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两岸合作优势 打出扶贫开发特色牌

2013年06月26日 15:06作者:来源:大众网

根据省台办党组的安排,我于今年4月到沾化县下河乡下河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通过走访党员群众,拜访致富能手,召开“两委”班子会议,结合村产业发展历史、基础设施现状及班子履责情况,认真分析探讨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积极探寻促进村民增收的途径。

  发挥两岸合作优势 打出扶贫开发特色牌

  沾化县下河乡下河村“第一书记” 谭国庆

  根据省台办党组的安排,我于今年4月到沾化县下河乡下河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通过走访党员群众,拜访致富能手,召开“两委”班子会议,结合村产业发展历史、基础设施现状及班子履责情况,认真分析探讨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积极探寻促进村民增收的途径。

  一、村基本情况

  下河村现有村民316户,940人,耕地面积3870亩,人均实有耕地不足3亩,绝大多数村民依靠种植棉花收入维持生活,每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因年龄大,没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26家,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

  村集体经济来源主要是土地承包费和油区占地补偿,每年约有6万元收入。因村内先期投入的民生工程较多,至今仍有48万余元欠账。

  二、欠发达原因浅析

  经过初步分析,我认为,当地仍处于贫穷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了贫困。下河村处于盐碱低洼地,过去村民吃水全靠收集雨雪水,目前虽然吃水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农业用水严重不足,当地村民只能以种棉为主。受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加上农资价格上涨,种棉收入很不稳定,甚至种的越多赔的越多。

  二是落后的交通条件制约了发展。下河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公路——省道312线年久失修,路面破烂不堪。有投资商来此考察,见如此交通现状,都望而却步,以至于该村乃至下河乡没有一家外来投资的较大型企业。

  三是劳动力大量流失,削弱了村级产业发展能力。下河村是人口较多的大村,但由于种植棉花比较收益低,当地又没有大型企业,大多青壮年选择常年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小孩,依靠这些人难以干事创业。

  三、发挥省台办工作优势,借助两岸合作,打出扶贫开发特色牌

  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扩大,山东已成为台商投资新的热土。省台办在协调和指导全省对台经贸工作和经济交流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帮扶工作中,应充分借助这个优势,积极牵线搭桥,结合当地产业、资源特点,引进台湾的先进技术成果,打出扶贫开发特色牌。

  一是引进生物燃料制作技术。台湾方面在利用秸秆制作生物燃料方面技术先进,加工出来的生物燃料,热效率高于优质煤炭,可广泛应用于电厂、锅炉房等能源消耗领域。下河村的农作物秸秆,特别是棉花秸秆资源丰富,如果引进该项技术,在当地设立加工车间,可实现废物利用,既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学习台湾畜牧养殖技术。下河村处于盐碱低洼地,地广人稀,特别适宜种植苜蓿草,这是牛羊等畜牧养殖的优良饲料。现有4家养殖专业户,但规模小、卫生条件差、经营风险高。台商刘竹承先生在畜牧养殖方面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我省潍坊、临沂和菏泽等地都设有养殖基地,计划请刘竹承先生来下河村考察指导建基地,带动养殖户做大做强,实现更大程度致富。

  三是合作开发高科技风电技术产业。发电自锁问题是风力发电中的一项世界性难题。台湾中研院经多年研究,已攻克这一难题。下河乡北临渤海,近1万亩盐碱荒地一年四季风力资源丰富,可以考虑引进此项新技术,两岸合作开发高科技风电技术产业。在此基础上,委托台湾产业团体在岛内招商,利用鲁台经贸洽谈会、“山东—台湾周”等活动进行打包推介,逐步创建具有两岸合作特色的海峡两岸风电产业园区,这对于提升下河乡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