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构建科学发展新高地
一组闪亮数字,让滨州人格外振奋:滨州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高于年初既定目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0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8744元,增长21.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02元;实际到账外资10.43亿美元,增长236.4%。
一条重大新闻,让滨州人无比喜悦:大众日报今年7月6日一版报道,在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对2009年至2011年三年县域科学发展工作先进市、县(市、区)进行了表彰奖励,滨州是位居“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增幅第一位的市;其中,无棣县、惠民县位居全省跨越发展前十位县(市、区)行列,邹平县位居全省“两个同步”增幅前十位的县(市、区)行列……
一组闪亮数字,让滨州人格外振奋:滨州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高于年初既定目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0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8744元,增长21.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02元;实际到账外资10.43亿美元,增长236.4%。在2011年度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滨州位居全省十五个地级市第三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次公布的全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中,滨州在294个城市中排名第五。
□本报记者 王福录 本报通讯员 李平 张宝国
发展进程率先,发展水平领先。长期以来,在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中处于欠发达地位的滨州市,一跃进入了全省领跑者的行列。其中奥秘在哪里?中共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告诉记者,滨州市委、市政府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方向,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由拼体力、拼环境、拼资源向拼科技、拼创新、拼服务转变,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优化空间布局和城乡统筹,在转方式中提升了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了经济强县率先发展,中等县加速崛起,欠发达县跨越发展。
做强“长板” 培育科学发展增长极
9月10日下午,第十届中国(滨州)国际家纺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服饰文化博览会在滨州落下帷幕,吸引了国内外参展参赛家纺企业900家,其中“亚光”第七届中国家纺时尚产品大赛吸引了国内240家家纺企业参展参赛。市长张光峰介绍,在这次展览会上,有1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72.99亿元,其中有投资10亿元的轻油加氢脱硫项目,投资6.1亿元的煅后石油焦项目,投资5亿元的建设纺纱项目……滨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意在把“长板”做强。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人所共知。但是,滨州人认为,做强“长板”与拉长“短板”,应该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心要热,头脑要冷,“基础工程”从“头”开始。滨州人清醒地看到,近5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支撑力、城市带动力、发展的内生动力都有明显提升。但是,从自身来看,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滞后、南北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2011年全市GDP、地方财政收入绝对值分别列全省17市第13、11位,排名还比较靠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810户)、主营业务收入(4978.04亿元)、利税(362.80亿元)、利润(238.55亿元),分别列全省17市第14、11、15、14位,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还比较落后……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滨州市辩证看待成绩,正确对待困难,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明确了思路。今年初,市第八次党代会着眼今后五年发展,提出了“五个更加”、“三个同步”、“六个翻番”的宏伟蓝图;市人代会也确定了坚持“五个不动摇”、重点实施“六项工程”、着力构建“三大板块”,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建设生态滨州、美丽滨州、幸福滨州。
面对成绩不陶醉,找准差距再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提升了滨州人的境界。市委书记邓向阳指出,滨州作为山东省西部的市之一,整体欠发达仍然是最大的市情,发展坐标应该提高到着眼黄蓝“两区”、着眼全省、着眼环渤海“三个着眼”的思想境界,以经济指标高于去年水平、高于“十二五”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个高于”的工作标准推动发展。目前,滨州人主动在更高的参照系中确立发展坐标和定位,对照先进找差距,瞄准对手定目标,从思想到工作、从思路到措施,都树立起与“三个着眼、三个高于”相适应的全新标杆,争先进位,创先争优。
滨州市南部的增长极是邹平,该县是今年7月5日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两个增幅”前十位的经济强县。今年1-6月份,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7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1亿元、利税107.8亿元、利润8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8%和5.3%。截至6月底,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5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县39个工业类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52.3亿元。但是,他们并不满足,县委书记、县长等亲自靠上抓大项目建设,长星集团的年产300台3MW风电机组扩建项目及阻燃新材料项目、创新集团年产10万吨轨道交通用轻量化合金材料项目、魏桥创业集团年产76万吨高精铝板带项目、维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电池与动力总成项目、齐星集团新型工业陶瓷项目、三星集团年产10万吨轻量化合金材料建设项目、西王集团年产40万吨无水葡萄糖项目,正在夜以继日施工,加紧追赶超越。
滨州市北部濒临渤海湾畔的无棣县,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今年7月5日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09-2011年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单位”,已经成为滨州市北部的新增长极。成绩面前,无棣县没有丝毫懈怠。他们举全县之力打造占全县版图四分之一的五大经济板块,注重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提升五大经济板块基础承载力。县委书记李恩波介绍,至今先后开工了投资150亿元的三岳化工、投资150亿元的齐星产业园、投资100亿元的天鹏汽车配件产业园、投资45亿元的凯岳化工、投资28.6亿元的汇成化工、投资15亿元的华之业新材料、投资10亿元的嘉思沃特等28个过亿元项目,离子膜烧碱、环氧丙烷扩建、聚醚多元醇等16个过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其中9个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跨越发展。”这是市长张光峰最常说的话。在滨州,“工业强市”战略正在加速。今年2月17日,滨州市就有77个生态、高效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1025.29亿元。当前,滨州正精心打造纺织家纺、油盐化工等五大过千亿元产业集群,着力膨胀厨具、家具、化纤绳网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体系。
拉长“短板”夯实“黄蓝”两区发展之基
公交便民畅通工程,是16件民生实事之一。记者9月16日特意乘坐了一次,亲眼看到,新购置车辆全部采用高档车型, 以天然气作为燃料,不仅豪华舒适而且节能环保,运用了集中润滑、缓速装置、GPS定位、安全监控、自动报站、LED显示屏和IC卡自动收费等系统,配置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好。记者了解到,滨州市将用3年的时间将污染重、能耗大、安全性能差的车辆全部更换为豪华、舒适、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这,是滨州市拉长“短板”的重要一环。
“木桶原理”即“木桶效应”,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那么,在“黄蓝”开发中,滨州的“短板”在是哪里?大家的目光聚焦在一点:落后的交通等基础设施!
补齐“短板”,强本固基,成为滨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工作的重点,全市上下为此倾注了许多的汗水和心血。去年11月16日,省交通运输厅与滨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构建“大路网、大港航、大物流、公共服务和四化管理”五大体系,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双方商定,在五大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共同推进滨州路网发展,构建“40分钟工作圈”;共同推进滨州港航业发展,“十二五”末达到3万吨级船舶通航能力等等。市长张光峰说:“这一战略合作,将加快补齐滨州‘短板’,加速黄蓝“两区”发展战略贯彻落实……”
总投资52.03亿元,全力打造40分钟城市交通圈,是滨州近5年的目标。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滨州市将重点建设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黄骅至沾化高速公路及沿海高等级公路;加快快速通道建设,构建“40分钟工作圈”;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升级步伐,实现滨州市区到县区驻地由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直接快速连通。到“十二五”末,完成沿海公路埕口至东营界段等项目。同时,推动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力争“十二五”末全市农村公路二级以上里程达到1000公里。
建滨州港,是滨州人多年的梦想,可是曾经一波三折。2002年,曾经因资金原因和技术难题一度停工。如今,滨州港作为临港产业区的发展龙头,开始在近海中修建引堤,将港口从海岸线延伸到海中。目前,11公里的引堤主体已经完成,全长58公里、总投资11.6亿元的疏港一级公路正式通车。同时,海港深水港区两个3万吨级通用散货码头即将投入使用。滨州港建设已纳入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累计完成投资33.8亿元。前不久,龙源滨州沾化套尔河风电项目投产发电,这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复以来第一个并网发电的风电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去年6月开工建设,安装33台1500KW陆基风力发电机组,每年可以节约标煤35654吨,项目总投资48302万元。
“十二五”期间,滨州公路建设计划投资190亿元,规划建设“六纵七横、一环八连”干线公路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正在一天天改变;滨州,正在成为众所瞩目的最佳投资平台。
多管齐下 乡村文明建设行动正酣
9月6日至7日,参加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进会议的代表来到滨州市邹平县参观考察,实地查看了西王村等,亲眼看到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翻一番、半数农户住上新房、基本完成村容村貌整治的任务目标,在这里已经提前实现。9月10日晚,“聚焦乡村文明行动——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抵达滨州市邹平,滨州市市长张光峰告诉记者,滨州市累计投入资金近7.6亿元打造乡村文明,并通过找准基点、把握重点、打造亮点、攻克难点“四步走”战略,实现了全市乡村文明的巨大变化。
“乡村文明行动”,滨州市是如何抓的?滨州市副市长耿涛介绍起来简明扼要。他说,滨州市坚持高起点谋划,做到乡村文明行动“五纳入”,即:纳入滨州“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文化强市建设,纳入全市“1010”重点工程,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纳入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申报评审序列,建立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据了解,滨州市把握重点,集中力量,全面开展了“四大工程”:一是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面对面宣讲400余场次,培训教育活动600余场次,培训农村干部及妇女群众8万余人。第二大工程是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全市清理“三大堆”4万余处,衬砌路边沟28万平方米,新修道路70万平方米,建设活动场地18万平方米,植树160万株,乡村环境更加生态优美。第三大工程是大力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全市先后开展了“乡村文明行动进万家”、“文明信用户”等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回民活雷锋”杨广和、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省“乡村之星”赵洪林等一批农村道德模范人物。在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中,滨州市总成绩进入全省前四位,其中社会治安工作群众满意率居全省第一。第四是文化设施覆盖工程,全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90余个,农村文化大院3500余个,农家书屋2200余个,农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完成15万余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占全市应覆盖区域比率达100%,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覆盖率达100%。同时,大力开展“城乡牵手共建”活动,全市共有4家全国文明单位、190多家省级文明单位、200多家市级文明单位及220多家县级文明单位参与对口帮扶共建,充分发挥了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示范带动作用。
乡村文明建设最大的难题是缺资金,怎么办?滨州自创了一套筹集资金的办法,那就是通过“村集体收入拿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能人志士出一点、民营企业捐一点”等办法,鼓励引导社会各界通过捐款捐物、提供施工机械设备等方式,支持乡村文明建设。到8月份,滨州市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累计投入资金近7.6亿元,其中市县乡财政投入近3.5亿元,部门扶助近1.8亿元,村居自筹资金近1.6亿元……张凤岐是派驻沾化县下洼镇王家村第一书记,他说:“刚到村里来的时候,村里没有统一规划的垃圾池,道路不平、绿化标准不高……”乡村文明行动"实施一年以后,王家村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主要街道两侧住户门口修筑过街小桥143座,已经全部竣工,方便了群众出行;路边沟衬砌4000余米;街道两侧粉刷墙壁20000平方米;清除了"三大堆",绿化栽植树木200余株,村内绿化补植树木150余株……无棣“第一村”五营更是变模样了!记者冒着霏霏秋雨,来到车王镇五营村采访,看到五营村已经变成了五营社区,养殖户进了占地400亩的养殖园区,搞宰杀的工商户进了加工产业园村民用,村民上了沼气,街道宽敞了,居住环境变干净了,村民收入增长了。五营中村党支部书记从立国说:“给五营带来变化的,是乡村文明行动!”前几年多次去五营采访,看到这个靠畜牧养殖和屠宰富裕起来的回族村,村容村貌很差,街道坎坷不平,总是臭气熏天。村民经常在路边宰杀牛羊,经常“血流成河”……“今年3月,县政法委副书记张磊等5人,分别到五营中村等6个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下大功夫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筹措资金修路、整修街道、规划养殖和加工园区”。五营社区党总支书记从延忠说:“给五营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县委推行的考核办法,让大家坐不住,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