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井修路找项目 第一书记为民铺就幸福路

2015年02月13日 11:17作者:张峰 王磊 董飞来源:大众网

“有井就不怕没水喝了”、“夜里串门有路灯不怕黑了”、“路修好了,娃上学就不住镇上了”……2月11日,在济南章丘市双水泉村,“第一书记”杨勇和村民们敲锣打鼓喜迎农历小年,驻村5个多月来,杨勇帮助村里打井、修路、找产业项目,一件件实事让这个曾经“靠天吃饭、吃水”的特困村,40岁以下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的留守村出现了转机。

第一书记杨勇(图右)给记者从双水泉村通往官庄镇的新路。

从机井抽上来的地下水被储存在蓄水池,村民日常用水得到了保障。

在村里山间小路都安装上了护栏。

得知村民家有喜事,杨勇(右一)询问其孩子的婚礼筹备情况。

2014年12月19日,双水泉村第一口机井成功出水。

  大众网济南2月13日讯(记者 张峰 王磊 董飞)“有井就不怕没水喝了”、“夜里串门有路灯不怕黑了”、“路修好了,娃上学就不住镇上了”……2月11日,在济南章丘市双水泉村,“第一书记”杨勇和村民们敲锣打鼓喜迎农历小年,驻村5个多月来,杨勇帮助村里打井、修路、找产业项目,一件件实事让这个曾经“靠天吃饭、吃水”的特困村,40岁以下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的留守村出现了转机。小年过后,杨勇还要和村“两委”班子去外地考察,他们计划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农家乐休闲游等项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山村打出第一口井,老百姓彻底告别靠天吃水

  1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和淄博交界处的章丘官庄镇双水泉村,该村地处大山深处距济南市区80多公里,全村人口470余人,是当地的特困村。2014年9月9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杨勇来到村里报到,上任后第一周,杨勇就体验了一回吃水难。“那时候用水洗脸太奢侈了,我整整一周没洗脸。”杨勇说,由于去年大旱,当时村里唯一的水源双水泉的水量极少,村民们连喝的水都难以保障。

  驻村后的第四天,杨勇开始协调有关部门开始为该村用拖拉机定时送水,同时,经过与章丘市水利局、济南市扶贫办、山东省地矿局801钻井队等有关单位联系,协调了免费物探和打井资金政府立项。随后,杨勇与地矿专家冒雨走遍了村子四周的四座大山,最终在地下400米位置成功找到了水源。

  在该村西头,记者看到了已储满井水的蓄水池和去年12月份刚完工的那口机井。村里68岁的姜树荣老人说,这是该村数百年历史上第一口井,以前都是靠天吃水,一到下雨天用碗盆接雨水,没水的时候就走三里地到邻近的响水泉村挑水吃,为了不耽误做饭用水,清晨天不亮就得起床。如今,村民们不仅吃水有保障了,杨勇和村“两委”班子还计划今年给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

  拓山路装路灯,孩子们上学不用再住校了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杨勇了解到除了饮水,出行不便也是村民们关心的老大难问题。对此,该村村主任张贤宝打比方说,当年日本兵曾试图来到这里,由于山路崎岖他们迷了路,最终放弃了进村的计划。自从合村并校后,村里的孩子们都得去镇上读书,但双水泉村距离官庄镇近20公里,由于直达的山间小路一直无法通车,村里的年轻人为了孩子上学方便都搬到了镇上租房子住。而在来的路上,记者驱车一路经章丘又绕道淄博淄川区,从官庄镇沿山路绕行30多公里才到达双水泉村,真实地体验到村民出行不易。

  为了解决交通不畅的问题,杨勇再次与章丘市有关部门协调申请相关政策,通过将该村通往镇上的山路拓宽,修建一条5.5公里长、6米宽的水泥路,与附近的普雪路连接,将来能直达官庄镇,比当前绕道节省了十几公里的路程。望着这条明年五月份将要通车的新路,村民姜永健说,村里人盼这条路盼了40多年,如果能修通了,孩子们上学方便了,在镇上的部分年轻人也就回来了。

  不仅修路,在章丘市统计局协助下,村里还装上了25盏LED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晚出行,并在村内危险路段安装了护栏。

  突出“绿色”找项目,让年轻人返乡创业有“门路”

  除了特困村,双泉村还是典型的留守村,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挣钱,村主任张贤宝虽然已42岁,但在村里留守的人中仍是最年轻的。为了能让该村彻底脱贫致富,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杨勇提出了产业兴农的思路。杨勇说,立足该村地下水呈天然弱碱性,且种植、养殖业绿色无污染的特色,计划带领村民不断推出更多绿色有机的农产品。近期,通过与各地农业特色产业接触沟通,该村初步敲定了徒河黑猪和晚秋黄梨两个特色农业项目。

  虽然临近春节,他仍要和村干部们到外地考察一个豆芽的新项目。杨勇说,如果特色农业项目发展顺利,村里还将借助现有的双水泉、四鸡山、老虎洞和王家大院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在他看来,只有让年轻人返乡后找到创业的“门路”,才能留住他们,农村的发展才会更加有活力。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