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村四盼——“第一书记”闫遂峰的包村心得
闫遂峰是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的军队转业干部,去年4月到菏泽市曹县安蔡楼镇的5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今年4月满一年后,继续留任。菏泽市是山东经济最落后的地区。
原标题:贫村四盼
闫遂峰是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的军队转业干部,去年4月到菏泽市曹县安蔡楼镇的5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今年4月满一年后,继续留任。菏泽市是山东经济最落后的地区。
一年多来,闫遂峰在安蔡楼镇几个贫困村展开深入调研。他深深感到,当前贫困地区农村有“四盼”:
一盼有个好支部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这些年,许多贫困地区农村的党支部把联系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和中心任务,为农民办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但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当前形势变化的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
“有的村支部班子整体结构不合理,村支书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对发展现代农业知识不懂、不会、不学,缺乏带领农民致富的思路和办法,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不思进取。”闫遂峰掰着手指列举了几类现象。
村支书作风不民主,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闫遂峰忧郁地说:“有的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什么事情都喜欢一个人说了算,处事不公正,办事不廉洁,在群众中缺乏威信和公信力,依靠家族势力争权夺利。”
“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有发生。”闫遂峰对此颇为气愤,“有的胆大妄为,以权谋私,违规违法占地卖地,利用计划生育送人情,侵吞私用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有的弄虚作假,隐情不报,收取钱财,中饱私囊,欺骗上级,为所欲为。”
闫遂峰认为,无论从目前贫困农村的现状来看,还是从农民致富脱贫长远考虑来看,都必须加强和改进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要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来抓,“否则,投入帮扶的资金再多,群众摆脱贫困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盼有个好项目
“好项目能帮农民摆脱贫困增收致富”
“贫困地区农民辛辛苦苦种几亩地,除去各种成本,收入很有限,要想摆脱贫困非常困难,必须要靠项目和产业带动,或者是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这是实践早已证明的。”闫遂峰说。
农民贫困,大部分是患大病、重度残疾、年老体弱、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和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的。尽管这些年国家出台了许多对农民有利的政策措施,群众得到了一些实惠,但一场大病就会让农民群众的生活陷入困境,甚至返贫。
“当前贫困地区农村急需大项目、好项目引领农民致富,特别是国家和省级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优先向贫困地区安排。”闫遂峰说,特别是对贫困的农业大县,要把大型的粮食收购生产加工销售企业、重点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安排,并从税收、土地、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闫遂峰建议,山东东中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新型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和绿色能源产业应向贫困地区转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农民增收致富,彻底摆脱贫困”。
三盼政策更优惠
“建议取消贫困地区的配套资金”
闫遂峰举例说,在他们帮扶的贫困村,每修1公里农村道路,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补助25万元,要求地方政府配套11万元。“现实情况是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根本拿不出配套资金,有的第一书记只好让所在单位帮助协调解决,有的就想方设法到处化缘筹钱。”
为了筹钱,有的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让农民群众筹资,但一事一议每年只能使用一次,否则就是违规。有的村因为筹不到配套资金,村里的道路就无法修通。
闫遂峰挠了挠头:“同样是第一书记帮扶,有的村路通了,群众高兴,有的村路没有通,群众意见很大。”为此,他建议,“对于比较典型的贫困地区,国家和省应取消配套资金。”
四盼落实别走样
“让农民真正得到好处和实惠”
这些年,中央和山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现在中央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应该一丝不苟、毫不走样地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户农民。但是,有的时候确实是走样了,影响特别不好,导致农村不稳定因素增加。”闫遂峰说。
2013年春季的一场大雪,使安蔡楼镇一带的麦子遭受冻灾,不少农民的麦子减产,有的甚至绝收。以安蔡楼镇程楼村为例,全村3980亩小麦,有3173亩加入小麦种植保险,但理赔时,当地有关部门只按照受灾面积的40%给予赔偿,即1269.2亩。更令人费解的是,每亩小麦最高赔偿标准是320元,实际操作中却只按照最高赔偿标准的30%赔偿,每亩赔偿款只有38元,“即使这38元,受灾群众至今也没有拿到一分钱,群众意见很大。”
闫遂峰呼吁:“群众特别希望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致富的政策能够原原本本地得到落实,不折不扣、不走样地得到落实,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和实惠。”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