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174家民间剧团成文化活动“生力军”
“在堂前辞别了二老爹娘,但愿能遂心内想……”9月5日,在淄博市张店文化馆,一边是京剧团正在排练传统剧目《红鬃烈马》,一边是女子合唱团正在筹备跟韩国广州市文艺演员的文化交流活动,忙得不可开交。
“在堂前辞别了二老爹娘,但愿能遂心内想……”9月5日,在淄博市张店文化馆,一边是京剧团正在排练传统剧目《红鬃烈马》,一边是女子合唱团正在筹备跟韩国广州市文艺演员的文化交流活动,忙得不可开交。
当前,传统戏剧市场正在萎缩,民间剧团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但在淄博市,174家重点民间剧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淄博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民间剧团到基层演出655场,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民间剧团并不“业余”
今年5月底到7月初,张店文化馆京剧团在当地的南定镇连演10余场,传统剧目《秦香莲》、《红娘》等场场都是“大戏”,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捧。
“我们剧团行当齐全,能够演出‘大戏’,在当地并不多见。”京剧团团长郑爱民说,剧团2007年成立,演员是从淄博各地票友中选拔出来的,虽然是业余队伍但都很专业,与完全自娱自乐的民间剧团不同,能够排演10多出大戏。
不仅如此。在淄博广为人知的京剧《大义》,其作者就是郑爱民。“每个剧团能演出的剧目有限,如果翻来覆去总是一样的,观众也会烦。”郑爱民说,“我创作了这个剧本后,邀请专业人士修改润色,最终在全国小戏节获得了优秀剧目创作奖和表演奖。”
2010年成立的张店文化馆女子合唱团,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团体了。她们不仅仅参加当地的公益演出、下乡演出活动,而且带着山东民歌到维也纳参加了“合唱颂中华”。“虽然跟当地人的语言不通,但观众的掌声不停。”女子合唱团团长李波说。
这支有着40多人的合唱团,每年都要参加全国的合唱比赛。“我们今年还要参加全国老年合唱节的比赛。”李波说,“我们都是按照专业水准进行训练,出去参加比赛也是拉出去较量一下,看看我们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淄博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淄博市每年9月举办民间剧团大展演,各区县经常性地举办各类调演、民间戏剧周、戏剧节等活动,提高剧团演出技艺,带动了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促进了民间各类文艺团体的发展。
政府“采购”千场演出
淄博作为老工矿区,戏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老百姓有看戏和唱戏的传统。其中,一村一戏台保留了下来,有的还重新修建,百姓对戏剧的钟爱和渴望始终强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张店文化馆馆长郭福山表示,现在各社区、各村都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团队,并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 去年,淄博市出台了《淄博市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实施意见》。据淄博市文广新局局长李贡平介绍,淄博市首先对全市民间剧团展开调研,筛选出了能演出整台剧目、有一定规模、坚持常年活动的174家民间剧团,对演出剧种、剧目和演出情况进行梳理。
当年,淄博市就争取财政支持为60家民间剧团配备了音响、灯光、乐器等设备,今年又将“为30家民间剧团配器材”,并计划用5年时间为民间剧团更新配备一遍演出器材。同时,淄博列出专项资金聘请6名优秀剧作家集中创作剧本,供民间剧团排演。
百姓有需要,政府来引导。今年以来,淄博采取“百姓看戏,政府买单”的形式,采购民间剧团演出剧目1000场下乡演出,即民间剧团为群众每演出一场,市级财政就拿出300元对其补贴,而各区县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追加补贴。
截至上半年,民间剧团到乡村、厂矿企业、敬老院等共演出655场。
探索民间剧团“良性发展”
虽然有着财政支持与补贴,但民间剧团发展难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爱好,根本无法支撑走到今天。”张新业余吕剧团团长、76岁的退休干部毕庆安说。
民间剧团如何走出一条良性发展的路子呢?从去年开始,淄博选择演出数量较多、演出水平较高的剧团倾斜扶持,培育“龙头”剧团。在市里的重点扶持下,鲁艺吕剧团不仅改编展演了《姊妹易嫁》等10多部传统优秀剧目,还自主创作编排了现代吕剧《焦裕禄》、《土炕上的女人》、《颜文姜》等多部新剧,去年年底还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了演出。
“民间剧团的良性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郑爱民说,现在基层乡镇、村庄都有了自己的剧团,但剧团之间应该区别对待,有重点地进行扶持。
在今年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年”活动中,淄博市要求每个区县培养5个以上的骨干剧团,并建设1个市级地方戏曲示范基地,通过采取购买剧团的演出剧目、协调专业人员“传帮带”等方式,给予资金、人才等各方面支持,打造各区县具有较高水平的拳头剧团。
民间剧团的繁荣发展,推动戏剧艺术在演出市场的魅力逐渐显现。“淄博市民间剧团开始探索市场化道路,逐渐出现了大量民间职业型剧团,不仅演出经典大型剧目,还结合当前现实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百姓喜闻乐见的现代剧目,‘唱火’了农村文化市场。”
责任编辑: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