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打造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山东社会科学院驻派到夏津县新盛店镇的三名第一书记,利用原单位科研优势,制定大帮扶理念,注重智力投资,通过系统调研,推出《夏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为夏津量身打造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助推夏津迈出山东,走向全国。
记者与山东社会科学院驻村“第一书记”们座谈,左一为高敏,左二为王波,左三为韩富超,左四为刘云超 记者 翟岩 摄
岳集村村民岳乃立站在自家超时前与第一书记高敏、刘云超畅谈 记者 石少军 摄
岳集村宽敞的马路整洁的房舍 记者 石少军 摄
大众网德州12月2日讯(记者 石少军 翟岩 通讯员 董玉龙 滕儒训)山东社会科学院驻派到夏津县新盛店镇的三名第一书记,利用原单位科研优势,制定大帮扶理念,注重智力投资,通过系统调研,推出《夏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为夏津量身打造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助推夏津迈出山东,走向全国。
“在苦与乐中感悟人生,体验快乐,历练党性。耐住寂寞,才能搞出真正的学问。”
——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驻夏津县新盛店镇岳集村第一书记王波
“村里生活并不舒适,却很快乐,快乐来自真正为群众干了点实事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来自老百姓的纯朴和热情。我也深深感触到,搞科研必须到基层才有脚踏实地感觉,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底气,有地气。”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驻夏津县新盛店镇前霍村第一书记刘云超
“我自长大后没有摸过我爹的手,这次到农村我真正摸到了农民的手,是那么的粗大,就是这一双双粗大手,撑起了农村的脊梁。”
——山东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处主任科员、驻夏津县新盛店镇大李庄村第一书记韩富超
“第一书记”韩富超展示大李庄村新近安装的自来水管 记者 翟岩 摄
前霍村第一书记刘云超走访村民 记者 石少军 摄
免收80万做县域发展规划
11月27日上午,第一书记王波整理好了行囊,他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一书记的任内工作,即将离开夏津奔赴省城履新。与新任第一书记高敏交接好了工作后,他又回到了第一书记临时驻地——这个小屋没有暖气,冰冷潮湿,却承载着山东社会科学院与省委省政府对他的重托,承载着岳集村老百姓对他的殷切期望,也是在这里,他的大帮扶理念与县域发展规划得以制定与实施。
“刚来村里,每晚都得戳走半簸箕虫子,生怕里面有蛇啊!”说起最初到村里工作的生活情景,平时不苟言笑的王波的话匣子一下子便打开了。第一书记驻地是办公室、厨房、卧室、洗澡间为一体,刚开始吃水都得走远道去村民家中借水吃,因为生活实在不便,山东社会科学院出钱在第一书记驻地打了一口水井,为他们解决了吃水难问题。
“从曲折困苦中体味快乐,感悟人生,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王波打趣说。正是这种乐观豁达精神,让王波及其他第一书记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因为社科院不是职能部门,王波等人感受到了跑资金、要项目的困难。经过与山东社会科学院领导沟通,大家把帮扶工作的重点定位在了大帮扶概念上,要充分利用原单位科研优势,为夏津做课题研究,大搞智力投资,这也是令其他单位望其项背的。
很多的成功都是偶然中的必然。县域发展规划最初设想,就是王波在与夏津县委书记王春利一次闲聊时碰出的火花。两个人谈到了“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王春利希望王波能帮着做个夏津借助“一圈一带”发展经济的相关课题。
王波把王春利的想法汇报给了山东社会科学院,单位领导认为做一般的课题意义不大,不如为夏津做一个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今年8月,由第一书记王波挑头,召集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农经所、文化所、金融所、社会学所、政治学所、省情研究所等20名专家学者,泰山学者、省政协常委、经济所所长张卫国为首席专家,围绕第一书记工作开展制定《夏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该规划完稿耗时三月有余,近期将邀请全国专家来夏津讨论规划可行性。
据王波介绍,规划大体内容包括在夏津创建国家级万亩生态旅游园区,打造绿色夏津,富裕夏津,和谐夏津,释放改革红利,此外还涉及城镇发展规划、民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转变政府职能等议题,字数为十万多字。
目前,张卫国所长已经将规划提交国务院,夏津模式也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南有毕节,北有夏津”的提法获得了中央有关领导肯定。
“预计明年实施,政策肯定有倾斜,经济规划也更加科学,避免短期行为和重复建设,优化了资源配置。”王波说。记者获悉,山东社会科学院制定一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收费大约80万至120万不等,曾给淄博、高唐等地做过收费规划,这次制定的《夏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则分文未收,纯属智力投资。
智力投资上,山东社会科学院还提供资金,为新盛店镇中小学捐赠5万册图书,全镇实现小学生每人25册图数量以上,中学生每人30册图数量以上。这些图书每周都有一天时间对学生们开放,大大提高了中小学生的阅读量。
“贫困的改变不是一时的,但咱可以从精神层面先上一层楼。”王波书记风趣地说。
凭借着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能力及一心为百姓办事的热情,王波赢得了百姓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省组织部来到村里考核时,村民没有投一张合格票,全都投的优秀票。
村民岳乃立今年50岁,在村里开了一家超市,他见证了村里两年来的巨变。去年春,村里修了水泥路,告别了土路时代,曾经小车都进不来村,去后屯赶集不能走近道,需从大云寺绕远过去。如今村里修路修桥,交通十分便利。
“过去,村民房屋拉垮(松散之意),砖头瓦块遍地,垃圾堆积如山,粪堆到处是,道路也泥泞,七高八低,如今统一铲平,统一修建,俺们住的楼房比城里的都漂亮。”岳乃立高兴地说,他家分到了128平二层小楼,儿子也分到了楼,村里拆迁、修建,第一书记王波都全程参与了,在他心中,王波就是村民感激一辈子的大恩人。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