验收。山东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在实践中愈加坚定了一个信念:继续坚持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山东加快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 本报记者 王学文
为确保按中央要求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重点任务,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于近日组成督查验收组,分赴17市进行检查验收。目前,对已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重点任务的东营、威海、莱芜、滨州、泰安等市进行了检查验收。
体制机制犹如人的经络血脉,经络血脉畅通,人体就有了健康的基础,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文化也就获得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我省自2003年启动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制订时间表,划定路线图,重点突破,深化拓展,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2011、2012连续两年,我省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青岛等9个市、济南等10个市,也同时获此殊荣。
大众网是大众报业集团属下的重点新闻网站,2009年完成转企改制,成立大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的大众网以市场为导向,在做强主业的同时,新上了手机报、户外大屏等新兴业务,获得快速发展。2009年大众网的经营收入只有1360万,去年则一举达到4600万,增长了近3倍。
大众网的变化,反映了山东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成效。
按照市场规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首要的一条是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由于历史原因,文化领域事业单位多,因此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就成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头戏。在工作中,山东根据不同情况制订不同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照顾各方利益,顺利推动了这一工作。
尤其让人赞叹的是,山东还从文化企业承担着文化传承重任的角度出发,对文化企业并不是一改了之,而是扶上马,送一程,有的还给予特殊保护。山东规定,国有文艺院团转制前拨付的正常事业费,转制后在过渡期内继续拨付,过渡期结束后,根据改制院团实际发展情况继续给予支持,加之其它政策支持,保证了文艺院团在改革后投入不减少、条件有改善,实现了人才不流失,更推动了企业发展。
这些稳妥的措施,推动全省经营性文化单位顺利转企改制。目前,全省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电影发行放映等领域文化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山东出版集团完成整体股改重组,成立了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批改制的70种非时政类报刊、4家重点新闻网站,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在转企改制及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全省文化企业推动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强。“十一五”期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达到18.79%。2011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300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5.06%。
文化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改革,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培育市场主体,需要宏观层面的改革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服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通过宏观层面的改革提供支持、提高效率。山东充分认识到文化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改革的重要性,一刻也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创造了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临沂模式”,走出一条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模式。
“临沂模式”的做法是:整合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三家的执法职能和执法队伍,组建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列为市政府一级局,以此统一全市的文化市场执法;归并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的管理服务职能,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此统一全市的文化管理服务;原来隶属于广电局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合并组建市广播电视台,成为独立法人实体。
这种改革模式是全方位的,通过统一执法、合并管理服务功能,提高了执法和服务效率,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将广播、电视纳于一体组建新台,将经营性业务直接面向市场,打造了顺应广电媒体发展规律的市场主体。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省推广,全省17市和140个县市区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整合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和执法队伍,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全省广电系统实现“局台分开”和“两台合一”。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后,执法力量增强、力度加大、成效显著。全省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从原来的1100多人增加到2100多人,2011年,全省执法人员共出动156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7.9万家次。在纠正违规行为的同时,执法机构的服务意识大为提高,他们改进服务措施,培育各类文化市场。目前,我省已形成了门类齐全、产品丰富的文化市场体系。
院团改革情况比较复杂,改革中注重搞好顶层设计,加强分类指导,实行“一团一策”。其中有需要转制的,还有需要整合的、撤销的、划转的、保留的、新建的。在整合过程中,我省积极推进同城、同市、同类、同业国有文艺院团整合,打造山东演艺联盟,探索形成演艺业发展的山东模式。
改革充分调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精品佳作异彩纷呈。近年来,我省年均创作生产影视剧约300部(集),推出了《闯关东》《小小飞虎队》《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影视精品和经典剧目,鲁剧、鲁版图书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具有山东美术创作风格和内涵的“齐鲁画派”正在形成。有300多部作品获国家或国际重要奖项。在第34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上,省杂技团表演的《蹬人》节目荣获杂技节最高奖——“金小丑”奖。莱芜梆子剧团经过改革,剧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创作了《儿行千里》等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佳作。
支持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是培养“文化航母”的现实选择,是增强山东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9年以来,大众报业集团先后与潍坊日报报业集团、临沂日报报业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分别共同经营潍坊晚报、沂蒙晚报,控股经营鲁南商报。改革两年多以来,这几家报纸的办报质量、经营收入都大幅提高,改革获得巨大成功。目前广电网络整合基本完成,全省有线用户2000万户,成为全国第一大网。
改革是山东文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推动山东文化发展不变的旋律。山东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在实践中愈加坚定了一个信念:继续坚持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山东加快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