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商标联合养殖 残疾人家门口找工作

2014年01月19日 20:00作者:来源:大众网

在临沂马牧池乡有一个小村子,叫双泉峪子村,这个村子的得名是因为村口和村尾各有一眼泉水,泉水从清朝开始一直滋养着村里的人们,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这两眼泉池逐渐破败不堪。去年,省派“第一书记”褚振东来到了这个小村子,不仅重新修葺了泉眼,让泉水更加清澈甘冽,还请来了寿光的农业专家,在村里建起了大棚,带着村民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看着水井里流出了清澈的水,“第一书记”孙允明掬起一捧水喝了起来。记者 张帆 摄

来自省档案局和青岛理工大学的6位“第一书记”正站在合义庄村头的一片空地上商量着在这片土地上,建设一个大型的养殖基地。记者 张帆 摄

来自省委组织部的“第一书记”请来了寿光的农业专家,在村里建起了大棚。记者 张帆 摄

在“第一书记” 褚振东所帮扶的双泉峪子村,19个高标准大棚都有编号,他们都有一个“双泉”的品牌。记者 张帆 摄

在省委组织部“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下,村民养上了羊

    大众网临沂1月18日讯(记者 张帆 刘明明 韦辉)在临沂马牧池乡有一个小村子,叫双泉峪子村,这个村子的得名是因为村口和村尾各有一眼泉水,泉水从清朝开始一直滋养着村里的人们,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这两眼泉池逐渐破败不堪。去年,省派“第一书记”褚振东来到了这个小村子,不仅重新修葺了泉眼,让泉水更加清澈甘冽,还请来了寿光的农业专家,在村里建起了大棚,带着村民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149户残疾人家门口找工作

  12月5日,当大众网记者走进临沂市马牧池乡常山庄社区时,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部长张文涛正在常山庄村调研有关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残疾人扶持项目,一座在残疾人就业扶持资金支持下建设的玩具厂正在进行着建设,工人们在刚刚封顶的厂房内进行着安装窗户、铺地板的工作。

  “第一书记”褚振东告诉记者,这个玩具厂的项目是在省残联的残疾人帮扶项目的协助下投资建设的,项目完成后,不仅能帮助附近5个村子的149户残疾人都能就近找到工作,还能给常山庄村的普通农民带来运输、商业等就业机会。

  常山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惠保正高兴地说,自从省里来的“第一书记”到了村里,不仅帮着新建了社区,建设了沿街商铺,还带来了各种项目,从根本上带领着村民致富。

  另外,在常山庄山地贫瘠缺水、土壤偏酸的特点,重点发展蓝莓、冬枣等林果种植,多次邀请农业专家进行指导,组织种植大户外出学习,提前预定好果苗,确定先期发展蓝莓30余亩,冬枣50余亩,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

  村里有了属于自己的蔬菜品牌

  在“第一书记”褚振东所帮扶的双泉峪子村,19个高标准蔬菜大棚整齐地建设在了村委会旁边的土地里,这里的每个大棚不仅都有编号,还都有一个“双泉”的品牌。褚振东告诉记者,这一排大棚种植的是丝瓜,为了让农民更好的种植丝瓜,村委还特意从寿光请来了种植丝瓜的专家,在双泉峪子村与村民一样承包了一个大棚,村民可以随时到专家承包的棚里面参观学习。“我们灌溉的水都是村子里的泉水,无公害,所以我们还注册了商标,这样有利于以后的出售。”

  村民祖卫海今年53岁,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为了照顾妻子,他不得不靠着种地生活。“老婆有病离不开人,我就不能出去打工,原来只能靠着种粮食一年几千块的收入。”祖卫海说,现在种植丝瓜大棚,一个棚里面有7000棵丝瓜苗,能产8万斤丝瓜,根据去年丝瓜的行情,到了春节前后,一斤丝瓜能卖7元钱,最便宜的时候也能有4块钱。“除去成本,今年我们家能靠着种植丝瓜收入好几万块。”

  在双泉峪子村村委大院,还有两个“外来客”--全进口的育苗机,这两台育苗机能制作培养幼苗使用的“营养土杯”,把种子和幼苗首先种植在这种“杯子”里,不仅节约土地,还能让幼苗很快地长大。

  凭借着这两台育苗机,双泉峪子村建设了育苗基地,利用荒山建设了20余亩的育苗基地,已繁育元宝枫、火炬、榆树、刺槐等各类绿化苗木20多万株,实现产值40多万元。

  6个村联手建起大型养羊基地

  12月6日,当大众网记者来到合义庄村的时候,来自省档案局和青岛理工大学的6位“第一书记”正站在合义庄村头的一片空地上商量着什么。原来,在不久的将来,在这片四十多亩的土地上,就要建设一个大型的养殖基地。

  “第一书记”孙允明告诉记者,山东省档案局、青岛理工大学的6个“第一书记”根据“第一书记”帮包村“助残致富奔小康”项目要求,结合6个村417位残疾人的实际,以省委组织部、省残联帮扶每位残疾人下拨1000元致富基金共计41.7万元作为基础基金入股年终分红方式,采取“镇扶贫办-帮包村‘两委’-残疾人”管理模式,成立残疾人养羊专业合作社,准备建立这个残疾人养羊养殖基地。

  “现在已经在合义庄村流转土地43亩,并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基地建设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明年,养殖基地就能建设起来了,如果项目运转得好,将来会扩建到200亩,让小尾寒羊带着我们几个村子致富奔小康。”

  注册品牌让香甜的小米走出糯米湾

  小米,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种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味道香甜,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第一书记”白林帮扶的糯米湾村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小米,但是因为糯米湾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这种备受人们喜爱的粮食只能像个待嫁少女一样,“深藏娇闺人不识”。

  白林说,他很认真地考察了山东市场上的小米,大部分都是山西生产的,经过比较,糯米湾村种植的小米因为品种和种植方法的原因,与市场上销售的高端小米质量相同。“糯米湾村是个山村,小米都种在山坡上,完全是‘靠天吃饭’,不仅是无公害产品,土地的特点也决定了小米的品质属于上乘。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糯米湾生产的小米,煮出来的稀饭粘糊、米油大。”

  为了让糯米湾的小米走出大山,白林联系了山东艺术学院的教师为糯米湾的小米进行了包装,设计了包装盒和包装袋,又注册了“糯米湾”的商标品牌。今年是糯米湾小米经过重新包装出售的第一年,整个村的1000斤散装小米、10000斤精包装小米全部售出了,不仅保证了农民的收入,村集体也收入了1万元。

  “我们的小米质量好,价格公道,肯定受市场的欢迎,经过今年的尝试,为明年的出售提供很好的经验,明年我们准备继续这种绿色种植的模式,让村里种植小米的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小米的产量和质量。”白林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