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菜园”现代农业转型之路

2013年04月11日 07:02作者:我们知道来源:

郑连胜:蔬菜产业优势的发挥,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约化投入、持续的科技支撑、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共苍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连胜表示:苍山将坚持“集约式发展,做精做优现代农业”,走上现代农业转型之路。

  特色彰显新优势
  记者:我们知道,苍山县被誉为山东“南菜园”,在您看来,苍山农业有哪些特色和优势?蔬菜产业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郑连胜:苍山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蔬菜生产上。苍山曾先后被评为“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山东“南菜园”、“洋菜园”,被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2011年,全县蔬菜总面积达102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7950元,增长18.8%。
  全县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蔬菜。可以说,蔬菜产业在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立足于这种优势,我们坚持发展壮大蔬菜产业,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化链条,积极吸引农民参与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富民强县的步伐。
  记者:围绕这个思路,着力发挥产业优势,苍山县采取了哪些举措?
  郑连胜:蔬菜产业优势的发挥,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约化投入、持续的科技支撑、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我们狠抓科技示范带动,大力发展了标准化生产基地。2007年以来,在中国农科院的规划指导下,我们以卞庄街道代村为中心,连片整合10个村的土地资源,规划建设了总投资2亿元、总面积为2万亩的综合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园。目前,已有20多个农业研发企业进驻园区发展。以此为龙头,全县建成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35个、总面积达59万亩。特别是通过以基地创品牌、以质量安全认证树品牌,全县已建成品牌基地20多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161个。“苍山大蒜”、“苍山牛蒡”、“苍山辣椒”获得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涌现出了九合韭菜、龙湾西红柿、银河草莓、古廓里有机大米等一批知名品牌。苍山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不断提升。
  技术要素的投入也是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围绕蔬菜生产,我们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机生产技术、精确施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以及良种技术等,有力提升了蔬菜生产能力和科技含量。
  精优产业成体系
  记者:苍山的蔬菜流通业名气很大,政府对此做出了很多引导和扶持;展开来说,苍山为蔬菜产业提供保障和配套还做出了哪些努力?
  郑连胜:我们集中抓好流通体系建设,是着眼于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市场保证。现在,全县已形成了以鲁南和艾曲两大市场为龙头,以特色市场为补充,内连生产基地、外接消费市场的市场体系,呈现出“渠通四海、菜销天下”的良好局面。
  在销区市场上,我们把南方市场作为重点,在巩固长江三角洲市场的同时,向珠江三角洲挺进,积极开拓了福州、广州、深圳等城市市场,还将产品批量转运到了香港,全县由此形成了“二十万人搞流通,八万农民搞销售,五万台车跑运输,车轮滚滚下江南”的流通格局。
  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保障作用,不断强化科技、信息、资金、农资供应等服务。另外,我们也坚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着力培育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四化”合作组织。目前,全县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00多家,涌现出了新龙湾、凯华等一大批蔬菜产业合作社示范社。
  记者:就是说,苍山蔬菜产业要突出特色,离不开整个产业体系的支撑?
  郑连胜:是的。农业的发展需要有整体的眼光,因此,要坚持集约式发展,做精做优现代农业,其他体系和服务的配套同样不可或缺。
  记者:那么“精”和“优”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连胜:体现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质量安全、精深加工等诸多方面。要实现这两点,除上面谈到的外,我们还坚持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同时,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也要做文章。我们注重培植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县里排出100家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协调、政策扶持、科研开发、项目建设、用地用电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设立了企业创业基金、技术创新基金、信用担保基金,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凝聚发展合力
  记者:做精做优现代农业,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体现。在您看来,这种转型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郑连胜:转方式、调结构是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刻变化的战略选择,更是苍山农业自身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需要。
  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仍较为复杂,农业发展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苍山农业在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说,在一定程度上,苍山农业还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在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标准化基地建设、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依然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精深加工产品少、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蔬菜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层次不高逐渐显现。
  随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增加;农业生产要素集中投入的力度还不够大,在生产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投入等方面仍需要强化。另外,政策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记者:面对这种形势,在未来5年,苍山农业的转型升级将实现怎样的发展目标?
  郑连胜:未来5年发展进程中,苍山农业发展有一个总体目标,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立足优势,彰显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基础保障、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新突破、农民收入大提高、农村经济大发展,实现由蔬菜生产大县向蔬菜产业强县、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
  记者:您提到“蔬菜产业大县”和“农业强县”的建设目标,以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眼光来看,要实现这个目标,苍山县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郑连胜:在县域经济中,苍山农业的发展举足轻重,我们必须制定这样一个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就是我县农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也是转型升级、集约化发展的过程。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部署了相关工作重点。首先要抓好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国际及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全县主要蔬菜品种的质量安全标准,在生产、收储、加工、包装、运销等各环节实现有“标”可依。全县标准化基地面积要达到60万亩,其中高端优质蔬菜标准化基地达到16万亩。其次,要抓好品牌农业建设。要在继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的同时,重点挖掘已有品牌的潜力,要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将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再次,还要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鼓励菜农参加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配送,强化产销衔接,推动苍山蔬菜加工、流通和生产基地与大城市、大市场、大超市的有效对接。
  此外,也要继续抓好质量安全。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进一步加强苍山蔬菜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努力打造苍山蔬菜优质、绿色、生态、安全的品牌形象。要抓好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要重点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和适应农民生产资金需求的信贷业务,保障资金需要。还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保障能力。
  科技创新添活力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内容,您怎么看科技对于未来农业发展的影响? 
  郑连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将坚持“科技强农”,把强化科技投入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科技比重的增加,将激起苍山农业更大的活力。
  为实现苍山农业的发展目标,我们还提出,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强化山东苍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科技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没有科技支撑,就称不上现代农业。我们要求每个乡镇都要围绕农业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建成一处或多处设施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综合生产能力高、生产标准化、营销一体化、质量安全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记者:就是说,在苍山农业的转型过程中,会始终坚持推动科技创新? 
  郑连胜:是的。我们首先必须不断加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应用工厂化育苗、智能温室、生态农业、节水节肥、日光温室悬挂式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农药残留检测、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全面提高农业技术和装备水平。
  我们也强调,科技创新要以项目作载体,要实施好蔬菜大县项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项目以及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等项目,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大大提升我县农业科技的贡献率。
  当然,科技创新需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因此,今后,我们将着力在打造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生力军。苍山农业的科技创新,还需要大批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现代农民。此外,我们还将通过内引外联、建立科技创新基地、推动产学研联合等形式,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以知名专家教授为引领、研发人才为骨干、农技推广技术人才为主体的农业人才队伍。

  苍山县委书记 郑连胜
  苍山县是著名的山东“南菜园”和“中国蔬菜之乡”。今年初,苍山县提出,未来五年,要加快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蔬菜生产大县向蔬菜产业强县的转变。这意味着,苍山农业在新的形势和新的竞争面前,开始了转方式、调结构。中共苍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连胜表示:苍山将坚持“集约式发展,做精做优现代农业”,走上现代农业转型之路。

  本文来自大众网:http://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120222/Articel06001MT.htm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