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引水记"①:修筑河坝,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2013年11月27日 11:42作者:李龙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以小麦为例,如果供水量充足,亩产量可达1000斤以上,但如果靠天吃饭或浇水不及时、不够量,只能达到700斤左右。北百顶南村原先就有一个水库,但容量小,再加上附近农田多,缺水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村民。

  省粮食局“第一书记”吕平原所指的地方就是经过加固扩容的堤坝

  省粮食局“第一书记”工作组修筑的金线河堤坝

  省粮食局“第一书记”在黑泥沟村修筑的河坝

  大众网济宁1030日讯(记者 李龙)山东省粮食局“第一书记”工作组进驻济宁市泗水县星村镇5个村以来,修了3个拦河坝,扩容加固了一个水库,勘测计划实施自来水工程,为帮扶村带来了水,也带来了种植的希望。

  “农村里经常说的‘靠天吃饭’,这个‘天’主要就是指水。”济宁泗水县星村镇北百顶南村的村民刘潺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

  据山东省粮食局“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郑志宏介绍,工作组帮扶的五个村除南百顶西村和北百顶南村为平原村外,其余3村(双凤庄村、五道岭村、黑泥沟村)均处于山区丘陵地带,平原村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丘陵地区以种植花生、地瓜为主。自然条件差,水资源匮乏,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基本靠天吃饭,是工作组遇到的第一大难题。

  “以小麦为例,如果供水量充足,亩产量可达1000斤以上,但如果靠天吃饭或浇水不及时、不够量,只能达到700斤左右。”郑志宏告诉记者。

  星村镇南百顶西村附近有条金线河,流量并不大,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是抽这条河里的水进行农田灌溉。但由于没有拦河坝,水量无法保证。每逢干旱的时候,面对干涸的河床,村民们也束手无策,粮食的产量也无法得到保证。省粮食局“第一书记”工作组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筹措资金,协调相关部门,修建了一座高近2米、宽约60米、长近300米的拦河坝,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农田灌溉问题。

  南百顶西村的村民王元水之前承包了四亩地种植农作物,“承包多了,浇水是个问题,天热的时候,两天地里就干了,再浇水的时候来河里一看,没水了。”王元水说,“多亏了省里来的第一书记修的这个水坝,浇水不愁了,今年我一下子承包了十亩地。”

  黑泥沟村、五道岭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很难留得住雨水。派驻这两个村的“第一书记”积极协调,也分别为村里修了拦水坝。黑泥沟村的“第一书记”石绍忠带领记者来到了村里的拦水坝,在一个小山坡的半山腰处,一座碧绿的水库与黄色贫瘠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之前村民对这个小山坡上的土地几近放弃。不浇水,庄稼活不成;浇水,但仅浇水这一项成本便已高于粮食出售所获得的收益,同时还要面临去哪里取水的问题。”石绍忠说,“修了这个水坝,村民便不再愁浇水的问题。”

  农田缺水,打上几口井不就可以了吗?“这边的地往下打10米就会遇到传说中的‘老干泥’,这种泥不容易被渗透,地表水根本不容易被保留下来,”郑志宏告诉记者。

  北百顶南村原先就有一个水库,但容量小,再加上附近农田多,缺水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村民。“第一书记”工作组向上级部门积极申请了50万元的资金,对水库进行了扩容、加固改造。“之前也就存8万立方水,现在可达30万立方了。”北百顶南村“第一书记”吕平原高兴地说,“可解决附近1200亩地的灌溉问题。”

  “下一步,我们还要为农田铺设灌溉管道、建提灌站。”郑志宏说,“现在村民都是自己购买发电机、水管进行浇灌,一个是很容易造成浪费,一个是成本也比较高,一亩地成本在100元左右,我们统一铺设管道后,可以降到30元左右。”

  水的问题解决了,关于种植核桃林、建蔬菜大棚等工作的设想也就开始提上了议程。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苑仁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