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王超:产业帮扶促农民增收

2013年12月16日 14:00作者:王健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2012年7月份,王超与村干部赴广东珠海参观,学习先进地区农产品加工配送企业的先进经验,并就下一步的合作事项进行了洽谈。2012年11月,王超和村支部书记去陕西杨凌参加中国农产品高科技成果产业博览会,对农产品深加工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东营宾馆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大众网东营12月14日讯(记者 王健)东营宾馆选派到明集乡赵家村“第一书记” 王超,入村以来根据本单位和赵家村的实际情况,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确定了以产业帮扶为主的工作思路,按照“单位+合作社+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帮扶一年多以来,计划走姿1700万元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已大部分投产;投资5万元的扬水站已经完工;协调25万元建成一座160KV的变电站;投入10万元建成占地10亩的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一处……赵家村产业调整正有序进行,帮扶效果也初步显现。

  多方考察,发展蔬菜种植业

  为解决村民增收的问题,以村党支部书记孙广美为首的“两委”班子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发展蔬菜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为打消村民顾虑观望的念头,孙书记在村承包地上率先建起了20个高温和低温蔬菜大棚,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交给村里的几个有胆识的村民种植,以增强说服力。经过一年的种植,农户人均增收5000多元,增收效果非常明显。

  2012年春节后,赵家村成立村产业调整结构办公室,发动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过去单一靠种植棉花为生的生产模式。根据村民自愿报名情况,先期规划出380亩大棚蔬菜种植区和460亩的水产养殖区。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调整和施工完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超作为东营宾馆选派的“第一书记”与赵家村结成了帮扶对子。王超到村了解情况后,就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寿光参观学习。在寿光市蔬菜博览中心、宏丰种苗基地,村两委干部认真学习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虚心请教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

  2012年7月份,王超与村干部赴广东珠海参观,学习先进地区农产品加工配送企业的先进经验,并就下一步的合作事项进行了洽谈。

  2012年8月份,王超组织帮扶村所产无公害农产品到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第三届(山东)国际酒店用品设备博览会暨高峰论坛。赵家村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得到了广大客商的认可和好评,进一步宣传了赵家村的无公害农产品,并为对外推广和销售搭建了平台。

  2012年11月,王超和村支部书记去陕西杨凌参加中国农产品高科技成果产业博览会,对农产品深加工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建立立体销售渠道,解决村民后顾之忧

  生产铺开了,关键的问题在于销售。产业发展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也在于销售,生产出来了,如果销售不了,很容易挫伤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的可能会降低党和政府在农民当中的形象,引起一些不安定因素的产生。王超告诉记者,帮扶工作一开始,就把销售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多方联系多方协调,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实现东营宾馆无公害农产品直供,有效提高了原材料品质。”王超说,实现农超对接以后,通过信息和资源整合,顺利实现超市直供,目前每天输送量达两三千斤。

  除了解决销售渠道问题,王超还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支持成立农业产业企业,扶持利津东方红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资金、信息、物资等方式支持,以期发挥专业合作社统领和带头作用;支持成立东营凯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从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家庭农场经营。

  想方设法实现村集体经济“破壳”

  王超说,他来到村里后,就成立了赵家村工程劳务服务中心,整合村内剩余劳动力,以乡镇、油田单位驻地道路清扫和养护为主,实现“破壳”。他协调单位帮扶了5万元专项资金,购置了道路清扫机、洒水车等相关设备。现在已经开始运营,并初见成效。

  王超告诉记者,产业发展帮扶一年多以来,赵家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种植和养殖,有的农户两者兼有。到目前为止,一亩面积的蔬菜大棚一年收入20000元左右,单产较棉花收入提高10倍多,人均增收5000元。特别是近两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棉花大面积减产和死亡,更体现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一年多以来,通过专业合作社对外销售收入达30多万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