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苍山:打造“天下菜园”

2013年04月10日 11:11作者:来源:

市场流通是苍山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的大动脉。多年来,苍山县委、县政府积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在流通体系建设上,努力搞好市场建设、运销队伍建设和蔬菜配送,大大加速了蔬菜流通进程。

    市场流通是苍山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的大动脉。多年来,苍山县委、县政府积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在流通体系建设上,努力搞好市场建设、运销队伍建设和蔬菜配送,大大加速了蔬菜流通进程。
销售:渠通四海菜销八方
近年来,苍山县始终把市场体系建设作为发展蔬菜产业化的核心来抓,全县先后建起了48处蔬菜批发市场。同时,适应南方大中城市需求,发展“净菜入市”;与上海江桥、南京白云亭、苏州南环桥、杭州笕桥、广州石景、深圳布吉等各大市场联网,实现了网上交易和快捷的结算汇兑,随时给菜农和客户提供各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和供求信息。目前,鲁南蔬菜批发市场年成交量达19亿斤,成交额15亿元,列全国50家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第7位。全县已形成了以鲁南和艾曲两大市场为龙头,以特色市场为补充,内连生产基地、外接消费市场的市场体系,呈现出“渠通四海、菜销天下”的良好局面。
在市场开拓上,该县把南方市场作为重点,在牢固占领长江三角洲市场的同时,向珠江三角洲挺进,占领福州、广州、深圳等地市场,并批量转运到香港市场。如今,大到上海、广州、杭州等大城市,小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乡镇驻地,都有苍山人经销蔬菜。同时,该县定期到销区市场召开蔬菜运销大户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服务;大张旗鼓地表彰运销大户,推选运销大户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模等,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积极与销区市场联系,建立友好市场,与销区市场互访、交流,派驻公安、工商人员到销区市场帮助管理,维护经营户的合法权益,为蔬菜运销户在暂住、纳税、场地、子女入学等方面争取当地市民待遇。在此基础上,苍山县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办法,分别在上海、苏州成立了驻沪、驻苏流动党委,推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创新:“异地农场”带来高效益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土地上得到丰厚回报的苍山农民面临一个新的难题:人多地少。怎么办?具有创新意识的苍山菜农找到了一条路子:到外地去租地,兴办“异地农场”。尚岩镇沟西村的李洪军就是这样做的。李洪军在江苏启东市租了20亩地种黄瓜,黄瓜收获后套种淡季蔬菜,然后再种一茬玉米、大豆等秋季作物,实现一年三作三收或四作四收,亩创产值万余元,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谈起以后的打算,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准备在启东多租10亩地,年收入20万元没问题。”
苍山人到外地租赁土地,开办“异地农场”,不仅自身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调动起了外地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为外地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受到“农场”所在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该县菜农石玖营以每亩1050元的价格在上海崇明县向化镇租下410亩地,全部种了菜花。菜花收获后,按照每公斤2.6元的价格卖给供应商。除去每亩地的地租费、化肥、种子、人工等2000元左右的成本,亩纯收入达2000多元。此外,当地政府按每亩110元进行补贴,还免费给石玖营提供小麦种子、化肥、农药等,让他再接茬种一季粮食。这样算起来,蔬菜加上粮食、补贴等,亩纯收入近3000元。在他的引领带动下,当地农户也种起了蔬菜,每年每亩地增收近2000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