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博会是平台也是商机

2013年04月10日 11:09作者:邵琳 韩纪功 梅鲁生来源:大众网

“就像寿光菜博会一样,苍山菜博会肯定也将吸引大批南来北往的客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将新品种苦瓜推向市场。4月4日,苍山县卞庄街道代村牛奶草莓种植大户徐海清告诉记者,他主动要求参与首届菜博会,届时他将向国内外客商展示牛奶草莓的新技术、新品种。

  菜博会是商机,也是平台。无论是已经举办了13届的寿光菜博会,还是即将举办的首届苍山县菜博会,一个个鲜活的个例和一个个真实的期盼,汇成一句话:只有惠民才能全民参与,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也才有源动力。
“寿光桃王” 10年开上 百万奔驰
2000年,寿光农民刘成德的交通工具不过是一辆80元钱的二手自行车,而仅仅10年之后,他的座驾就换成了价值150万的奔驰轿车。刘成德说,改变他和他的“一边倒”种植技术命运的,正是菜博会这个大平台。
3月28日,在刘成德的大棚桃园里,他正忙着检查专门为菜博会提供的数十株桃树的挂果情况。这几十株桃树从根部就开始向一个方向倾斜,枝干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桃子,这就是他发明的“一边倒”种植技术,正是这项技术,成就了刘成德“寿光桃王”的美名。
刘成德从1992年开始钻研大棚桃“一边倒”技术,一钻就是8年。到2000年春天,他的矮化密植、亩产万斤的“一边倒”桃树种植技术研究成功,打破了“桃三杏四梨五年”的植物生长规律,实现大棚桃今春栽树明春产桃。但是由于人们对这项新技术不信任,刘成德的“一边倒”桃树无人问津。正当他为“一边倒”技术的销路犯愁时,菜博会为他带来了机遇。
2000年4月,首届寿光菜博会召开。刘成德带着“一边倒”技术宣传单走进了菜博会。但是几百张传单发完,却没有接到一笔订单。转机发生在2002年第三届菜博会上。刘成德把一棵挂着35个桃子的大拇指粗的小桃树搬到了菜博会现场,立即引来无数好奇的目光。“这么细的小树居然能结这么多桃子!”人们的顾虑一下子被打消了,争相订购桃苗,仅这一年刘成德就挣了12万元,还清欠下的8万元外债后,喜气洋洋的刘成德花9600元买了一辆金城摩托车犒劳自己。
在随后的几届菜博会上,刘成德和他的“一边倒”桃树继续大放异彩,数以千计的订单雪片一样飞来。如今,刘成德每年仅桃苗销售收入就超过100万元,他的技术还传播到新疆、江西等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他也被誉为“寿光桃王”。
2003年,刘成德的坐骑换成了近3万元的黑豹摩托车;2004年换成了6万多元的天津大发面包车;此后6年间,先从一辆旧桑塔纳到别克君威、进口凌志、宝马,再到2010年,刘成德花了150万元买了一辆奔驰车当座驾,10年完成了旧自行车到高档私家车的交通工具变化。“要问我种桃收益怎么样,看我一年换一部车就知道了!”刘成德乐呵呵地说。
通过菜博会,一大批精明的寿光农民学会了推介自己,他们在展会上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向市场,惠及外地农民,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寿光已有10余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2多万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180人成为了“农民科技专家”,还有3000多人常年到外地担任蔬菜农艺师、科技特派员等。
“南菜园”菜农 期盼新机遇
刘成德是寿光菜博会造就的“农民百万富翁”,而在距离寿光300多公里外的临沂市苍山县,得益于当地蔬菜产业繁荣发展而富裕起来的苍山农民,也期望通过家门口的首届菜博会,让自己的收益更上一层楼。
4月4日,苍山县尚岩镇东水沟村的菜农肖峰在检查完自家的温室大棚苦瓜之后,又给苍山菜博会招商组打了个电话,再次确认了一下自己的展位。他将带着自家产的大棚苦瓜亮相菜博会。
44岁的肖峰2006年才开始种植蔬菜,之前他一直在南方城市做生意,“苍山是蔬菜种植传统大县,多年来当地政府对蔬菜产业特别重视,扶持力度也相当大,让我感到回乡种菜是一条致富之路。”肖峰说。
2006年,肖峰用自己的积蓄建起了两个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辣椒。由于第一年种植经验不足,加上当年气候条件又比较反常,两个大棚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效益。不过肖峰并没有气馁,他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第二年又一鼓作气建了10个温室大棚。当年他种植的反季节黄瓜和辣椒就带来了40多万元的收入。
2013年,肖峰在自家温室大棚里试种大棚苦瓜成功。正当他思索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首届菜博会为他提供了机遇。
“就像寿光菜博会一样,苍山菜博会肯定也将吸引大批南来北往的客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将新品种苦瓜推向市场。”肖峰说,今年他还计划注册自己的蔬菜品牌,菜博会正是最好的宣传展示窗口。
肖峰的成功并不是个例。如今在苍山县尚岩、兴明、向城等乡镇,成百上千亩种植蔬菜的简易塑料大棚连绵不断,这种简易的冬暖式大棚成为苍山反季节蔬菜的主要种植模式。在蔬菜销售价格最高的冬季,新鲜蔬菜可以从当年的12月份供应到来年的3、4月份;3、4月份后,向城、尚岩、兴明等地的简易塑料大棚蔬菜开始大规模上市,比露地蔬菜提前了1至2个月,之后露地蔬菜陆续上市。苍山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蔬菜种植方式,使得苍山新鲜蔬菜全年不断,形成了规模优势。
一份数据显示,在苍山这个拥有12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里,全县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占总人口的63%,农民70%的收入来自蔬菜,而蔬菜产值占了该县农业总产值的70%。蔬菜,真正成了苍山人发家致富、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财富”。
全民参与赋予展会生命力
每一届寿光菜博会,最直接受益者的就是当地农民。苍山举办首届菜博会,最现实的考虑也是让当地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3月28日,在寿光市古城街道范家沟子村村民范立军的大棚里,看着一个个培育40多天就长到150多斤的“南瓜巨头”,范立军很自豪,自己的大棚不仅是菜博会展品培育基地之一,而且连续5年来,每年菜博会都能给他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一些参观者会把它们当做艺术品买回去,一个瓜卖6000元,今年赚20来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在寿光,像范立军、刘成德这样为菜博会培育展品的农民不在少数,“菜博会景观点缀、观赏蔬菜、花卉以及各景观需要挂的鲜果,很多都是由各镇街的种植户义务提供的,让我们非常感动。过几天,各镇街为菜博会培育的展品将陆续送达。”3月28日,第十四届寿光菜博会组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正因为菜博会能带来如此丰厚的效益,在寿光,全民上阵参加菜博会的理念也就深入人心。
“我们举办菜博会,就是让菜农更有钱。”苍山县蔬菜局副局长付成高在采访中表示,让农民在展会上唱主角,菜博会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届接着一届办下去。
4月4日,苍山县卞庄街道代村牛奶草莓种植大户徐海清告诉记者,他主动要求参与首届菜博会,届时他将向国内外客商展示牛奶草莓的新技术、新品种。“我的牛奶草莓在俺县里是很出名的,但是外地客户知道的并不多。通过展会,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吃上这种草莓。技术推广出去了,客户也就多了,果实、苗子卖得多了,咱的钱包就会更鼓了。”徐海清对菜博会的效应很有信心。
像徐海清一样,该县一些有机韭菜、反季节蔬菜种植户,同样坚信菜博会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我们举办菜博会,就是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根据目前的报名情况,全县至少有80%的农户将会轮番在展会上亮相。”付成高说。
另据介绍,为了更多地推广蔬菜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调动广大蔬菜种植户的积极性,苍山县印制了大量的博览会门票,免费分发到每个乡镇、每个村庄,争取让更多的农民都有到“菜博会”学习的机会。同时,还将开通部分公交线路,让当地居民快速、便捷地直达菜博会现场参观、学习。
此外,该县还在5个乡镇设立了菜博会的分展区,分别是神山镇的大蒜种植园、庄坞镇的优质牛蒡种植基地、向城镇的现代蔬菜园、金岭镇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长城镇的辣椒种植园。菜博会期间,将会有公交车通往5个分区,给参观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