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蒜薹”何以销天下
2013年04月11日 07:02来源:
大蒜,是苍山县一大传统优势特产,以生产优质蒜薹为主。通过示范推广,已在卞庄、磨山、神山等乡镇种植富硒蒜5000亩,富硒蒜的成功种植,在优化苍山大蒜品种、改良土壤、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蒜,是苍山县一大传统优势特产,以生产优质蒜薹为主。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苍山县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大蒜之乡”、山东“南菜园”、全国著名的蒜薹生产大县,苍山大蒜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2009年,全县大蒜种植面积24万亩,约占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的8%;蒜薹总产1.325亿公斤,约占全国蒜薹总产量的9.2%,苍山大蒜产业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大蒜农业”正在向“大蒜工业”升级。标准化生产铸品牌苍山县自然条件优越,地处暖温带,土壤肥沃,适种面广,适宜大蒜生长。苍山县大蒜种植自汉代传入,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苍山大蒜具有香、辣、郁、粘的特点,因含大蒜素明显高于其他产区而被誉为“天下第一蒜”,在1999年世博会上获银奖,深受世人好评。2006年,“苍山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又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所产大蒜均为我国出口的优质大蒜,皮白,头大瓣齐,清白似玉,粘辣清香,营养丰富。苍山大蒜含有的17种可测氨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其他16种均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氨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
近年来,苍山县突出加强了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五个环节的管理,建立了质量安全标准、监测、认证、执法监督、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六大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建成了20万亩的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了产地环境管理,同时,收集和制订了产品生产标准,实现了有标可依。苍山县已建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控中心,配备有国内外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60余台,龙头加工企业和市场建立了质量检测站,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大蒜及生产资料产销标准化需要的质量安全检测与监控网络体系,苍山大蒜没出家门就拥有了“通行证”。
随着示范区的稳定推进,苍山县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蒜产量由实行标准化生产之前的亩均产蒜苔300公斤、蒜头350公斤,提高到亩均产蒜苔600公斤、蒜头550公斤,大蒜质量、级别明显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实行政府托市收购是我们依据苍山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最大限度地保护蒜农利益,不能让一根蒜薹烂在蒜农手里,政府的主导作用也凸现出来了。”提起当年政府托市收购蒜农手中的蒜薹,苍山县委书记张闻宇如是说。
有了这一保障,2008年,苍山蒜薹大打翻身仗,全县当年蒜薹总收入增加2.41亿元,人均比去年增收2000元,增幅达到142.6%。今年,苍山县大蒜种植面积24万亩,由于播种适宜、雨水丰沛,管理措施得当,推广应用了一系列的良种良法,蒜薹长势良好,单产达550公斤。针对今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不减,长势普遍较好,产销压力依然较大的实际情况,苍山县委、县政府把蒜薹购销当作当前一件头等大事来抓,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今年春节刚过,由县内职能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县内大蒜主产乡镇、村户和收储企业,通过调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掌握今年蒜薹生产的形势,对搞好今年蒜薹购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为唱好蒜薹购销“大合唱”,为客商、蒜农提供及时、周到、便捷的服务,不让一根蒜薹滞留在蒜农手中。
“要不是县蔬菜协会的几位技术员来俺村给俺指导,今年俺这2亩大蒜就别指望了,多了不说,收了蒜薹加上大蒜,收入二三千块钱不成问题。”长城镇苏庄村蒜农苏信阳高兴地对笔者说。一项产业的崛起,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近年来,苍山县科技下乡不走过场,科技对农业增收的贡献率达51.9%,每到大蒜种植和收获季节,县政府组织农业科技部门人员和乡镇干部,在大蒜种植区田间地头召开科技种植现场会,分析大蒜产销新形势,安排大蒜收购任务,部署蒜区间作套种工作,重点推广“三种四收”或“四种五收”实用种植技术。重点通过骨干培训、普遍轮训和集市咨询等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农技水平,解答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蒜农们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空前高涨,全县大蒜生产的现代化、科技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围绕大蒜资源,苍山县先后培育崛起了神大、新杨、越洋、益星、黄埔等一批以大蒜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到目前,已发展以蒜薹、大蒜头为主的冷藏企业308家,大蒜深加工企业248家,形成脱水蒜片、蒜粒、蒜粉、蒜汁、蒜油、蒜盐、蒜酱、糖蒜、醋蒜、罐头蒜、蒜水饮料、大蒜口服液等十大系列60多个品种,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2006年,苍山大蒜储藏加工龙头企业——益星公司又引进富硒蒜。通过示范推广,已在卞庄、磨山、神山等乡镇种植富硒蒜5000亩,富硒蒜的成功种植,在优化苍山大蒜品种、改良土壤、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苍山县突出加强了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五个环节的管理,建立了质量安全标准、监测、认证、执法监督、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六大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建成了20万亩的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了产地环境管理,同时,收集和制订了产品生产标准,实现了有标可依。苍山县已建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控中心,配备有国内外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60余台,龙头加工企业和市场建立了质量检测站,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大蒜及生产资料产销标准化需要的质量安全检测与监控网络体系,苍山大蒜没出家门就拥有了“通行证”。
随着示范区的稳定推进,苍山县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蒜产量由实行标准化生产之前的亩均产蒜苔300公斤、蒜头350公斤,提高到亩均产蒜苔600公斤、蒜头550公斤,大蒜质量、级别明显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优化环境架起“绿色通道”
“今年县里早就作了准备,一过了年县里就来人调查今年种了几亩,长势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在卞庄镇芦柞东村,几位蒜农在交流今年的蒜薹市场,蒜农颜廷辉对今年的蒜薹市场充满信心。“有政府给咱做后盾,什么顾虑也没有了。”卞庄镇大蒜协会会长李庆仁告诉笔者。提起2007年蒜薹市场,老李至今心有余悸。那一年,不仅苍山县,而且在周边省市、县区大蒜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由于受到天气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蒜薹质量,收贮价值降低。面对这一复杂局面,苍山县委、县政府大胆决策:实行政府“托市”!“实行政府托市收购是我们依据苍山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最大限度地保护蒜农利益,不能让一根蒜薹烂在蒜农手里,政府的主导作用也凸现出来了。”提起当年政府托市收购蒜农手中的蒜薹,苍山县委书记张闻宇如是说。
有了这一保障,2008年,苍山蒜薹大打翻身仗,全县当年蒜薹总收入增加2.41亿元,人均比去年增收2000元,增幅达到142.6%。今年,苍山县大蒜种植面积24万亩,由于播种适宜、雨水丰沛,管理措施得当,推广应用了一系列的良种良法,蒜薹长势良好,单产达550公斤。针对今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不减,长势普遍较好,产销压力依然较大的实际情况,苍山县委、县政府把蒜薹购销当作当前一件头等大事来抓,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今年春节刚过,由县内职能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县内大蒜主产乡镇、村户和收储企业,通过调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掌握今年蒜薹生产的形势,对搞好今年蒜薹购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为唱好蒜薹购销“大合唱”,为客商、蒜农提供及时、周到、便捷的服务,不让一根蒜薹滞留在蒜农手中。
深加工创出精效益
苍山大蒜俗称“四六瓣”,即每个蒜头有4个瓣或6个瓣,大蒜素含量高。围绕发挥这一天然优势,苍山着力进行精深加工,进行品牌塑造,去年,“苍山大蒜”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原产地证明商标”。通过培育市场,壮大运销队伍,扶持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了苍山大蒜的品牌价值。“要不是县蔬菜协会的几位技术员来俺村给俺指导,今年俺这2亩大蒜就别指望了,多了不说,收了蒜薹加上大蒜,收入二三千块钱不成问题。”长城镇苏庄村蒜农苏信阳高兴地对笔者说。一项产业的崛起,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近年来,苍山县科技下乡不走过场,科技对农业增收的贡献率达51.9%,每到大蒜种植和收获季节,县政府组织农业科技部门人员和乡镇干部,在大蒜种植区田间地头召开科技种植现场会,分析大蒜产销新形势,安排大蒜收购任务,部署蒜区间作套种工作,重点推广“三种四收”或“四种五收”实用种植技术。重点通过骨干培训、普遍轮训和集市咨询等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农技水平,解答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蒜农们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空前高涨,全县大蒜生产的现代化、科技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围绕大蒜资源,苍山县先后培育崛起了神大、新杨、越洋、益星、黄埔等一批以大蒜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到目前,已发展以蒜薹、大蒜头为主的冷藏企业308家,大蒜深加工企业248家,形成脱水蒜片、蒜粒、蒜粉、蒜汁、蒜油、蒜盐、蒜酱、糖蒜、醋蒜、罐头蒜、蒜水饮料、大蒜口服液等十大系列60多个品种,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2006年,苍山大蒜储藏加工龙头企业——益星公司又引进富硒蒜。通过示范推广,已在卞庄、磨山、神山等乡镇种植富硒蒜5000亩,富硒蒜的成功种植,在优化苍山大蒜品种、改良土壤、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