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长征"为梯 长三乙迎来第25次出征
“火箭加注燃料,意味着发射真正进入倒计时。根据嫦娥三号的“身材”,科研人员研制了“一人高”的大尺寸“座椅”——探测器支架适配器,让嫦娥三号能够稳稳地“坐”在上面。
新华网西昌11月30日电(记者 余晓洁 田野 吴晶晶)“火箭加注燃料,意味着发射真正进入倒计时。这将是长三乙火箭的第25次出征。”嫦娥三号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凝神注视着塔架说。2日凌晨,它将把嫦娥三号探测器直接发射至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30日,嫦娥三号“座驾”——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笔直竖立在高高的塔架上进行常规推进剂加注。发射前数小时,质量更轻、能量更高的低温推进剂将被加注。
这里,是享有“东方休斯顿”之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高耸的长三乙箭体直径3米多,高56.4米,相当于20多层楼。
与嫦娥一号发射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嫦娥二号发射用长征三号丙火箭不同,嫦娥三号采用了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为什么选择长三乙火箭,它有何“过人之处”?
“虽然火箭不是全新的,但为了质量把控,研制生产工作都是按照火箭首次飞行的标准进行的。”嫦娥三号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说。
长三乙火箭改进型是三级捆绑式火箭,在长三甲基础上捆绑了4个助推器,运载能力远高于长三甲和长三丙。
“嫦娥三号探测器比嫦娥二号重了1吨多。本次发射具有多窗口、窄窗口的特点。要把嫦娥三号直接精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可靠性要求更高。”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说。与嫦娥二号任务相比,嫦娥三号的入轨精度要求提高了三倍多。
岑拯表示,虽然长三乙火箭已是“身经百战”,但为确保嫦娥三号“完美落月”,科研人员对火箭开展了6大专项技术攻关。包括高精度制导控制提高入轨精度;多窗口发射技术,实现多轨道窄窗口发射;新型支架为嫦娥三号量身打造“座椅”;遥测图像传输系统,直观反映发射情况;减轻自重;提高可靠性。
控制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为了准确入轨,科研人员采用双激光惯组加卫星导航修正的复合制导技术,相当于给火箭安了“两只眼睛”。一只眼睛使火箭按照设计好的轨道飞行,另一只眼睛精确计算最佳途径,并随时修正。
根据嫦娥三号的“身材”,科研人员研制了“一人高”的大尺寸“座椅”——探测器支架适配器,让嫦娥三号能够稳稳地“坐”在上面。
西安光机所研究员杨建峰告诉记者,嫦娥三号任务中,长三乙安装了西安光机所研制的三台箭载摄像装置。对火箭助推分离、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星箭分离等飞行过程进行实时拍摄,便于地面指挥中心“近距离”跟踪火箭及探测器组合体的状态。
“从方案论证到初样再到正样,火箭系统通过应用新技术进行软硬件升级,目前是最新版本。我们对圆满完成本次发射任务有信心。”岑拯说。
49岁的岑拯曾经作为航天领域的杰出人物登上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航天已经成为中国人一张骄傲的名片。
“虽然可能在凌晨发射,还是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关注长三乙的第25次出征,关注嫦娥三号开启飞天登月之旅。”岑拯说。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郑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