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办晚会,让艺术回归本体

2013年09月19日 09:26作者:王红军来源:大众日报

在筹办十艺节之初,我省就提出了“节俭办会”的宗旨,也有过如何举办开幕式的争论。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讲排场的晚会,不仅会助长奢靡之风,还会把艺术引入歧途。而只有那些“适合”演出的,才是真正回归艺术本体,才更符合我们的节俭原则。

  不搞文艺演出,开幕式咋办?十艺节组委会干净利落,直接取消了大型综合文艺演出,代之以简短仪式和一台山东冲击十艺节的优秀重点剧目,开创了国内大型活动开幕式“节俭”的新风尚。什么是节俭?就看是否“适合”在更多的场合演出。

  在筹办十艺节之初,我省就提出了“节俭办会”的宗旨,也有过如何举办开幕式的争论。按照原来方案,十艺节开幕式要在济南市奥体中心体育馆举办,演员规模超过一千人,仅明星出场费、演出制作费、编导创作费、设计制作费、器材租赁费等就达5881万元。最终,组委会选择了现在的“瘦身”计划,在省会艺术中心大剧院举办16分钟的开场仪式,剧场环境布置总计投资不足100万元,呈现清新自然、淳朴简约之风。

  其实,早在2010年的省运会上,我们的开幕式演出就开创了先例,没有请一个外地的明星大腕,全部由淄博当地的艺术家和普通演职人员担纲演出。而开幕式晚会的高潮是点燃电子火炬,会场上的电子屏幕展示电子火炬在互联网传递的过程。

  在即将开幕的十艺节上,专业舞台艺术、社会文化艺术和美术三大门类的演出展览活动不断,如何秉承好这个“适合”的节俭原则,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把握。

  在最新公布的剧目名单中,十艺节参评参演剧目达到了90台,剧目数量远远超过了上几届艺术节。不可否认的是,个别歌剧、音乐剧对舞台装置和舞台需求存在着依赖性,有的剧目必须使用规模较大的舞台乐池,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在十艺节过程中,我省一批改建、新建场馆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赛后利用”,需要考虑日常演出活动,不可能每一个场馆都达到大剧院的规模和水准。“有多大的剧,就要有多大的剧场”,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必须承认,科技广泛介入舞台艺术创作,是当前舞台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另一方面,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大于内容、脱离艺术本体的大制作,我们绝不能姑息迁就。有业内专家建议说,我们的剧目制作时应充分考虑剧场因素,“这些剧目只能在北上广、只能在大剧院演出吗?我们还是要到普通剧场、要到基层演出的。”

  目前,文化领域的供求关系还处于失衡状态,很多城市兴建的剧院音乐厅,都没法保证长年有一定质量的文艺演出,基层的文化活动就更少了。“制止豪华铺张,节俭办晚会”的各项举措,一方面让以往讲排场、比奢华的晚会回归了艺术本身,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更多资金可以用到文化惠民活动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近年来,我国文化下乡的演出场次越来越多,但是大制作的剧目,往往是通过“简版”下到基层,剧中很多原本该出彩的地方也看不明白。有专家提出,“如何创作‘农民满意、艺术精湛、喜闻乐见’而又能‘下得去’的好戏,已成为送戏下乡的关键。”

  在获得“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后,我有幸再次观赏了吕剧《姊妹易嫁》。这部先后由省吕剧院五代演员出演的传统剧目,就是有四、五个主要演员,踩着小碎步在舞台上恣意地挥洒。一桌两椅等简单的道具,一辆中型面包车也就可以拉着到处演出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讲排场的晚会,不仅会助长奢靡之风,还会把艺术引入歧途。而只有那些“适合”演出的,才是真正回归艺术本体,才更符合我们的节俭原则。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