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第一书记":乡村建设创新求蜕变
安蔡楼村的村民姚宝生家中有近10余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忙活一年下来,收成正常的话,除去供家庭食用,每亩仅1000余元的收入。“把土地承包出去,在有租金收入的情况下,节省出时间精力,通过其他途径创收,从根本上可提高村民收入。
“第一书记”与村干部开展座谈会
村民在家门口看大戏
“第一书记”现场探讨项目建设
大众网菏泽记者12月18日讯(记者 郭 豪)“除了牢记‘五通十有’的工作目标,真正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诉求放在心上,才能当好‘第一书记’。”今年,省政府办公厅派驻第二批“第一书记”赶赴曹县安蔡楼镇,在乡村建设上,他们力求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求升华”,在用好政策后“搞创新”。
村干部“脱胎换骨” 强化“主心骨”意识
岳峘是程楼村的“第一书记”,到任后,他首先与村支书王金亮建立起联系,在开展工作时,一方面请教王金亮介绍村里情况,一边暗自观察这位老支书的工作思路和能力。不仅他,其余四位“第一书记”也都在暗自考察村干部。
然而,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他们还是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有的村支部班子整体结构不合理,村支书年龄偏大、学历较低,对发展现代农业知识不懂、不会、不学,缺乏带领农村致富的思路和方法,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岳峘对大众网记者说。
面对“村干部如再不进步,就无法时应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困境,“第一书记”们把强化村干部班子作为工作的首要重点,以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建立农村发展的活力源。
在“第一书记”的指导下,安蔡楼村支部书记安森杰迎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他跟其他几个帮包村的村干部一起,学习党的建设管理、村级组织管理运行等方面的知识,积极探索党性实践的新载体,通过跟随“第一书记”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开阔眼界,接触新理念、新事物,提升致富带副、治村官村能力。
“‘第一书记’们来了以后,我跟其他村干部先手参与‘两委’会议30余次、党员大会10余次、村民代表会议10余次,班子座谈会20余次,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感受到很大的变化,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在村里‘主心骨’的责任意识更强烈了。”安森杰说。
土地流转撬动优势产业 靠天吃饭成历史
在农村,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很多村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看天吃饭,靠仅有的几亩地谋生,除去各种成本,收入很有限,没有病灾尚能度日,而一旦出现意外,脆弱的生活根基则很容易被击垮。
安蔡楼村的村民姚宝生家中有近10余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忙活一年下来,收成正常的话,除去供家庭食用,每亩仅1000余元的收入。此外,他还要担负赡养患病的老人,供孩子读书,不得不抽出时间到处打零工,遇到事情资金紧缺时,只得靠借钱度日。在五个帮包村中,村民年人均收入仅2500元左右,其中低于2000元的贫困户有306户,约占15%。
“靠传统的种植业很难摆脱贫困,农村要发展,必须靠项目和产业带动,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这是实践早已证明的。”见识广、认知深刻的“第一书记”张峰说,“尤其是对贫困的农业大县,要把大型的粮食收购生产加工销售企业、重点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安排,并从税收、土地、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在此情况下,“第一书记”发动成立专业合作社,村民可将手中的地以每亩近千元左右的价格承包出去,通过土地流转撬动优势产业,提高种植或养殖规模,促进产业格局调整。
“把土地承包出去,在有租金收入的情况下,节省出时间精力,通过其他途径创收,从根本上可提高村民收入。”姚宝生说。
物质扶贫与文化脱贫相结合 文体活动展现农村新貌
有了产业优势,带动村民致富致富,实现乡村的繁荣文明,一系列惠民工程,直接提升村民的幸福度指数。9月11日,“第一书记”帮扶项目之一的道路建设项目开工典礼,该项目总投资45万元,全场12.6公里,建成后将惠及5个行政村近2万名观众,彻底解决村民雨天趟泥水的历史。
“第一书记”布局整体,在各村均实现通水、通电,推动有线电视和网络进户,新建、扩建两位办公场所、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在程楼和大王庄新建学校、幼儿园,打井230眼,扩大旱涝保收田,仅一年多时间,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遍地的变化。
最大的落后是观念落后,最大的贫穷是思想贫穷,为使农村物质扶贫和文化脱贫相结合,帮包村加快新建小学和幼儿园入住使用步伐,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新建图书室、多媒体教室,改善教师办公条件。随着一系列硬件设施的提升,村民的文体活动逐渐丰富起来,“第一书记”请来戏剧团,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看大戏,村民闲时打麻将、喝酒的行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秧歌队、锣鼓队的红火,展现出乡村文明富强的崭新形象。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