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引水记"③:提灌打井 村民"告别"用水难

2013年11月27日 11:42作者:苑仁峰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省老龄办“第一书记”周刚(左一)与田家庄村村支书许兴明在田间视察大眼井建设工作 “田家庄、许家庄是两个行政村,一个自然村,两个村子互相连接,分布比较集中,共有耕地800余亩。

  省老龄办“第一书记”周刚(左一)与田家庄村村支书许兴明在田间视察大眼井建设工作

  许家庄村“第一书记”谷丰(右一)与村民在一起

  “第一书记”周刚(左二)、刘跃青(左三)与村支书交谈

  大众网济宁11月14日讯(见习记者苑仁峰)“这两眼井建成后,村里能够灌溉的地足足多出了五成,年底我们还要各在几个村子里多打一眼,使80%以上的土地都能及时得到灌溉!”说这话的时候,省老龄办老年学学会活动处副调研员、泗水县杨柳镇许家庄村“第一书记”周刚指着身后两口新打的大眼井告诉记者。

  自省老龄办选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帮包工作组进驻泗水县杨柳镇田家庄、许家庄和张刘庄村以来,硬化村里道路,安装路灯,铺设自来水管道,进行农网升级改造……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处处体现着工作组知民意、顺民心、便民生。如今,如何解决当地村民取水难、灌溉难,成了摆在工作组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田家庄、许家庄是两个行政村,一个自然村,两个村子互相连接,分布比较集中,共有耕地800余亩。张刘庄村则离两个村子稍远一些,属于丘陵地区,也有480亩的耕地。”省老龄办活动处主任科员、泗水县杨柳镇张刘庄村“第一书记”刘跃青告诉记者。

  三个村处于相对高处,虽然田、许两村毗邻泗河仅不到1公里,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两村的灌溉和生活用水全部来自地表水,仅靠一家一户的力量难以贯通自来水和建设深水井,群众靠天吃水、靠天种田的境况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两村能够实现灌溉的不足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而在张刘庄村,也只有130余亩的耕地可以得到及时灌溉。

  “我们刚来到的时候,看到村民用手扶拖拉机拉水、抽水,村里仅有的一口大眼井周围全是等着用水的,一家用完开走拖拉机,下一家紧跟上。而那些没有拖拉机的村民就只能用手推车推、用扁担挑了……这样不但耽误农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严重制约农业发展。”谈到初到田家庄村印象最深刻的事,“第一书记”谷丰这样说。

  今年年初,三个村子赶在农田灌溉集中用水前夕,分别在临近农田的位置修建大眼井一个,极大缓解了灌溉用水紧张这一问题。村民许丛英家的耕地恰恰离新井不远,“以前我家的地能有一半浇上水就很不错了,今年新井打好以后,我家里的地差不多都浇过来了。”说这话时,她拉住谷丰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的目标是基本满足三个村所有耕地的灌溉需求。”据周刚介绍,下一步,工作组将充分利用省财政农业生产扶贫资金,在田、许两村联合修建引用泗河水的提灌工程,并配备机房、机电提水设施、高压线、变压器等配套设施,实现两个村816亩耕地的有效灌溉。在张刘庄村西南,将再建一眼200米深水井或者地表大眼井,配置机房、拦水坝护坡等配套设施后,满足周边300亩耕地的灌溉需求。

  “现在准备工作都已就绪,一旦资金到位,明年开春我们就能动工建设。到时,不只是田、许两村能够用上泗河水灌溉,管道沿途村子也将因此受益。”周刚谈起村子的提灌工程,信心满满。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高杨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