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用上太阳能天然气 修水井再不靠天喝水

2014年01月19日 19:51作者:刘明明 张帆 韦辉来源:大众网

沂蒙红嫂纪念馆的翻新加入了科学理念,偏僻山区的社区宛若城中别墅,村里修起了宽阔的柏油马路,“靠天喝水”的村民有了自己的水井……来自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档案局和青岛理工大学的9位“第一书记”让费县的9个村庄变了模样。

  

常山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惠保正向记者介绍“第一书记”帮着村里新建的社区、沿街商铺等。记者 张帆 摄

看着水井里流出了清澈的水,“第一书记”孙允明掬起一捧水喝了起来。记者 张帆 摄

绿竹芽村的村貌在“第一书记”到来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的道路都得到了硬化。记者 张帆 摄

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可乐庄村的水井打出了水。记者 张帆 摄

    大众网济南1月18日讯(记者 刘明明 张帆 韦辉)沂蒙红嫂纪念馆的翻新加入了科学理念,偏僻山区的社区宛若城中别墅,村里修起了宽阔的柏油马路,“靠天喝水”的村民有了自己的水井……来自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档案局和青岛理工大学的9位“第一书记”让费县的9个村庄变了模样。

  红嫂纪念馆重修科学化,社区生活现代化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社区的一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但是由于年久失修,设备陈旧,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游客对红色文化的需求。认识到这一点后,来自省委组织部的3位“第一书记”在和村委会认真调研后,决定翻新纪念馆。翻新后的红嫂纪念馆与旧馆相比,不仅在硬件方面得到根本改善,在软件展览陈设方面也获得了全面提升。3位“第一书记”与新馆建设指挥部人员一起,对新馆的绿化、陈设、服务设施等进行了谋划,共同规划设计了主题雕像、广场、停车场和道路,并邀请临沂大学美术系专家对3个村沿线的红色文化进行设计提升,营造浓厚的群众教育氛围。新馆增加了“红色沂蒙山馆”、“跟着共产党走馆”和“红嫂群体馆”三个馆,设计按照“一馆一主题、一馆一亮点”的思路,展陈逻辑清晰,具有更强的教育性、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还组织村委会对讲解词反复讨论,字斟句酌,并一遍遍观看现场教学演练,让现场教学触及心灵,教育效果震撼人心。

  大众网记者来到常山庄社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不是农村,而是城郊的小别墅群”。一栋栋崭新的二层小楼整齐地排列在常山庄社区的主干道两旁,路边的绿化也已基本完成,小区里面还有一个健身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第一书记”的到来也让常山庄新社区的基础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里面安上了太阳能、自来水和天然气,修建起了健身广场,让300多户村民搬进新居,还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修建了6.5公里长的环山路,极大地改善了山村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搬进了新居,农村变得跟城市一样干净整洁,垃圾的处理成了棘手的问题。为此,3位“第一书记”专程到省环保厅请教。目前,已为3个村配备了50多个垃圾箱,对农村垃圾进行了集中整治,这样一来,村里的道路干净整洁了,老百姓生活的也舒心。

  今年秋收后,3位“第一书记”争取资金,为常山庄社区、双泉峪村和东柳沟村的土地都进行了深翻和水利配套。明年春天前,村里的3000亩山坡地将建成高标准梯田,实现荒山绿化。

  15个蓄水池得到修缮,小山村吃水不再看老天脸色

  费县朱田镇的6位“第一书记”分别来自山东省档案局和青岛理工大学两个单位,但是他们在帮扶工作中有劲儿一起使,有力一起出,团结协作,互通有无,让6个村的村民充分享受到了两个单位带来的优势资源。

  12月6日,大众网记者来到临沂费县朱田镇,看到这个费县最贫困的小镇周围全是山地,村与村之间隔着很远的距离,开车也要二十几分钟才能到达。但是绿竹芽村和糯米湾村却有两条干净而笔直的公路。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帮村的“第一书记”们争取资金给修的。其中,绿竹牙村的硬化路面有4公里,糯米湾村的硬化路面有1.8公里,新修的道路让村容焕然一新。

  原来,绿竹芽村、糯米湾村和大山河村的蓄水池有眼中的渗漏问题。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的王良忠、白林和王磊3位“第一书记”了解情况后,协调烟草公司,募集资金帮助村里修缮了15个蓄水池,解决了蓄水难题。同时,3位书记还向青岛理工大学争取了7万元资金,为帮扶的3个村粉刷了街道,修建了38个垃圾池.同时,6位“第一书记”还给朱田镇这6个帮扶村每村购买了1辆垃圾车,解决了村子垃圾乱倒乱放的问题,让村容更加整洁干净。

  看到村里路面不平,能争取到的建设资金也有限,3位书记想到了想企业争取帮助的点子,经过努力,他们争取到了沂州集团的帮助,向3个帮扶村捐赠了300吨水泥,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里修路资金缺乏的问题。

  河道治理方便灌溉,绕村一周终于打出水井

  来自省档案局的孙允明、韩磊和张亮三位“第一书记”帮扶的是朱田镇的四亩地村,大山湾村和合义庄,这三个村庄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河道阻塞和吃水难。

  合义庄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村里没有自来水井,只能靠村边一个能盛60吨水的水盾间歇性往村里放水。同时,该村的河道由于长期淤积,雨季时房屋经常被冲回,庄稼也长遭水灾。“只要河道治理好了,房屋不被冲了,庄家不被淹了,老百姓的好日子就有盼头了。”孙允明说。于是,孙允明联合另外两位书记一起,邀请县水利局、县环保局专家对合义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实地调研,申请专项资金修建河道护栏,建设拦河坝,改善项目区农作物灌溉条件,使原来“种在人,收在天”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起到了增产、增收、节水、节能、节地、省工的效果,促进了村里农业的发展。

  合义庄所在的行政村可乐庄村过去曾经绕村一周打过14眼水井,但是从没打出过水。原来都是依靠附近的企业给抽水喝,“一般是3天给放一次水,其他时间村里都没有水用,非常不方便。”村子的临时负责人孔祥雷说。今年7月,在“第一书记”们的协调帮助下,可乐庄村终于打出了一眼深183米的水井。记者在井边看到,打开闸门后,清澈的井水顺着管道流了出来,周围的村民看的喜不自胜。“年前村民就能喝上自己的水了,再也不用求着企业抽水喝。”孙允明说。同时,还申请资金给合义庄打了两眼水井,并购买了输水配套设施,让村民不再“看天喝水”。

  由于地处山坡上,村里的机井年久失修,大山湾村的饮水条件是6个村里最差的,每几户人家就要建一个小水盾,靠收集雨水生活,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针对这一问题,“第一书记”们争取资金,于今年10月份为村子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年底村民们就能喝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了。同时,还为村里建了4个蓄水池,修了4个拦河坝,满足村里田地的灌溉需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