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民间老年艺术团喜迎十艺节

2013年09月22日 10:28作者:来源:济南日报

随着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脚步临近,每一个山东济南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红叶京剧社在王官庄街道已经成立10年了,目前有15名成员,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里,李文珍就是这个京剧社的团长。

  随着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脚步临近,每一个山东济南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三年筹备,一朝绽放。在市中区,就有一支民间老年艺术团体,他们每天都在积极排练,准备着节日到来前的文艺演出。

  他们都是京剧爱好者,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也已经50多岁了,他们自己买戏服、乐器,他们每年有20多场演出,他们组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红叶京剧社。“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盼娇儿不由人珠泪双流……”还没等走进红叶京剧社排练室,字正腔圆的京剧唱段就从窗户里传了出来。唱、念、做、打……老人们一词一句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认真。十年风雨路,这支文艺团队一直活跃在社区、街道、老年公寓、学校、晚会现场。“老有所乐”,是对这个15人团队精神的最佳诠释。没有名家名角们耀眼的光环,没有粉丝观众们狂热的追捧,他们表演的,是民间艺术团队喜迎十艺节的那份执着。

  晚年生活也能打理得很精彩

  和老伴儿、婆婆吃完自己做的炝锅面,李文珍开始收拾碗筷进厨房。“好一个聪明小包拯,你为哀家巧办花灯……”伴着涮洗的声音,厨房里传出京剧《打龙袍》龙驹凤辇进皇城的唱段。

  收拾停当,墙上的挂钟指向七点三十分,李文珍进卧室开始简单地化妆。她今年已经64岁了,但眼角几乎没有皱纹。戴上一支黑色的发箍,换上自己喜欢的绿色长裙,李文珍走出了家门,一场迎接十艺节的演出正等着她排练。

  红叶京剧社在王官庄街道已经成立10年了,目前有15名成员,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里,李文珍就是这个京剧社的团长。自打14年前从重汽集团退休,她就没闲着。“早些年在单位就唱样板戏,还经常演出。退休之后实在是闲不住,每天早晨就去广场唱,不唱嗓子都痒痒。”李文珍告诉记者,“在广场那我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老姐妹,因为当时都比较迷京剧,就组建了一个京剧社。当时就是唱着玩,没想到大家伙儿在一起一唱就唱了10年。”

  说起李文珍,大家给她起的绰号是“三好团长”:长得好、唱得好、人品好。李文珍告诉记者,她当年唱京剧也是个“半吊子”,后来开始在老年大学系统地学习。作为团长,有责任了解得更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伙伴们唱得更好。

  每个周一至周五的上午,王官庄街道十区社区的活动室都很热闹,老远就能听到在京胡的伴奏下传出的京剧唱段。“京剧社刚成立的时候条件很艰苦,我们都是在外面广场唱。3年前,社区给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每周都在社区的活动室排练。”李文珍说,“我喜欢唱老旦。现在京剧社除了小生和花旦没有,其他的角色都齐了。”

  在给队员纠正完唱腔咬字之后,李文珍坐下来和记者开了个玩笑:“怎么样?我这个老年人精气神很足吧?”

  李文珍说,大家凑在一起唱戏,就是图个老有所乐。家里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唱段戏,就什么愁事都没有了。你看看他们,比年轻人的精神状态还好。

  不能把自己拴在儿女腰带上

  “把技艺带进火葬场是种浪费”、“把自己拴在儿女腰带上没前途”。这两句话让记者惊讶,同样,说这两句话的人也让记者惊讶。他叫郭联仲,今年已经70岁了,清瘦矍铄,直挺的鼻梁透露着干练。他年轻时毕业于省艺术专科学校,如今是红叶京剧社的首席琴师,也是剧团发起人之一。“1990年我患上了直肠癌,手术治愈之后,感觉对生活看得更通透了。”郭联仲告诉记者,“大病一场让我觉得生命真的是很短促,做什么事情都得抓紧时间了。”

  与其他团员不同,郭联仲家不住在活动室附近。每天他都要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达排练地点。

  记者在自行车的坐椅下面发现了一件雨衣。郭联仲说,剧团唱戏的人多,但主音乐器手少,不能因为天气不好就耽误团员们的排练。郭联仲科班出身,也是剧团的台柱子。从在广场用小黑板教队员们简谱,到每周10个小时的伴奏,老人在演绎自己精彩晚年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释放着热量。

  每年春节,郭联仲都能接到一个远方的拜年电话,电话的那头是一位姓田的老汉。

  田老汉60岁的时候老伴儿病逝,老人精神备受打击,患上了抑郁症,经常几天几夜无法入睡。后来田老汉在广场结识了郭联仲,由此开始了他学戏的旅程。逐渐地,老人从丧妻之痛中解脱出来,后来搬回了重庆老家。“郭老师,我是老田,我现在在重庆老家。我代表全家给你拜年了,有机会一起再唱一段啊。”这样的电话内容,郭联仲每年都会收到。“老年人一定要把生活过得精彩。如今生活都好了,病都是闲出来的。”郭联仲对记者说,“现在党和政府都重视文化建设这一块儿,文化场馆、设施都很齐全,社会也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

  郭联仲说,原来很多不好意思张口唱的团员,现在都成剧团顶梁柱了。原来广场那些打麻将的,也都去唱歌跳舞了。这就是一种老年人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很生动。

  老年人更需要有自己的朋友

  人越老越需要朋友,这话一点也不假。“如果不是京剧社的这些兄弟姐妹,我真不知道日子怎么熬过去。”陈万荣拉着记者的手,在活动室外面的台阶上坐下来。“10年前公公瘫痪在床,我一直在他身边照顾他。他去世之后,我父亲也瘫痪在床了。82岁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陈万荣告诉记者,“当时觉得天快塌下来了,整个人压抑得不行。”

  今年59岁的陈万荣是红叶京剧社的老资格团员了。七八年前,当时陈万荣拎着篮子出去买菜,路过广场的时候被正在唱戏的几个人吸引住了。她拿着菜篮子在广场的亭子里坐下,开始听戏。一个小时过去了,陈万荣已经完全沉浸在里面,竟忘了自己是出来买菜的。“当时我突然就想开了,人不能总跟着悲伤的情绪走,要乐观起来。”陈万荣说,“几天后,我就加入进了京剧社。刚开始不会唱,李团长就一字一句地教。”

  陈万荣说,家里有多少事,出来唱两个小时就好了。有时候太压抑,还会在老姐妹跟前哭上一会。人都有需要释放负面情绪的地方,京剧社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大家庭,10来年大家在一起,没谁走散过。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红叶京剧社的人差不多都到齐了。三两成堆地,有的在研究唱段,有的在商量戏服的选择,有的在规范亮相的姿态……十艺节对他们来说是个喜庆的节日,同样,对于这群神采飞扬的老年人,也许每天都是喜庆的日子。(王立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孙翔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