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欢歌劲舞“闹”齐鲁

2013年09月27日 07:02作者:卞民德 马丽丽来源:人民日报

借助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契机,山东省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推动群众文化事业更加繁荣。这些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活动在基层群众当中的庄户剧团和业余文艺骨干,是群众文化活动热心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在基层成长起来的、群众认可的“明星大腕”。

  原标题:欢歌劲舞“闹”齐鲁(文化新山东)

  青岛五四广场的假日之晨。

  资料照片

  群众当主演,自编、自导、自唱;百姓是观众,民享、民乐、民惠。

  城市文化广场上,歌声嘹亮,乐声飞扬,舞步翩跹。乡村里的庄户剧团,天当剧幕,地当舞台,演绎田园。

  借助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契机,山东省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推动群众文化事业更加繁荣。

  打破“围城”,群众活动有舞台

  凡是到过山东莱州的游客,都会对当地的文化广场印象深刻:只要天气适宜,一早一晚或逢年过节,大大小小的广场上热闹非凡,上演着一幕幕平常而又幸福的生活剧。

  像莱州一样,在山东各地,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宽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来,为解决群众文化基础设施贫乏的问题,山东省通过政府奖补、部门帮扶、群众自办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文化广场、农村文化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打造出一个个面向群众、全天候、开放式的文化活动阵地。

  今年以来,肥城市投入2000多万元,计划为70%的村建成有运动场地、有绿化亮化、有健身器材、有环卫设施、有宣传橱窗、有文体队伍、有管理人员的文体小广场。文登市在镇村、社区建起镇级大型文化广场16个,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00个,规范化农村文化大院746个。

  截至目前,山东已建成农村文化大院5.9万多处,农家书屋近6万家,数量居全国首位。这些没有“围墙”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让文化艺术跳出了“围城”,真正融入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山东各地还纷纷新建、改造或扩建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不久之后,位于济南市的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将交付使用,届时将有歌舞剧院、杂技团等5家市属文艺院团同时进驻,为广大市民提供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培训辅导、论坛讲座等多项文化服务。

  据粗略统计,近两年来,山东省有50%以上的县文化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当地群众,不少县、乡镇甚至村建起了多功能、标志性、现代化的文化中心。山东省美术馆新馆、省艺术馆改造、省文化艺术之家建设进展顺利,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博物馆分别达到151个、160个、120个,1300个乡镇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

  随着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成,山东省群众文化活动的“硬件”越来越好。一个个近在咫尺的大舞台,让普通群众在家门口圆了文化梦,尽情地在舞台上载歌载舞、享受生活。

  “庄户剧团”,群众自己当主角

  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就是群众自身。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秉承这一理念,不断出台各种鼓励和扶持措施,让群众留在文化活动的舞台中心,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展开。

  一群“草根艺人”聚在一起,用简单的服饰和道具,唱一唱、跳一跳,自发组成了一支支“庄户剧团”。在农村文化大院,在集镇的空地上,业余文艺骨干或弹或唱,或演或奏,为父老乡亲们送上一台台带着泥土芳香的欢乐大戏。

  这些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活动在基层群众当中的庄户剧团和业余文艺骨干,是群众文化活动热心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在基层成长起来的、群众认可的“明星大腕”。“群众自己演,演给群众看”,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命力所在。

  “群众文化怎么搞,我们自己最清楚。现在出于爱好,农闲时凑一起唱唱戏,大家伙儿自己舒坦又高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乱沟村党支部书记孙晋常说,庄户剧团的演员是本村的,演的是村里的事,节目最“接地气”。

  不过,群众文化活动也有自己的“烦恼”。缺乏专业老师辅导,缺少专业化培训,这些都阻碍着群众文化活动提档次、上水平。

  针对这一问题,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强化基层公共文化辅导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级文化(艺术)馆和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单位开展辅导培训的职责。山东省艺术馆在全省设立了100多个基层文艺点,馆里文艺干部定期到社区、农村培训文艺骨干,每年辅导基层群众文艺骨干11万多人次。通过吸收社会志愿者,山东省还建立了一支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数量已达20万人,专门面向群众开展辅导、培训、咨询等服务。

  有了专业化的辅导和培训,山东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越办越热闹。在济南市甸柳第一社区居委会,二楼舞蹈训练室里的老年舞蹈爱好者们活力十足。这些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老人们,经常参加各种表演,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

  为把文化的“种子”撒进基层的沃土,山东省不惜财力,打造出一支支永不撤退的群众文化队伍。仅去年,山东省财政就拿出1000万元,和市、县财政相配套,为500个演出场次多、效果好的庄户剧团配备音响、灯光等演出器材。目前,山东省登记在册的庄户剧团已有7万多个,业余文艺骨干44万多人。

  扎根齐鲁,群众创作推陈出新

  十艺节催开了艺术繁花,也让山东迎来了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井喷期”。作为东道主,山东省群众文化艺术精品迭出,入围本届“群星奖”决赛的作品就多达39部,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群星奖”舞蹈门类评奖活动历来是精妙绝伦、佳作迭出。此次,山东省共有200多件作品参加评选,经过初选后有《舒心的日子扭着过》、《运河绣娘》等8件作品进入“群星奖”复赛。而结果也不负众望,8件参赛作品全部杀入全国总决赛。

  青岛群众艺术馆创作的《田野的嫚儿》,自3年前就已经开始制作,到现在已经是第五版。为了使这部作品更加完美,演员们一直辛苦排练,从来不敢懈怠。在复赛现场,16位美丽的姑娘光着脚丫在舞台上舞动,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幻化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希望的田野、丰收的喜悦、富足的田园。在最后的“丰收”时节,每个姑娘都向天空中扔草帽,尽显喜悦。480顶草帽扔完后,姑娘们又迅速捡起草帽组成一个粮仓,展现了劳动人民朴实的风采。

  这部作品取材于胶州秧歌,曲牌引用了山东民间小调《斗鹌鹑》的元素,整件作品从舞蹈到配乐,都极具青岛味和山东特色。

  济宁市文广新局选送的《雩》是一台很有“群众味儿”、“山东味儿”的广场舞。《雩》脱胎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阴阳板》,通过对非物质文化的再加工,演出节奏更具广场舞的特点,而内容也更加适合舞台演出,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随着幕布缓缓拉开,两棵干枯的“大树”展现在观众面前,干涸的黄土地铺满舞台上的LED显示屏,盼雨已久的“农民”们正准备求雨。“农民”们身着祭祀服装,手拿阴阳板,跳起拜神求雨的舞蹈。

  “融入本土元素亲切且独特、融合传承持续创新,是山东群众文化创作最大的亮点。”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山东省参加全国“群星奖”评选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今后将努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作品的社会效益。

  今年以来,十艺节筹委会还组织山东省参加“群星奖”创作演出的团队,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广场活动,共完成各类演出6900多场,举办广场文化活动5万多场次,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品也在不断演出中打磨提高。

  塑造品牌,群众文化常态化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让普通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更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对于潍坊风筝竞放的盛况,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一诗里有这样的描述。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潍坊当地居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竞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

  利用风筝节这一文化品牌,潍坊市整合风筝会、文展会、青州花博会、寿光菜博会、昌邑绿博会、昌乐宝石节、诸城市大舜节等文化节会活动,分为 “放飞春天、文明之夏、欢乐金秋、温暖冬韵”四大板块,打造了“魅力潍坊·浓情四季”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塑造品牌,确保常态化,已经成为山东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理念。山东省制定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期发展规划,将其作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

  《山东省文化厅“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推出一批优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文化活动品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每个地级市培育10个左右、每个县(市、区)培育5个左右社会文化活动品牌项目。

  临沭县将群众性文化工作纳入年底目标考核,先后建立健全了县、镇、村、组四级文化工作组织机构,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底考核结果差的单位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将对直接责任人问责、村集体联责,为群众性文化活动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个个已经成型的群众文化品牌,使得山东群众文化活动逐步走向常态化,日益精彩纷呈,满足了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新山东,正向世人展现新时代的齐风鲁韵。

  济南历下区的消夏晚会,早已成为当地一个不可缺少的经典。不知不觉间,消夏晚会已陪伴居民们走过了30年。节目内容从少到多,举办地点从小到大。今年的消夏晚会于7月12日开幕,大多数节目由社区文艺队伍演出。琴书、吕剧、京剧、歌舞和器乐合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为泉城添上一份清凉。

  在烟台市,“烟台文化艺术节”、“烟台大剧院艺术殿堂”、“烟台市专业艺术院团演出季”等一批著名文化品牌也已成气候。通过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烟台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到了“天天有展览,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欢乐伴全年”。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文化建设的根在基层,本在群众。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卞民德 马丽丽)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