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黄集"革新记"(2):新教育进了老校园

2013年12月16日 07:48作者:刘 进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有了改善现有教学状况的想法后,董桂林跑到省城济南,积极联络,最终,济南燕山学校和义和庄小学签订了《建立友好学校协议书》。董桂林表示,为村里的小学生编辑一本少儿“掌中宝”,是他一下乡就萌生了的想法,这想法在他下乡之后的工作实践中逐渐成熟。

  董桂林给孩子们讲解掌中宝的内容

  《少儿掌中宝》发放仪式

  管国志指导优化西张庄幼儿园的厕所

  义和庄村新建的幼儿园

  大众网菏泽12月10日讯(见习记者 刘 进)提倡“植物”直观教育、编写少儿读物、结盟友好学校,这些农村教育新式的方法与新建一所幼儿园、翻新破旧的校园这些传统的路子一起,成为帮包郓城县黄集乡五个村的山东省文化厅“第一书记”们发展农村教育的法宝。正如帮包义和庄村的“第一书记”董桂林在工作日志中所写:“贫穷是单一的量化,落后才是综合的考量”,村民原本落后的教育观念,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正悄然发生改变。

  新思路:建好幼儿园,更要载好园里的树

  省文化厅帮包的5个村,在第二批“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新建幼儿园2个,建筑面积1200平米,拆迁改造幼儿园3个,面积300平米。

  对于幼儿园的建设,“第一书记”们的要求尤为“苛刻”。帮包西张庄村的“第一书记”管国志筹集资金为村里新建了600平米的幼儿园,施工接近尾声时,管国志发现了厕所和水管的设计上的缺陷。厕所的蹲位距离过大,会增加小孩子掉进去的风险;水管安置的过高,小孩用起来不方便。发现情况后,管国志立即找到施工方,对这两处设施进行了改造。

  义和庄村共有830多户,村民近1100人,村里原来有两个民办幼儿园,能接纳140多个适龄儿童。由于教师的水平有限,学校的硬件设施也跟不上,这两所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并不高。为此,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20公里外的乡政府幼儿园上学,遥远的路程对孩子对家长都是折磨。为村里建一所公办的高水平幼儿园,成为帮包义和庄村的第一书记董桂林首抓的一个项目。董桂林从省文化厅争取到30万,郓城县教育局出资30万,一所占地5亩建筑面积600平米的幼儿园建了起来,董桂林的目标是把这所新建的幼儿园打造成郓城县公办幼儿园的一个典范。

  幼儿园整体的建筑完工了,在董桂林看来,园子的建设并没有结束。他瞄准了幼儿园空荡的园子,仔细考虑后,挑选了松竹梅、桂花、枫树、银杏,这些花草树木将逐步种在园子里。

  “这些都是能长百年的树木,栽上以后,我们会在树上挂上标牌,介绍树木的生物特性和它的文化内涵,树木本身就成为教育孩子们的工具。”董桂林说。

  新模式:结盟省城优秀学校,让“新东西”不断涌进

  董桂林来到义和庄伊始,就对义和庄村和周围五六个村庄的小学教学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农村小学教学方法的落后和教学理念的陈旧,给董桂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每天的教学,老师只是照着课本把知识讲一遍,枯燥单一,学生很难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董桂林说。

  有了改善现有教学状况的想法后,董桂林跑到省城济南,积极联络,最终,济南燕山学校和义和庄小学签订了《建立友好学校协议书》。结为友好学校后,两个学校的师生将会进行定期的交流,燕山小学将在师资、教学资源上,倾尽所能帮助义和庄,两所不同地区的学校共同成长。当天的签约仪式上,燕山小学优秀教师给义和庄小学的师生上了一堂示范课,让乡村的师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数学教学。

  义和庄小学校长张伟表示,济南燕山是省城的优秀学校,两校结为友好学校后,在学校建设、教学管理、素质培养等方面,都会对义和庄小学有很大的示范效应。

  “我打算等到明年开了春,带领义和庄小学全体老师和优秀少先队员,到燕山学校集体学习,孩子们的亲身会有更多收获。”董桂林说。

  新方法:自编少儿读物,给老师发放经典课件

  在黄集乡,省文化厅和山东艺术学院帮包的8个村庄的校园里,传阅着一本名叫《少年儿童掌中宝》的小册子。少有课外读物的小学生们,对这本有各种有趣知识的小册子尤为感兴趣。这本装订精巧的小册子,为董桂林自编自费出版,免费赠送给第一书记们帮包的村庄小学。

  董桂林表示,为村里的小学生编辑一本少儿“掌中宝”,是他一下乡就萌生了的想法,这想法在他下乡之后的工作实践中逐渐成熟。董桂林调研了黄集乡几个村庄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了农村学校的教育又仅仅限于书本知识,业余文化获取面几乎为零,这让乡村孩子的知识面远远不及城市的同龄人。

  “为了把这本小册子做得图文并茂、尽善尽美,我已经作了近半年的准备,仅查阅资料就不下40多种,摘抄、保存了相关条目近200条。”董桂林说。

  董桂林把这种的教育新方法,同样运用到对师资力量的提升上。今年的教师节上,董桂林送给义和庄小学每位老师一个U盘,U盘里有他在浙江大学听课得到的优秀课件《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课件讲的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董桂林看来,老师只有先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随后自然会运用到师生关系的营造上。

  “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其次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然后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董桂林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