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富民记"⑦:种植养殖两手抓 农民增收渠道多

2013年11月27日 11:43作者:高杨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付山庄村去年11月份从30万元的扶贫资金中拿出10万元买了38头二元种猪分给了由村里群众代表评选出的38个贫困户,助贫致富。黄家峪村则拿出15万元扶贫项目资金购买了76只波尔多羊,免费发给村民饲养,3年内只需向村集体交2只小羊即可。

  谈起“第一书记”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民陈明发不禁喜上眉梢

  黄家峪村村主任曹洪奎(左一)向记者介绍良种苹果树

  省侨办“第一书记”王余良(左二)、唐剑松(左三)、王超(右一)向记者介绍他们的“致富经”

  大众网济宁1126日讯(见习记者 高杨)付山庄村、黄家峪村、黑山沟村是泗水县泗张镇三个典型的山区村,三个村没有主导产业,除付山庄村有2万元机动地承包费外,其他两个村村集体收入为零。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第一书记”工作组驻村帮扶以来,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种植养殖两手抓,开发致富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省侨办“第一书记”工作组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结合三个村的发展实际,利用扶贫资金大力发展致富项目,付山庄村因地制宜发展核桃种植,黄家峪村开辟了苹果园,黑山沟村将购买90、50拖拉机各一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付山庄村的一万五千棵核桃树苗是免费发给村民的,为防止村民对白得的树苗不上心,每棵树还需交一元押金,当达到80%的成活率时,押金会如数退还,村里还统一为村民种植、统一浇水。”省政府侨务办公室文教宣传处副处长王余良是付山庄村的“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村中有很多外出务工人员无法赶回村里种树。

  “平时地里种花生一年四亩地才能挣4000元,三年是12000元,我承包了240余棵核桃树,一颗树三年后能挣200元,四亩地种240余棵也就是48000元,收益整整翻了4倍。”付山庄村了解核桃行情承包最多的刘广义向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

  付山庄村村民李庆友家中有四亩地,一听说“第一书记”免费发核桃苗还给统一种上,他将自家近一半的土地都种上了核桃。“家里有两棵自己长起来的笨核桃树今年结了点果,二十元一斤卖给收核桃的了,就感觉种核桃还挺赚钱,这次我包了100多棵核桃树。”李庆友告诉记者他一直想种核桃,但一颗核桃树苗要十元左右,自己又不会技术就没敢种,“第一书记”给他指明了核桃致富路。

  省侨办秘书(人事)处主任科员唐剑松驻黄家峪村帮扶以来,根据该村地理特点及村民种植苹果的习惯,协调了10万元资金与村两委研究决定发展占地近13亩的良种苹果种植园,购买了从澳大利亚引进的自根砧矮化苹果。

  “这种苹果品种可以密植,还有抗病毒、抗重茬、抗虫害的特点,当年栽培、次年结果、三年就进入丰果期,村里土地流转来的12.93亩地就承包给了我们村的种植能手曹洪奎来发展苹果园。”唐剑松告诉记者,曹洪奎不仅是苹果种植能手还是黄家峪村的村主任,苹果园发展好了即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能使村民看到良种苹果的耐病虫害能力以及更高的经济附加值,待时机成熟后可将村内的苹果树全部进行有偿改良与嫁接。

  “为发展良种苹果园唐书记还特地带着我们去莱州考察,这种苹果达到丰果期后因为能够密植亩产能到一万斤,而村里种的普通品种亩产最多也就5千斤,我包果园包了10年每年只需拿出收益的30%归村集体所有。”曹洪奎谈起自己承包的良种苹果园就十分高兴,称一定带头做好示范,为下一步村里全面发展良种苹果种植打好基础。

  省侨办国外和港澳工作处副主任科员王超是黑山沟村的“第一书记”,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他和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利用11万元的扶贫资金购买90、50拖拉机各一台。“黑山沟村没有大型农机,每到耕种季节就需要租用外村的农机来耕地,手扶拖拉机耕一亩地都得90元左右,大型拖拉机大都100元以上,但农忙时又不得不用,农机的耕地效率是人工的8到9倍。”王超称,购买的两台拖拉机将来可以承包出去,承包的村民只需每年向村集体交1.8万至2万元的承包费,五年后农机就归其所有。

  省侨办“第一书记”工作组在发展养殖方面也为帮扶的三个村带来了福音,黑山沟村拟建设良种羊集中养殖基地,先后利用扶贫资金分两批为村民购买了220余只良种羊,解决了农户养容量不足的问题。

  付山庄村去年11月份从30万元的扶贫资金中拿出10万元买了38头二元种猪分给了由村里群众代表评选出的38个贫困户,助贫致富。

  黄家峪村则拿出15万元扶贫项目资金购买了76只波尔多羊,免费发给村民饲养,3年内只需向村集体交2只小羊即可。“波尔多羊一只将近两千元,原来别说养了,想都不敢想,这么好的羊唐书记免费就送我们养了,我家的羊今年下了两只崽,一只喂得壮点的在集市上卖了900元。”黄家峪村村民陈明发高兴地告诉记者,“第一书记”发的波尔多羊每年能帮其创造一千多元的额外收入。

  省侨办“第一书记”工作组让科普资料走进农户,根据各村的种、养殖情况,摘抄实用技术,编印宣传单发放给村民。还将组织策划相关讲座,联系农牧局、科研所等单位的专家来传授相关知识。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苑仁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