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15台重点剧目展现时代和地域文化之美

2013年09月19日 10:41作者:聚焦来源:大众日报

陈:我省备战十艺节的15台重点推荐剧目中,有2个京剧、3个话剧、1个舞剧、1个杂技剧,还有8个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占了一半多。此次地方戏有8台剧目入选重点推荐剧目,包含了吕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琴戏、五音戏等五个地方戏剧种。

  ■十艺节·聚焦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今年4月初,我省确定了备战十艺节的15台重点推荐剧目,目前,这些剧目都在进一步打磨提升过程中。

  十艺节省筹委会艺术创作演出部部长、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重点推荐剧目,无论题材还是舞台呈现,都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我们希望把这些作品打磨提升成真正的艺术精品,能展现时代之美和山东地域文化之美,成为戏剧长廊中的传世经典。”

  经典“桥段”会令人“眼前一亮”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15台重点推荐剧目在题材、艺术上主要体现哪些特色,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和期待?

  陈鹏(以下简称陈):这些剧目门类齐全、题材广泛,注重舞台表现形式的创新,借鉴先进的舞台科技手段,丰富和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艺术特色。大胆创新,以新观念、新角度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重点剧目从不同角度大胆地展开了艺术创新。有的剧目其观念与艺术表现的突破,其新锐让人眼前一亮。

  关注现实,塑造当代新形象。重点剧目中的许多现代戏都自觉地从简单的配合任务和图解政策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立足当下生活,直面社会现实。

  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注重历史价值与现实审美的紧密结合。历史剧要为时代提供精神营养,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是历史剧的灵魂,重点剧目中的新编历史剧努力贯通古今精神脉络,从而使新编历史剧呈现出古事新韵之美。

  地域特色浓厚。重点剧目中的现实题材作品,关注现实、抒写现代山东人的情怀,表现出现代山东人的高尚品格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注重挖掘山东丰富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还有一些作品取材于山东著名历史人物和经典名著,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可以说,许多剧目都达到了主创单位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地方戏曲“景气指数”大幅提升

  记:这些重点推荐剧目创演,对我省不同戏曲门类的发展,尤其对山东地方戏曲发展,能起到什么样的带动作用?

  陈:我省备战十艺节的15台重点推荐剧目中,有2个京剧、3个话剧、1个舞剧、1个杂技剧,还有8个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占了一半多。

  十艺节在山东举办,全省各地非常重视,纷纷加大了对当地剧种的投入,我省地方戏艺术再度焕发生机,剧种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这么说,十艺节艺术创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地方戏艺术的繁荣发展。

  此次地方戏有8台剧目入选重点推荐剧目,包含了吕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琴戏、五音戏等五个地方戏剧种。有些剧目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牌,一批有潜力的地方戏艺术人才在剧目创作中担纲主演,得到锻炼成长。

  令人欣喜的是,有些过去不太景气的剧种,如今的优秀表现大大出乎预料,集中展示了我省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的最新成果。如山东梆子,呈现出突出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涌现出了《两狼山上》、《古城女人》、《圣水河的月亮》等多部优秀剧目。柳琴戏涌现出了《沂蒙情》这一有可能创造剧种历史的代表性剧目,将扩大柳琴戏这一剧种的影响力,带动剧种的整体发展。

  这些地方戏作品入选重点推荐剧目,必将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保护、发展地方戏曲的积极性,能够引起社会对地方戏曲的关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习地方戏曲,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地方戏曲地位边缘、资金短缺、后备人才匮乏的局面。

  此外,我省近年来舞剧和杂技剧创作缺少优秀作品,在迎十艺艺术创作中,这两个艺术门类均创作出多部作品,且各有1台入选重点推荐剧目,对这两个艺术门类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过去我省很少有话剧作品参加中国艺术节,此次有3台剧目入选,也必将带动我省的话剧创作。

  山东戏曲人才水平“更上层楼”

  记:这些剧目的打造过程,对我省戏曲人才培养,包括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培养,将产生怎样的推动作用? 

  陈:在组织十艺节艺术创作过程中,我省不断探索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整合利用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快艺术创作人才的成长。

  近两年来先后举办了全省编剧、舞蹈编导、地方戏音乐创作、舞美设计、地方戏青年演员、京剧新秀、导演等培训班、研修班,为中青年专业人才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举办了山东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全省地方戏中青年演员比赛,为青年演员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一大批青年演员通过展演、比赛崭露头角。

  在重点剧目的创作生产过程中,着力打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引进演员角色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演员积极性,激发演员潜力。大胆启用年轻演员,为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人才提供展示才艺、提高技艺的平台,促进了优秀人才更快地成长。

  此外,这些重点剧目的创作团队聘请了许多全国知名艺术家,他们为各艺术院团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思维、艺术手法,通过和他们合作,我省戏曲人才拓展了艺术视野,创作创新能力、人物塑造能力大幅提高,有力推动了全省各级艺术院团的人才建设和业务建设。

  相关链接:15台重点推荐剧目

  山东省吕剧院的吕剧《百姓书记》(剧照见一版导读),以王伯祥事迹为素材,塑造一个不同于孔繁森和焦裕禄的县委书记形象;艺术地再现党的领导干部在新时期锐意改革、造福人民的事迹;刻画了王百祥面临各种发展难题时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克服困难的坚定不移信念和百折不挠精神,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有血有肉,性格丰满。

  山东省京剧院的京剧《瑞蚨祥》,成功塑造了“鲁商”代表孟洛川这一艺术形象,在主题思想上,该剧表达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经道义 营民生”的经营之道,比起一般同类作品的“诚信”主题立意更高,相比其他优秀京剧剧目文化意义更大。

  临沂市柳琴戏剧团的《沂蒙情》,植根于山东红色文化的丰厚沃土,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女人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题材厚重,视角独特,情节感人;艺术呈现形式也有鲜明的地域风格,是富有山东特色的精品力作。

  山东省杂技团杂技剧《聊斋遗梦》,以杂技特有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一个由书生、狐仙和毒蛇演绎的动人的爱情故事;该剧故事情节曲折、魔幻,主题意蕴既有厚度又有深度。

  青岛话剧院青春励志剧《向前 向前》,深切关注青少年的教育与成长,故事曲折,情感细腻,充满青春的活力和积极向上的励志精神,表现了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历程。

  此外,山东省话剧院《严复》、济南市京剧院《重瞳项羽》、济南市曲艺团《泉城人家》、青岛市歌舞剧院《东厢记》、淄博市五音戏剧院《云翠仙》、潍坊市吕剧院的《李二嫂的新故事》、泰安山东梆子剧团《两狼山上》、莱芜市莱芜梆子剧团《儿行千里》、菏泽市艺术剧院《古城女人》、济宁市山东梆子剧团《圣水河的月亮》等剧目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历史文化、地域风情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